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英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3-25 20:32
民國書法分為三個時期:初期,書法繼承清代遺韻而又風格迥異。中期,名家輩出,大多書家對碑學、帖學的發(fā)展有了新的見解,同時采取了兼收并蓄、尚古出新的明智之舉,形成了民國書法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后期,書家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出書壇的奇跡。民國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個轉型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從崇碑到碑帖并舉,從繼承到創(chuàng)新共榮,這個時期發(fā)揮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開創(chuàng)性。從魏晉到清代,帖學由盛轉衰,書法發(fā)展需要注入新的活力,碑學應運而生,尤其是在清中晚期由于文字獄的影響文人墨客轉向金石考據,遂形成尊碑抑帖之風,碑學繼而取代帖學成為主流。張伯英在這樣的背景下順應時風積極探尋自己的藝術之路并形成了自己的獨到的見解,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其書風及其書學理論影響了徐州一代書家并開創(chuàng)了“彭城書派”。 張伯英將畢生精力投入到碑帖鑒賞和臨池習書中,并編纂和撰寫《黑龍江志稿》、《徐州續(xù)詩征》、《法帖提要》等,但關于張伯英的書學觀點、審美傾向等沒有被系統(tǒng)的總結歸納。本文試圖從張伯英所處的時代背景出發(fā),將其與清代晚期以及同時期的書家進行對比,結合他的鴻篇巨制《法帖提要》和書論、碑帖題跋、閱帖雜詠、書法...
【文章頁數】: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學術界對張伯英書法藝術的評價
二、張伯英書法的研究現狀及意義
第一章 碑帖觀形成
第一節(jié) 學術閱歷
第二節(jié) 書學觀淵源
第三節(jié) 嘉惠后學
第二章 張伯英的書學觀
第一節(jié) 渾厚與勁健
第二節(jié) 神采為上
第三節(jié) 書中有“我”
第三章 張伯英的書法實踐
第一節(jié) 實踐觀下的帖評
第二節(jié) 書法筆法論
第四章 碑帖觀現實意義
第一節(jié) 碑帖融合對帖學的意義
第二節(jié) 碑帖融合對碑學的意義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938836
【文章頁數】: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學術界對張伯英書法藝術的評價
二、張伯英書法的研究現狀及意義
第一章 碑帖觀形成
第一節(jié) 學術閱歷
第二節(jié) 書學觀淵源
第三節(jié) 嘉惠后學
第二章 張伯英的書學觀
第一節(jié) 渾厚與勁健
第二節(jié) 神采為上
第三節(jié) 書中有“我”
第三章 張伯英的書法實踐
第一節(jié) 實踐觀下的帖評
第二節(jié) 書法筆法論
第四章 碑帖觀現實意義
第一節(jié) 碑帖融合對帖學的意義
第二節(jié) 碑帖融合對碑學的意義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9388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393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