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侗書學思想的矛盾與錯位
本文關(guān)鍵詞:邢侗書學思想的矛盾與錯位,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邢侗作為晚明書法史上著名的書家之一,與董其昌并稱“北邢南董”。但是,在他們生前身后有著截然不同的待遇。邢侗的書學思想中體現(xiàn)出“復古”傾向以及與“復古”相矛盾的一面,值得我們深入發(fā)掘。晚明時期,中國古典審美理想與社會現(xiàn)實的錯位也貫穿邢侗一生,尤其是在邢侗辭官隱居的后三十年,愈發(fā)凸顯。邢侗集諸多矛盾于一身,力圖在復古和反復古、帖學道統(tǒng)和反帖學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最后卻不得而終。人、事、物都有矛盾和雙重性的一面,不能以“單打一”的眼光去簡單的分析。他在晚明亂象紛仍的時代,所匯刻的《來禽館帖》高揚了王羲之書法正統(tǒng)觀,所崇尚的“二王”道統(tǒng)是其“復古”在書法上的典型表現(xiàn)。邢侗是晚明帖學的守成之臣,是站在晚明帖學的頂端俯視整個明代書法的道統(tǒng)維護者和高舉者,他并不反叛帖學道統(tǒng),也不似董其昌一樣,看似從“法”與“意”之間尋找到了一條解決帖學矛盾危機的道路。本文的目標,是通過分析邢侗書法及文學中包含的思想及其表現(xiàn),結(jié)合中晚明文藝思潮對邢侗的影響,深入探究邢侗書學思想中的矛盾與錯位。本文試圖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邢侗未能像前后七子那樣在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理論上做到“深入骨髓”,遵循法度,亦步亦趨,也沒有在書法上進行足夠的創(chuàng)新,自成一體,導致他未能“借古出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在思想層面的原因又是什么,他是在怎樣的思想指導之下進行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二、邢侗既非晚明書法帖學上的變革者,也非道統(tǒng)的反叛者,在這一點上,他與董其昌不同,也相較徐渭、張瑞圖以及后來居上的王鐸等人有巨大差異。他在自己的思想指導之下,是一位獨善其身的“守成之民”,也是一個“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治世良臣,更是一個生活在只能依靠文學藝術(shù)來寄托理想和現(xiàn)實的道統(tǒng)的維護者,他守成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和結(jié)果是什么?三、在他身后,人們對他的淡忘速度和評價成正比,幾乎一夜之間就將這位晚明書法大家拋卻腦后,這又是什么原因?本文分為四部分,第一章闡述晚明社會背景及邢侗家世;在經(jīng)歷了嘉靖年間的“大禮議”之爭后,隆慶、萬歷年間道德敗壞,士風墮落,政壇萎靡,內(nèi)憂外患紛至沓來,這種情形下的文壇藝壇有著深刻變化。第二章從晚明復古與反復古、帖學道統(tǒng)與反帖學,理學與心學等各種思潮的激烈碰撞對邢侗所造成的影響著手,進一步探究邢侗處在晚明極度亂象的時代,其個人的書學思想。邢侗身處晚明復古主義風靡的時期,身為復古派外圍成員、“四十子”之一,既對復古派的文學藝術(shù)理論非常傾心,又主張山左“齊風”的“以神化古”,這對他的書法實踐造成了很大影響。第三章為論述邢侗書學思想矛盾和錯位的表現(xiàn)。第四章主要論述邢侗書學衰落的原因。邢侗在世時,為“晚明四大家”之首,對他的評價和關(guān)注度很高,但是他去世之后人們對他的淡忘速度也是非常的快。至有清一代,幾乎無人對邢侗的書法加以重視,他的詩文更是極少有人問津。
【關(guān)鍵詞】:邢侗 書學思想 復古 矛盾 錯位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292.1
【目錄】:
- 附圖4-13
- 摘要13-15
- ABSTRACT15-17
- 緒論17-22
- 第一章 邢侗所處晚明時期的社會背景22-36
- 第一節(jié) 嘉靖“大禮議”對士風的重創(chuàng)22-25
- 第二節(jié) 張居正改革失敗與政局混亂25-27
- 第三節(jié) 晚明商品經(jīng)濟的大繁榮27-30
- 第四節(jié) 邢侗家族世系概述30-36
- 一、邢侗之家族世系30-34
- 二、臨邑人文地域環(huán)境34-36
- 第二章 邢侗書學思想矛盾與錯位的根源36-70
- 第一節(jié) 書學思想的矛盾36-61
- 一、帖學道統(tǒng)與反帖學之間的矛盾36-41
- 二、復古派的兩面性——自我瓦解41-48
- 三、山左“齊風”與復古派和公安派的矛盾48-56
- 四、矛盾的深層根源——理學與心學的對立和融合56-61
- 第二節(jié) 古典審美理想與現(xiàn)實的錯位61-70
- 一、古典審美理想的錯位61-63
- 二、理想與現(xiàn)實的錯位63-70
- 第三章 邢侗書學思想的表現(xiàn)70-89
- 第一節(jié) 王羲之帖學的傳承——匯刻《來禽館帖》70-73
- 第二節(jié) “似比古人還古”73-81
- 一、上追漢魏遺韻73-77
- 二、下涉二王古法77-81
- 第三節(jié) 新變的式微81-89
- 一、師古而未化古81-83
- 二、個性色彩不足83-89
- 第四章 明代以后邢侗書學衰落的原因89-95
- 第一節(jié) 未樹立完整書學思想89-91
- 第二節(jié) 清代碑學風氣的興盛91-95
- 一、明清書家對碑刻的接受91-92
- 二、清中葉以后碑學的興盛92-95
