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雙鉤摹寫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清代雙鉤摹寫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將古碑文字雙鉤摹寫,用作研究和收藏,這種風氣萌芽于宋、微顯于明,大盛于清。清代著名金石學者王澍、翁方綱、桂馥、黃易、錢泳、徐渭仁、趙之謙、楊守敬等人,俱有雙鉤本行世。本文是對清人的摹碑文狀況的研究,并闡述鉤摹本在清代碑學研究中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
【關鍵詞】: 雙鉤摹寫 碑學 清代金石學
【分類號】:J292.1;K877.4
【正文快照】: 歷代金石學者研究碑刻’拓本自然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古時交通不發(fā)達,一些碑石藏于深山遠林’前往棰拓極為不便;以古代通訊技術之落后,進行拓本的交換或購買也難以順利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復制碑刻文字’就成為金石學者們無法繞開的一個問題。 復制碑刻一般有三種方法:第一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A llan Barr(白亞仁);論《王者》的由來[J];蒲松齡研究;2000年Z1期
2 卜復鳴;;傳統(tǒng)造園藝術在現代園林景觀建設中的價值[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3期
3 唐莉英;;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景觀的意境營造[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6期
4 秦宗財;明清徽商的休閑生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趙崔莉;;明清女性的職業(yè)選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鄭學益;思想制勝的新世紀營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李瑞豪;;乾嘉時期幕主的歐、蘇情結與幕府文學[J];北方論叢;2008年05期
8 田培棟;;明代北京的供糧問題[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王炳照;石煥霞;;清代狀元策中教化作用的彰顯[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陳寶良;;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及其轉向[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孫遜;葛永海;;中國古代小說中的“雙城”意象及其文化蘊涵[A];“都市文化學科建設論壇暨都市文化原理編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王健;;民間信仰與明清江南的經濟、社會空間:以蘇松為中心[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青年學者文集)[C];2008年
3 歐明俊;陳X;;也論稼軒其人其詞之“氣”[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李金宇;;論中國古典園林中“四時一園”營構的深層意蘊[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5 盧鋒;彭凱翔;;我國長期米價研究(1644-2000)[A];經濟學(季刊)第4卷第2期(總第15期)[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金華;畢沅及其幕府的史學成就[D];南開大學;2010年
2 謝華;《長物志》造園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陳建新;李漁造物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王鐵華;主人的居處:“看”視域的古典園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5 連東;中國、印度與東南亞之間的鴉片“三角貿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祥民;扇子的故事:傳統(tǒng)造物的禮儀性與審美性蠡測[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葉康寧;競尚清雅:明代嘉萬時期的書畫消費[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9 趙爾波;明清時期祁門謝氏宗族及其遺存文書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10 張多強;《三希堂法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軼歐;八旗滿洲官宦世家探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品;太上皇體制與乾嘉之際權力運行軌跡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晶君;《欽定臺規(guī)》初探[D];湘潭大學;2010年
4 吳黎黎;清代婦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學;2010年
5 肖三喜;包世臣書學思想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鄭周;清代江南水上游事活動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7 汪曉健;明清徽商典當業(yè)盛衰與現階段我省典當業(yè)發(fā)展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8 葉惠美;漢字“理”的修辭文化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郭曉華;粉墻花影景觀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10 奚麗芳;清乾隆朝荒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薛帥杰;;碑學運動與國畫改良比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6年04期
2 姜壽田;;碑學情結——何來勝的隸書創(chuàng)作[J];觀察與思考;2009年05期
3 白林坡;;明末清初關中“前碑學”研究(下)[J];榮寶齋;2010年01期
4 孟凡勝;;清代碑學研究[J];大眾文藝;2010年19期
5 楊建軍;;山谷碑學——黃庭堅在碑學書法實踐上的藝術成就[J];美術學報;2011年05期
6 羅炳生;;林君選與嶺南書法重鎮(zhèn)——佛山書法碑學的承傳[J];南方論刊;2013年08期
7 張鐵民;;碑學思潮和新文化運動[J];書法之友;1994年03期
8 張紅軍;馮利莉;;碑學家筆法理論的體系建構——清代碑學建構的邏輯起點及其含義的最終生成[J];文化藝術研究;2014年01期
9 吳皖堂;;從思想史角度看清代碑學的幾個現象[J];中國鋼筆書法;2009年08期
10 葛興久;熔漢鑄魏 中通外和——記葛家修先生的碑學探索之路[J];書畫藝術;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辛勛;19世紀朝鮮的碑學書法[N];中國文物報;2010年
2 李鐸;立足碑學 深入經典[N];中國藝術報;2010年
3 吳又華;獨鐘碑學[N];美術報;2001年
4 浙江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振濂;追求拙丑的傅山[N];太原日報;2007年
5 首都師范大學書法學院教授 葉培貴;淺析書法演進理路[N];光明日報;2009年
6 白謙慎;傅山的世界[N];美術報;2006年
7 徐建融;碑學鼻祖山林氣象[N];中國商報;2003年
8 陳智;回歸書法本體[N];中國文化報;2008年
9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鄧黃濤;宋、清兩代顏系書法群體比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10 衡正安;書東方神藝 報世界和平[N];中國藝術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民德;晚清碑學思潮研究(1814-1911)[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年
2 張建華;碑學的發(fā)揚[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年
3 馬新宇;清代碑學批評[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新來;清代嶺南碑學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2 朱超;兩大碑學高峰[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棣寧;芻論碑學興盛原因[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4 陳文龍;激揚與反撥[D];重慶大學;2009年
5 任軍;清初隸書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6 盛夏;從論書詩看清代碑學[D];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7 唐穎明;碑學與帖學之比較[D];天津大學;2006年
8 郭建黨;碑學風氣下的不同取向[D];中國美術學院;2013年
9 徐磊;碑學興起對行書發(fā)展的影響[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10 薛帥杰;包世臣碑學思想廣泛傳播原因探微[D];四川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清代雙鉤摹寫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6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46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