《真賞齋法帖》版本及制作群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3 13:14
本文關鍵詞:《真賞齋法帖》版本及制作群體研究
【摘要】:本文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真賞齋法帖》版本的版本研究,第二部分是對各版本制作群體的研究。 版本研究包括《真賞齋帖》的總版本數(shù)、目前各版本拓片(及原石)的現(xiàn)存情況、流傳情況及各版法帖的特征情況。寫作中結合文獻記載及筆者的實地考察,匯列出《真賞齋帖》之版本數(shù)量,并運用各版本特征對比的方法,著重考證了無錫博物院藏本(非華氏捐贈本)、啟功藏本及無錫錫惠公園華孝子祠現(xiàn)存破損帖石之版本。 制作群體的研究中,,通過對華夏歸鄉(xiāng)筑真賞齋寄情書畫之原由、華夏與王陽明之間的關系、其與文徵明的往來細則、真賞齋建筑及華夏是否“真賞”這幾方面的考證梳理讓后學更全面客觀地了解、評價華夏;同時通過對周道振老先生《文徵明年譜》及存世《章簡甫墓志銘》鉤沉章簡甫虎頭蛇尾的一生。影印技術的創(chuàng)新帶來書畫傳承方式的極大改變,基于此,提出刻工在現(xiàn)代社會的生存及“契刻”這一技術(或也可稱藝術)在實用價值降低情境下的傳承成了當下必須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版本 華夏 章文
【學位授予單位】: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292.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錄5-7
- 緒論7-12
- 0.1 選題原由7-8
- 0.2 前人對《真賞齋法帖》已有的研究成果8-9
- 0.3 本文的研究目標、思路及意義9-11
- 0.4 論文框架11-12
- 第一章 《真賞齋法帖》版本考12-28
- 1.1 《真賞齋法帖》版本總數(shù)12-13
- 1.2 火前本13-18
- 1.2.1 火前本《真賞齋帖》的版本特征13-14
- 1.2.2 該版本拓片現(xiàn)存情況14-17
- 1.2.3 該版本帖石材質(zhì)及現(xiàn)存情況17-18
- 1.3 火后本18-20
- 1.3.1 火后本之版本特征18-19
- 1.3.2 該版本拓片現(xiàn)存情況19
- 1.3.3 該版本帖石現(xiàn)存情況19-20
- 1.4 清刻本20-26
- 1.4.1 無錫博物院藏《真賞齋法帖》版本探頤20-21
- 1.4.2 “錫博本”非“火前本”21
- 1.4.3 “錫博本”亦非“火后本”21-22
- 1.4.4 “清拓本”與“錫博本”屬同一版本22-24
- 1.4.5 無錫華孝子祠“被損本”刻石系“錫博本”與故宮“清拓本”之原石24-25
- 1.4.6 “清刻本”之制作25-26
- 1.5 “清刻本”原石之破壞26-27
- 1.6 民刻本27
- 1.7 本章小結27-28
- 第二章 《真賞齋法帖》制作群體研究28-45
- 2.1 華夏29-40
- 2.1.1 華夏其人29
- 2.1.2 華夏歸鄉(xiāng)寄情書畫原由考29-30
- 2.1.3 華夏與王陽明30-31
- 2.1.4 華夏與文徵明31-34
- 2.1.5 華夏“附庸風雅”辯34-37
- 2.1.6 《真賞齋圖》及真賞齋建筑37-40
- 2.2 章簡甫40-44
- 2.2.1 虎頭蛇尾的一生40-42
- 2.2.2 章簡甫的書刻作品42-43
- 2.2.3 現(xiàn)代刻工的生存問題43-44
- 2.3 本章小結44-45
- 主要結論與展望45-47
- 附圖47-66
- 致謝66-68
- 參考文獻68-71
- 圖片來源71-72
- 附錄一: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72-73
- 附錄二: 《真賞齋法帖》各版本對比細則73-8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須田牧子;彭浩;;《倭寇圖卷》再考[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02期
本文編號:7252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72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