- 結(jié)論95-97
- 參考文獻97-101
- 附錄一 邢侗詩文選輯101-105
- 附錄二 邢侗年表概述105-111
- 致謝111-112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112-113
- 附件113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亞仁;略論李澄中《艮齋筆記》及其與《聊齋志異》的共同題材[J];蒲松齡研究;2000年01期
2 陳才訓;;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炫才意識[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3 陳才訓;時世平;;《剪燈余話》:“薇垣高議”——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風教意識[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4 劉斌;;明代“土達”及其歸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5 宋金民;;《新水滸》主旨“救世”說[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1期
6 朱仰東;;“郭孝子尋親”本事再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7 張光全;司馬遷、班固“實錄”精神異趣探源[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魏宏燦;;建安時期的天災(zāi)對建安文學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孔祥軍;;曹操政治戰(zhàn)略核心研究——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王思豪;;論桐城派古文選本中的古賦思想——以《古文辭類纂》等主要古文選本為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來中國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制度變遷與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謝名家;;論文化與經(jīng)濟的關(guān)系[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3 謝名家;;文化經(jīng)濟理論在宏觀社會學視野中的展現(xiàn)[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4 孟修;;土木之變與庚戌之變比較研究——朝貢體制框架下的明蒙關(guān)系新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1年第2期[C];2012年
5 金國平;吳志良;;“火者亞三”生平考略——傳說與事實[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6 韓金花;王宗殿;王蘊蘊;沈斌;;華佗診斷學術(shù)思想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盛洪;;天命與民權(quán)(初稿)——探尋中華文明的憲政框架之一[A];“市場化三十年”論壇論文匯編(第三輯)[C];2008年
8 相力;卜然然;;略論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劇——李贄的教育話語抗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梁爾銘;;明代鄉(xiāng)試考官的選取制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7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10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迎芬;樂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古家臻;趙嘏科舉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關(guān)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蔡琳彬;老舍小說對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賈文芝;萬歷朝的市民運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高世江;論兩漢士人風貌及文學精神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陳辰;明代私債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guān)鍵詞:邢侗書學思想的矛盾與錯位,,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84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49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