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書風研究
本文關鍵詞:清末民初書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清末民初這個階段,雖然表面上是屬于兩個朝代,但是從書法的角度講,是一個發(fā)展的整體。清末民初的書法又同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書法不一樣,不是一個形象,一種聲音可以代表,而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現(xiàn)象。換句話說,由清末向民初的過渡,是一個歷史性的朝代更替,所以處在這個時期的文人士大夫,不管精神上還是心理上都經(jīng)歷了未曾有過的磨練,產(chǎn)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清末民初的書壇亦同其他領域一樣面臨著來自不同方向的考研。 書法作為一種文化,她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整個朝代或者是社會密切相關的。清末民初,西方文化的不斷滲入,使得中國對自己以往老大的形象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不僅僅是政治領域、經(jīng)濟領域,尤其是文化領域,包括佛學、經(jīng)學、地理學、諸子之學知識界的變遷,這對清末民初的書壇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也正是此時的書法在這個交替的過程中顯得格外的豐富多彩。 她的豐富多彩,不僅僅是指書家的眾多,而是一個現(xiàn)象的描述,書法風格即書風的多種多樣。書法的時代風格、地域風格及個人風格雖有差異,但是前后也有承傳關系。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其特定的時代風格、地域風格及個人風格總有相近或相似的一面。研究書法的風格背后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及特點,,這樣才有可能獲得全面的認識。書法風格的形成,除了字體演變的客觀因素外,社會的哲學思潮及個人的審美思想占主導作用,而一定的社會哲學思潮又從不同的角度對個人的審美思想產(chǎn)生種種影響。研究清末民初書風的工作,除了使我們對清末民初書風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之外,且使清末民初書壇的狀態(tài)更系統(tǒng)。 全文對清末民初書風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一共分為六部分。首先是對論文前的一些準備工作,比如清末民初的時限、書風的定義、碑帖概念的確定、清末民初書風研究的現(xiàn)狀及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其次是介紹清末民初的大背景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外交等。然后是本文的研究方法、清末書壇的綜述,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清末民初書風的總結及形成的內(nèi)在原因。
【關鍵詞】:清末民初 書風 審美 碑帖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292.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緒論8-12
- 1.1 清末民初的時限8
- 1.2 書風的定義8-10
- 1.3 碑帖概念的界定10
- 1.4 清末民初書風研究狀態(tài)綜述10-11
- 1.5 選題的目的與意義11-12
- 2 清末民初大背景12-14
- 3 清末民初書風研究的方法14-16
- 4 清末民初書壇綜述16-18
- 5 清末民初書風概括18-36
- 5.1 取法南北朝碑版墓志(由帖向碑的轉化)18-20
- 5.2 清末時期碑帖相融、納碑入帖、以帖補碑(碑帖結合)20-25
- 5.3 新出土的帖學材料對碑學的補充(由甲骨文、簡版、殘紙文書等材料對碑學的補充)25-26
- 5.4 取法字與印的結合26-28
- 5.5 民國時期的碑帖結合28-31
- 5.6 少數(shù)書家謹守帖派舊法(由碑向帖)31-36
- 6 清末民初書風多變的內(nèi)在原因36-38
- 6.1 學術思潮36
- 6.2 宗教傳播36-38
- 結語38-40
- 致謝40-42
- 參考文獻42-44
- 附錄44-4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磊磊;;書風畫筆更卓然——記河北青年畫家谷成席先生[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0年06期
2 沈維進;沈紅葉;;王羲之行書技法解析(四十二)[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11年06期
3 李守信;;雄強勁健的《顏勤禮碑》[J];金秋;2011年12期
4 余巨力;;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書法[J];金融管理與研究;2011年06期
5 張國宏;;王z@祥書法鑒賞[J];秘書;2011年06期
6 閻文水;魏停;;蒼勁古樸照襟懷[J];新晉商;2011年05期
7 ;當代書壇流行“偽二王”?[J];中國書畫;2011年08期
8 李凌;;從“顛張醉素”書風管窺盛唐狂草美學特征[J];山花;2011年18期
9 亦桐;;經(jīng)典風韻 傳承不息——品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專業(yè)[J];第二課堂(高中);2011年04期
10 宋斌;;鮮于樞“復古”書法思想解讀[J];飛天;2011年1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閻福善;;宋錢的版別和對錢[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輯[C];2002年
2 孟云飛;;流行書風淺議[A];北京三希堂藝術院藝術家文集[C];2007年
3 佟培基;;試論李白書風[A];中國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4 閻福善;;宋錢的版別和對錢[A];西安錢幣學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5 葉鵬飛;;浪漫主義書風的絕響——傅山書法之意義[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6 蔡棟;;楚調自歌 風神超邁[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7 李會;;淺談如何創(chuàng)造書法藝術的意境之美[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8 謝柳青;;書家毛澤東[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八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1993年
9 由興波;;論黃庭堅晚年詞、詩、書創(chuàng)作的互補[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三秦文化研究會研究員簡介[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
本文編號:4529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45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