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隸書風格成因探析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292.1
【圖文】:
圖 2-1 《小影珠吟館隸行額》《與汪菊士論詩》何氏詩言道:“落筆要面面圓,字字圓。所謂圓者,非專講格調也。一在理,一在氣。理何以圓?文以載道!雹俅颂幚淼恼撌,無疑是詩之理。而何氏書學內化為情性外化為形質的“性道通”,與其時言“心畫一理”、“詩文載道”實質是一脈相承的。誠然,詩畫可以依理而循,做人能以規(guī)行矩,書理亦然。在哲學的層面上,何紹基與其父何凌漢同受漢人儒家與宋明理學影響頗深,而以二者思想范疇所暗含主體與客體來滲入書學,無論何派何家都需要何紹基謹慎遵從。同時,何氏認為詩文書畫諸藝中不僅要展露自我個性,還應要合乎于道。一方面,何紹基要恪守“理道”的客觀規(guī)律準則,行其所行,止其所止。另一方面,他又必須注重主觀藝術情感的宣泄。故屢言:“書雖一藝,與性道通!雹凇靶浴迸c“道”互為辯證,矛盾與統(tǒng)一共存,而這種并行的思想貫通于何紹
《魯峻碑》
而從何紹基不惑始臨漢碑《魯俊碑》(如圖 3-1)(1841)至花甲《易林隸書冊》(圖3-2)(1861)成熟,隸書書風的演變可謂非常明確,但其演變具體過程如何有待論及。梅墨生就何紹基書法發(fā)展道路將其一生的書學歷程大致分成了三大階段:“初期師法顏真卿楷行與摹仿《張黑女》的階段;中期以《爭座位》入魯公之室及甚愛小歐《道因碑》的階段;晚年遍臨漢魏碑版而入險絕之境的階段,這樣三個時期。”②錢松根據(jù)何紹基生平及學書經(jīng)歷將其書學歷程劃分了四個階段:“家學熏陶(嘉慶 11 年至嘉慶 22 年);初涉碑版(嘉慶 23 年至道光 9 年);取徑唐碑(道光 10 年至咸豐 5 年);晚年變法(咸豐 6 年至同治 2 年)!雹弁ㄟ^整理何紹基存世作品資料看,四十二歲之前并無隸書作品留存,故筆者結合相關學者研究的年譜資料,以不惑之年所臨《魯峻碑》為界限,前期以何紹基書學①梅墨生.中國書法全集·何紹基[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7:2.②梅墨生.中國書法全集·何紹基[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7:2.③錢松.何紹基年譜長編及書法研究[D].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絡出版總庫,南京藝術學院,2008:267-2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偉;;法分三修 蘄進于道——何紹基書學之路蠡探[J];榮寶齋;2019年02期
2 莫慶煥;;楷書何紹基詩軸[J];中國書法;2019年07期
3 何錦;;繼承和發(fā)揚——湖南省博物館藏何紹基書畫作品[J];東方收藏;2019年17期
4 王亞楠;;佳墨名楮紛相隨——何紹基與其追隨者[J];中國書法;2018年07期
5 曹建;;何紹基的東坡情結[J];中國書法;2018年07期
6 錢松;;論何紹基書法批評中的經(jīng)世意識[J];中國書法;2018年07期
7 ;清·何紹基書法特輯[J];中國書法;2018年07期
8 周祥林;;何紹基——文人追求非文人書法的成功先行者[J];中國書法;1995年04期
9 盧莉;;還原大師 何紹基的書法世界[J];收藏家;2016年03期
10 李建毛;盧莉;;“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解析[J];文物天地;201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黃金娟;;從何紹基的“朋友圈”看晚清文人的交往[A];博物館學文集.13[C];2018年
2 王亞楠;;湖湘爭習“何風”——何紹基對楚地書家的影響[A];大匠之門 19[C];2018年
3 ;一字拾趣[A];中國生理學會第22屆全國代表大會暨中國生理學會成立8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6年
4 ;賈素華[A];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大典[C];2006年
5 蘭石洪;;論何紹基詩“逼肖蘇詩”的藝術特征[A];第23屆中國蘇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9年
6 劉光;;何紹基與陳介祺書學思想之異同[A];大匠之門 9[C];2015年
7 編者;;書痕印相[A];大匠之門 19[C];201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明明 北京畫院院長;何紹基展帶給我們的思考[N];美術報;2017年
2 北京畫院美術館策劃部主任 王亞楠;佳墨名楮紛相隨[N];中國文化報;2017年
3 張壽江;那一件何紹基下聯(lián) 你在哪里[N];中國文物報;2012年
4 唐忠勇;藏海無涯苦作舟[N];中國文物報;2015年
5 王殿芝;清代書法家何紹基與山海關[N];中國檔案報;2003年
6 何來勝;伊秉綬、何紹基隸書比較[N];美術報;2000年
7 本報記者 龍迎九 譚清華 見習記者 雷昕;金橋古鎮(zhèn):鐘靈毓秀的“郡之首邑”[N];衡陽日報;2010年
8 張正寧;大通樓文韻[N];涼山日報(漢);2009年
9 鄢福初;厚遒蒼古 壁立千仞[N];湖南日報;2016年
10 何滿宗;書而樂 壽而康[N];人民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錢松;何紹基年譜長編及書法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2 段志強;顧祠會祭研究(1843-1922)[D];復旦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援;何紹基楷書研究[D];廣州美術學院;2019年
2 王畢;何紹基隸書風格成因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9年
3 陳爽;何紹基隸書風格及其書學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
4 大澤 珠彌子;何紹基臨漢碑思想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8年
5 馮昕;從國展看何紹基書風對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影響[D];山東藝術學院;2018年
6 楊根弟;何紹基臨《張遷碑》研究[D];寧夏大學;2018年
7 范笑寒;何紹基的山東書法金石交游[D];寧夏大學;2018年
8 周錕;崇恩書法藝術分析及啟示[D];山西大學;2018年
9 林潔;何紹基的書法成就及對清末民初書風的影響[D];中國美術學院;2018年
10 劉霞;陳介祺與何紹基的尊碑思想比較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7757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ufayishu/277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