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晚明草書的缺失
本文關鍵詞:論晚明草書的缺失,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正明代書法繼宋元之余緒,崇尚帖學,擅長行草的書家很多。就行草書家的數量來看,明代在中國書法史上是很突出的。有這樣規(guī)模的行草書家群體,到晚明時期本應涌現出很多成功的書家,但卻只有董其昌、王鐸、傅山、黃道周等屈指可數的幾位,他們之外的晚明行草書家,雖然規(guī)模龐大,但在整體書法水平上并不盡如人意,草書線條表現較為直白,缺乏內在的骨力和內蘊。在晚明的草書作品中,缺少骨力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這嚴重影響了晚明草書藝術的整體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
【關鍵詞】: 晚明時期;帖學;刻帖;中國書法史;趙宦光;古質;篆隸;書學;臨習;復古思潮;
【分類號】:J292.1
【正文快照】: 明代書法繼宋元之余緒,崇尚帖學,擅長行草的書家很多。就行草書家的數量來看,明代在中國書法史上是很突出的。有這樣規(guī)模的行草書家群體,到晚明時期本應涌現出很多成功的書家,但卻只有董其昌、王鐸、傅山、黃道周等屈指可數的幾位,他們之外的晚明行草書家,雖然規(guī)模龐大,但在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傅麗葉;;中國士大夫的“優(yōu)良設計”——通過《長物志》看中國晚明時期的物質文化傳統(tǒng)[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年04期
2 解榮昌;;淺析晚明青花山水興盛的原因[J];景德鎮(zhèn)陶瓷;2007年01期
3 王榮敏;;晚明尚“奇”審美風尚與文人篆刻的殘崩之美[J];書法賞評;2008年03期
4 王瑩;王屹;;晚明景德鎮(zhèn)民窯瓷器的藝術特征[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9年05期
5 藍方;;晚明時期書畫潤格的演變[J];藝術市場;2011年12期
6 范美俊;;晚明書畫轉型與社會生活場景[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范美俊;;晚明書法轉型與中國早期近代化[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吳鵬;;論晚明書法的文化轉向[J];文藝研究;2008年03期
9 黃朋;;楚調自歌 不謬風雅——淺析陳洪綬的書法藝術[J];上海文博論叢;2008年04期
10 王洪偉;;王維雪景山水在晚明時期畫學史意義探析[J];美術大觀;2010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葉鵬飛;;浪漫主義書風的絕響——傅山書法之意義[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禾田;晚明書法春拍升溫[N];上海證券報;2007年
2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書評人 劉輝;傅山的世界:17世紀中國文明框架的切入點[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吳鵬;晚明士人生活中的書法世界[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2 詹凱;曲成而不遺[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鵬;從董其昌看晚明中國文人畫筆墨語言的審美轉向[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解榮昌;晚明青花山水興盛原因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07年
3 黃倩;論市井文化在晚明福建版書籍裝幀中的演繹[D];揚州大學;2013年
4 席丹妮;靜觀與探尋[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5 朱桂明;從掌指之法到肘腕之法:運筆方法的轉換與晚明書風的丕變[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6 王文廣;晚明藝術設計“世俗之風”論析[D];蘇州大學;2007年
7 呂金光;論晚明審美風尚與表現主義書風的形成[D];四川大學;2007年
8 張劍勛;王鐸行書立軸藝術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9 史正浩;明代墨譜《程氏墨苑》圖像傳播的過程與啟示[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10 吳耀明;董其昌的生平和家世述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論晚明草書的缺失,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87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49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