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書家“三筆”對晉唐書法的繼承、發(fā)展與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1-10-25 04:23
日本的平安時期,大量的遣唐使及學問僧將當時中國的唐風書法帶回日本,并對日本的書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以被稱為“三筆”的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勢最具代表性,他們的書法與當時中國的晉唐書風一脈相承,是在王羲之筆法體系下發(fā)展過來的,在學習唐代書法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的書風面貌,成功的將唐代書風與自身特點相融合貫通,是對唐代書法的繼承與發(fā)展,對我們當今學習晉唐書法,在學書方式與理念上有很好的借鑒啟示作用。本文通過對日本書家“三筆”的書法作品與學書經(jīng)歷進行研究分析,通過他們的書法特點來探究學習唐代書法的理念方法,并與王羲之譜系中的筆法相結(jié)合進行實踐探索。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3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空海《灌頂記》
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唐代書風與日本書家“三筆”9一宗。承和二年即唐文宗大和九年(八三五)去世,醍醐天皇賜謚曰弘法大師。11空海在唐不僅研習佛法,還留心于文學與書法,據(jù)傳,他曾向唐代著名的書法理論家韓方明請教學習筆法,韓方明的《授筆要說》12中記錄了五種執(zhí)筆法:“第一執(zhí)管、第二捉管、第三撮管、第四握管、第五搦管。”空海得其真?zhèn),并回國著述了《篆隸萬象名義》13三十卷,成為日本早期重要的書法理論?蘸5墓P法脈系是:“蔡邕——蔡琰——衛(wèi)夫人——王曠——王羲之——王獻之——智永——虞世南——徐浩——韓方明——空!隙胩旎省!笨蘸T陧n方明處學習到了晉唐正統(tǒng)的筆法并將其帶回日本廣泛傳播,同時他還帶回了大量的名家真跡和法帖,成為了日本學習晉唐古法的重要橋梁。關于空海存世的真跡,歷來流傳很多,形形色色,包涵真、草、隸、篆、行以及飛白書多種書體,由此可見空海在唐對于書法的學習是全盤接受,以致于他的作品面目十分豐富。仔細分析空海的作品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他心中最受尊崇的圣跡是王羲之與顏真卿的墨跡?蘸5摹豆囗斢洝罚▓D1)是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十五日,空海為最澄以下十四位高僧及一百多位僧人主持受戒儀式時寫下的受戒僧人名錄,這件日常書寫式的灌頂名冊,是空海存世作品中極為珍貴的妙11朱關田,《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72頁。12韓方明,《授筆要說》,《歷代書法論文遜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第285頁。13空海,《篆隸萬象名義》,中華書局,1995年。圖1空海《灌頂記》圖2顏真卿《祭侄文稿》
空海《七祖像贊》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日本入木道秘傳書與中古書法文化摭遺——以唐及唐前書史中題額書法、雜體書等問題為中心[J]. 姚宇亮. 文藝研究. 2019(07)
[2]日本“和樣”書法與“唐樣”書法略說[J]. 馬亞楠. 書法賞評. 2017(01)
[3]中國書法對日本書道的重大影響[J]. 張亮. 美與時代(下). 2011(09)
[4]當代中國對日本書法之引進、融匯與揚棄[J]. 陳振濂. 浙江社會科學. 2002(06)
[5]唐代書法及其風潮對日本的影響[J]. 祁小春. 書法之友. 1996(06)
本文編號:3456642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3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空海《灌頂記》
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唐代書風與日本書家“三筆”9一宗。承和二年即唐文宗大和九年(八三五)去世,醍醐天皇賜謚曰弘法大師。11空海在唐不僅研習佛法,還留心于文學與書法,據(jù)傳,他曾向唐代著名的書法理論家韓方明請教學習筆法,韓方明的《授筆要說》12中記錄了五種執(zhí)筆法:“第一執(zhí)管、第二捉管、第三撮管、第四握管、第五搦管。”空海得其真?zhèn),并回國著述了《篆隸萬象名義》13三十卷,成為日本早期重要的書法理論?蘸5墓P法脈系是:“蔡邕——蔡琰——衛(wèi)夫人——王曠——王羲之——王獻之——智永——虞世南——徐浩——韓方明——空!隙胩旎省!笨蘸T陧n方明處學習到了晉唐正統(tǒng)的筆法并將其帶回日本廣泛傳播,同時他還帶回了大量的名家真跡和法帖,成為了日本學習晉唐古法的重要橋梁。關于空海存世的真跡,歷來流傳很多,形形色色,包涵真、草、隸、篆、行以及飛白書多種書體,由此可見空海在唐對于書法的學習是全盤接受,以致于他的作品面目十分豐富。仔細分析空海的作品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他心中最受尊崇的圣跡是王羲之與顏真卿的墨跡?蘸5摹豆囗斢洝罚▓D1)是弘仁三年(八一二)十一月十五日,空海為最澄以下十四位高僧及一百多位僧人主持受戒儀式時寫下的受戒僧人名錄,這件日常書寫式的灌頂名冊,是空海存世作品中極為珍貴的妙11朱關田,《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72頁。12韓方明,《授筆要說》,《歷代書法論文遜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第285頁。13空海,《篆隸萬象名義》,中華書局,1995年。圖1空海《灌頂記》圖2顏真卿《祭侄文稿》
空海《七祖像贊》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日本入木道秘傳書與中古書法文化摭遺——以唐及唐前書史中題額書法、雜體書等問題為中心[J]. 姚宇亮. 文藝研究. 2019(07)
[2]日本“和樣”書法與“唐樣”書法略說[J]. 馬亞楠. 書法賞評. 2017(01)
[3]中國書法對日本書道的重大影響[J]. 張亮. 美與時代(下). 2011(09)
[4]當代中國對日本書法之引進、融匯與揚棄[J]. 陳振濂. 浙江社會科學. 2002(06)
[5]唐代書法及其風潮對日本的影響[J]. 祁小春. 書法之友. 1996(06)
本文編號:34566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345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