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神獨逸—馬一浮書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4 19:24
馬一浮是精通儒、釋、道三昧的一位大學者,不僅以學問、詩文名噪一時,更以才德學養(yǎng)風標一世,就其成就而言,遠非時賢所能及。對于書法,馬一浮自童而好之直至老年,樂此不疲,他的書法是學者書,字里行間流露著深厚的學養(yǎng),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學者,他治學嚴謹,一絲不茍,其書學思想雖未有專門著作,卻有著系統(tǒng)的思維體系;其書學實踐用力極勤,兼善金文、小篆、分隸、章草、真、行各體,透出深湛的臨池功力。研究馬一浮的書學理念,結合其書學實踐以及對歷代碑帖的解讀與鑒賞,對當代以至未來書法藝術的發(fā)展將是十分重要且有價值的課題。本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馬一浮的生平及交游,他天資聰敏,記力過人,早先治考據(jù),后游學西方,歸國后窮研國學,知其中得失而返歸儒學,深研六藝。其治學方法是博學約取,治學思想以進德為本,其于近世學人中的地位是有口皆碑的,謝無量、李叔同等對其均稱譽有嘉,并與之交好。第二部分梳理馬一浮的書學思想,其書學理論主要見于他的書畫題跋中,內(nèi)容涉及碑帖考證與鑒賞、臨池心得、書學見解等,有著明確的書學觀念,包含“無一筆無來歷”的“尚古”書學思想與“以禮樂喻書”的審美思想。馬一浮的書學思想源于其治學思想,方法亦是...
【文章來源】:河南師范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謝無量致馬一浮信札
馬一浮與謝無量行草書皆取法于魏晉,碑帖兼融,⑨丁敬涵,《馬一浮書論類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年版,圖 1-3 弘一法師作《華嚴集聯(lián)三百》馬一浮題簽
瘞鶴銘》殘刻予以臨摹。宣統(tǒng)元年(1909 年),謝北京辦京報,跟從孫中山做秘書。此后兩人便聚少離間。1941 年謝無量贈與馬一浮唐人嚴武書《南龕碑圖 1-2 馬一浮致謝無量信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游藝證道 馬一浮書法述評[J]. 陳緯. 收藏家. 2015(12)
[2]馬一浮書論思想芻議[J]. 汪永江. 中國書法. 2015(01)
[3]馬一浮:別求勢韻晉唐外[J]. 俞建華. 中國書法. 2013(07)
[4]六藝精神的審美意蘊——馬一浮美育思想述評[J]. 許寧. 孔子研究. 2010(02)
[5]雅逸之趣——評馬一浮書法[J]. 史愛兵.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09(06)
[6]“從習氣中解放出來”——馬一浮儒學的系統(tǒng)性格及其旨要[J]. 羅義俊.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7]從馬一浮的書論看其書法風格及由來[J]. 丁敬涵. 書法之友. 2002(07)
[8]一代碩儒 書苑高人——馬一浮書法藝術略論[J]. 云遐. 書法之友. 2001(04)
[9]總角之交謝無量——馬一浮與書畫名家交往散記(一)[J]. 丁敬涵. 中國書法. 1996(06)
[10]馬一浮先生書法藝術[J]. 杜巽.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 1995(01)
碩士論文
[1]馬一浮書風研究[D]. 孟書明.河北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65389
【文章來源】:河南師范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謝無量致馬一浮信札
馬一浮與謝無量行草書皆取法于魏晉,碑帖兼融,⑨丁敬涵,《馬一浮書論類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年版,圖 1-3 弘一法師作《華嚴集聯(lián)三百》馬一浮題簽
瘞鶴銘》殘刻予以臨摹。宣統(tǒng)元年(1909 年),謝北京辦京報,跟從孫中山做秘書。此后兩人便聚少離間。1941 年謝無量贈與馬一浮唐人嚴武書《南龕碑圖 1-2 馬一浮致謝無量信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游藝證道 馬一浮書法述評[J]. 陳緯. 收藏家. 2015(12)
[2]馬一浮書論思想芻議[J]. 汪永江. 中國書法. 2015(01)
[3]馬一浮:別求勢韻晉唐外[J]. 俞建華. 中國書法. 2013(07)
[4]六藝精神的審美意蘊——馬一浮美育思想述評[J]. 許寧. 孔子研究. 2010(02)
[5]雅逸之趣——評馬一浮書法[J]. 史愛兵.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09(06)
[6]“從習氣中解放出來”——馬一浮儒學的系統(tǒng)性格及其旨要[J]. 羅義俊.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7]從馬一浮的書論看其書法風格及由來[J]. 丁敬涵. 書法之友. 2002(07)
[8]一代碩儒 書苑高人——馬一浮書法藝術略論[J]. 云遐. 書法之友. 2001(04)
[9]總角之交謝無量——馬一浮與書畫名家交往散記(一)[J]. 丁敬涵. 中國書法. 1996(06)
[10]馬一浮先生書法藝術[J]. 杜巽.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 1995(01)
碩士論文
[1]馬一浮書風研究[D]. 孟書明.河北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653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326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