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草書生成及其藝術(shù)成就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1 11:00
本文關鍵詞:張旭草書生成及其藝術(shù)成就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文章通過梳理唐代以來關于張旭的史料文字,結(jié)合張旭生前所處的兩個主要文化團體信息,從主客觀兩個角度對張旭草書生成過程進行分析,揭示出影響張旭草書生成的幾個重要因素。同時對張旭在書法“師門傳授教育”上的突出貢獻做出綜合評述,進而對張旭的藝術(shù)成就及影響進行一次系統(tǒng)的總結(jié)。 本文具體分四個章節(jié)對張旭草書生成及其藝術(shù)成就進行論述: 第一章節(jié)分為兩個部分進行討論,第一部分首先介紹張旭其人生平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對于“張旭存世作品”進行專門討論,關于其傳世作品真跡較少的現(xiàn)狀提出自己的見解。 第二章節(jié)針對張旭所處的時代背景分別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唐代草書發(fā)展過程四個部分對張旭草書生成的客觀影響展開論述。第一部分主要闡述唐代開明政治下人才涌現(xiàn)的背景特點和原因。第二部分主要闡述經(jīng)濟繁榮下唐人自信包容的背景特點和原因。第三部分主要闡述盛唐氣象下直抒胸懷的文化現(xiàn)象。前三部分從橫向的維度來闡釋張旭草書生成的時代背景。第四部分從草書發(fā)展史的縱向維度對張旭草書生成環(huán)境進行敘述,揭示出張旭狂草是伴隨唐代今草發(fā)展的過程應運而生。 第三章節(jié)主要針對張旭草書生成及其書法淵源關系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討論,第一部分從張旭生前所處的兩個主要文化團體入手,通過分析與張旭相關的詩歌信息、交游信息、以及與賀知章之間的親密關系,揭示出賀知章在張旭草書生成過程中的啟蒙影響。通過“酒中八仙”對張旭的記錄及評價,對張旭的草書生成和郊游式傳播特點進行評述。第二部分探討張旭書法實踐的淵源關系,得出張旭草書生成除了受正統(tǒng)家學筆法的客觀影響外,其自身勇于求知,善悟開放的主觀特征也是其草書生成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第三部分對張旭在其草書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藝術(shù)審美觀念進行述源,指出道家思想對張旭書法審美觀念的深遠影響。通過以上三部分的討論,完成對張旭草書生成由內(nèi)到外的分析與論述。 第四章節(jié)主要針對張旭的藝術(shù)成就及其影響分為兩個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分別從狂逸風格、法度規(guī)矩、草書表演特點三個方面對張旭作品的藝術(shù)成就展開分析。第二部分從張旭個人在書法史中最突出的兩個貢獻展開綜合評述,關于張旭在書法“師授教育”上的貢獻,之前鮮有文章論述,蓋因“張顛”的名號和鮮明的特征使論者更多的關注于張旭的顛狂,認為其書狂,其人也狂的片面思想很容易干擾對張旭作為一個師者的認識。同時,張旭在唐代真草嬗變的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本部分力圖用史論結(jié)合的方法,還原歷史對張旭公正全面的評價。
【關鍵詞】:張旭 草書生成 藝術(shù)成就 狂逸書風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292.1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一) 問題的提出9
- (二) 選題研究目的和意義9
- (三)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9-10
- (四) 選題研究的重點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10-11
- 一、張旭其人與晚明“張旭作品”概念的形成11-14
- (一) 張旭生平概述11-12
- (二) 晚明“張旭作品”概念的形成及其啟發(fā)12-14
- 二、張旭草書生成的時代背景14-21
- (一) 開明政治背景下的人才涌現(xiàn)14-15
- (二) 經(jīng)濟繁榮下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底氣15-17
- (三) 盛唐氣象下直抒胸懷的文化現(xiàn)象17-18
- (四) 從章草發(fā)展到狂草的唐代中期草書18-21
- 三、張旭草書生成及其書法淵源關系21-33
- (一) 張旭草書的啟蒙與傳播21-27
- 1. 從“吳中四士”看賀知章對張旭草書的啟蒙影響21-26
- 2. 從“酒中八仙”看張旭草書的傳播特點26-27
- (二) 張旭書法實踐之述源27-29
- 1. 筆法的傳承27-28
- 2. 草書的參悟28-29
- (三) 張旭草書藝術(shù)觀念之源29-33
- 1. “忘我求真”的審美主體觀念30-32
- 2. “寫意傳神”的審美客體觀念32-33
- 四、張旭草書藝術(shù)成就及其影響33-47
- (一) 張旭草書的藝術(shù)成就33-40
- 1. 狂逸風格的集大成者33-36
- 2. 奇怪百出而不逾規(guī)矩36-38
- 3. 草書表演的絕唱38-40
- (二) 張旭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及影響40-47
- 1. 書法師授教育的弘揚40-42
- 2. 開唐代書風嬗變之先河42-47
- 結(jié)語47-48
- 注釋48-52
- 參考文獻52-53
- 研究生期間論文發(fā)表53
- 研究生期間主要獲獎情況53-54
- 致謝54-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阮堂明;張旭卒年考辨[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胡光燦;;張旭書學思想述源[J];大眾文藝;2010年01期
3 黎東明;;“八桂書風”與書法傳統(tǒng)重建論綱[J];南方文壇;2008年04期
4 汪家華;;張旭生平事跡考略[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胡遂;禹媚;;論“吳中四士”詩歌與書法的寫意特征[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永忠;草書流變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2 孟云飛;兩晉書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聰亮;李頎和他的詩歌[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志勇;唐代狂草初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棟梁;唐代“吳中四士”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張旭草書生成及其藝術(shù)成就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01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32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