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刨切薄木后續(xù)加工工藝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3 10:41

  本文關(guān)鍵詞:刨切薄木后續(xù)加工工藝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刨切薄木 無紡布 玉米淀粉膠粘劑 表面粗糙度 防霉試驗 光變色


【摘要】:由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步伐的的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使得人們對美的追求變得強烈,珍貴木材具有天然色澤、紋理及環(huán)保性能使其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裝飾材料,從而致使天然林資源日益銳減。為提高木材的使用價值,減少使用時的浪費,通常把木材刨切成裝飾薄木對基材進行貼面,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得到珍貴樹種美麗的木紋和色調(diào),而且節(jié)省了材料。本論文研究了刨切薄木與無紡布通過玉米淀粉膠進行粘合增強處理、刨切薄木表面粗糙度、刨切薄木防霉、光致變色時的顏色調(diào)控,旨在尋求最適宜的工藝參數(shù),提高裝飾薄木的使用價值,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薄木覆面制品的市場競爭力。研究結(jié)果如下:(1)無紡布粘合分析表明:刨切薄木與無紡布通過玉米淀粉膠膠合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為:上膠量20-30g/m2,熱壓時間90 s,熱壓溫度100℃;用無紡布與刨切薄木粘合生產(chǎn)裝飾薄木,能夠有效改善其硬脆的缺點、具有良好的柔韌性、易于成卷儲存和運輸、減少撕裂與缺損,能夠直接貼覆在木制品表面,適用于建筑裝飾、異型面的壓覆及門窗的包邊等領(lǐng)域。(2)刨切薄木表面粗糙度情況分析表明:未進行表面處理的阿尤斯及椴木科技木刨切薄木原態(tài)的粗糙度值分別為13.92、20.67μm,經(jīng)240㥮、320㥮兩次砂光處理后粗糙度值分別降至9.00、11.76μm,隨著砂帶目數(shù)增大,粗糙度值Ra都表現(xiàn)出降低趨勢(Rz和Rt也具有相同的變化規(guī)律);采用玉米淀粉膠制造的阿尤斯科技木刨切薄木高溫壓密后貼膜所得薄木的粗糙度值為4.16μm,與砂光處理相比表面更光滑,高溫壓密法是降低表面粗糙度的較有效途徑之一。(3)刨切裝飾薄木防霉試驗分析表明:使用添加0.1-0.3%防霉劑的玉米淀粉膠粘劑制造阿尤斯、椴木刨切薄木及杉木薄木,對青霉、木霉、黑曲霉均有良好的防霉效果;杉木具有對霉菌最強的抑制作用。(4)阿尤斯刨切薄木光變色的分析表明:紫外光照條件下,阿尤斯變色主要發(fā)生在光照的前46h內(nèi),阿尤斯單板隨光照時間延長,明度L*下降,紅綠度a*、黃藍度b*增加;每200g玉米淀粉膠粘劑中加入鐵黑、鐵紅、鐵黃的量分別為0.068、0.005、0.575g時所獲得的膠膜隨光照變化的規(guī)律跟阿尤斯單板相近,能夠滿足阿尤斯刨切薄木對膠粘劑顏色的要求。
【關(guān)鍵詞】:刨切薄木 無紡布 玉米淀粉膠粘劑 表面粗糙度 防霉試驗 光變色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農(nóng)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S65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緒論10-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0-12
  • 1.2 國內(nèi)外有關(guān)裝飾刨切薄木的研究現(xiàn)狀12-15
  • 1.2.1 國內(nèi)有關(guān)裝飾薄木的研究現(xiàn)狀12-15
  • 1.2.2 國外有關(guān)裝飾薄木的研究現(xiàn)狀15
  • 1.3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和目的15-17
  • 1.3.1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15-16
  • 1.3.2 研究的目的16-17
  • 第2章 刨切薄木接長生產(chǎn)工藝17-22
  • 2.1 前言17
  • 2.2 刨切薄木接長方式17-18
  • 2.2.1 指接木的優(yōu)點17
  • 2.2.2 指接設計17-18
  • 2.2.3 指接的主要參數(shù)(端壓)18
  • 2.2.4 指接效率和強度18
  • 2.3 刨切薄木指榫接長生產(chǎn)工藝18-22
  • 2.3.1 先刨后接的指榫生產(chǎn)工藝18-20
  • 2.3.2 木方接長后再刨的指榫生產(chǎn)工藝20-22
  • 第3章 無紡布粘合增強處理22-27
  • 3.1 前言22
  • 3.2 試驗材料及設備22
  • 3.3 試樣制作與試驗方法22-25
  • 3.3.1 組坯22-23
  • 3.3.2 熱壓23
  • 3.3.3 性能檢測23-25
  • 3.4 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25-26
  • 3.5 結(jié)論26-27
  • 第4章 刨切薄木表面粗糙度測試與研究27-35
  • 4.1 前言27
  • 4.2 材料與方法27-31
  • 4.2.1 試驗材料與設備27-29
  • 4.2.2 試驗方法29-31
  • 4.2.2.1 測量方法的選擇29
  • 4.2.2.2 測量位置的選擇29-30
  • 4.2.2.3 測量方向的選擇30
  • 4.2.2.4 表面粗糙度取樣長度的選擇30-31
  • 4.3 結(jié)果與分析31-33
  • 4.4 結(jié)論33-35
  • 第5章 刨切薄木防霉試驗研究35-42
  • 5.1 前言35
  • 5.2 試驗材料與設備35-36
  • 5.3 試樣制作與試驗方法36-38
  • 5.3.1 防霉玉米淀粉膠粘劑配置36
  • 5.3.2 防霉玉米淀粉膠粘劑試樣制作36
  • 5.3.3 試菌的制備與培養(yǎng)36
  • 5.3.4 試樣的接菌與培養(yǎng)36-37
  • 5.3.5 試驗評定方法37-38
  • 5.3.5.1 試樣表面被害值37
  • 5.3.5.2 防霉效力觀測與計算37-38
  • 5.4 防霉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38-41
  • 5.5 結(jié)論41-42
  • 第6章 阿尤斯刨切薄木光變色的研究42-50
  • 6.1 前言42
  • 6.2 試驗材料與設備42-43
  • 6.3 膠膜的制作與試驗方法43-45
  • 6.3.1 玉米淀粉膠膠膜的制作43-44
  • 6.3.2 試驗方法44-45
  • 6.4 結(jié)果與分析45-49
  • 6.4.1 光處理前后材色分析45-48
  • 6.4.2 玉米淀粉膠粘劑顏料配方的選定48-49
  • 6.5 結(jié)論49-50
  • 第7章 總結(jié)50-52
  • 參考文獻52-56
  • 致謝5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涂登云,杜國興,顧煉百,蔡志丹;裝飾薄木窯干工藝的研究[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3年02期

2 金征,張偉;淺談生產(chǎn)薄木及薄木裝飾板的工藝特點[J];木材加工機械;2004年03期

3 許方榮;;2009年國內(nèi)薄木市場點評與2010年薄木市場走勢[J];林產(chǎn)工業(yè);2010年06期

4 曉萍;;柔性裝飾薄木[J];家具;2011年02期

5 ;人造薄木研制成功[J];家具;1984年01期

6 吳滌榮;薄木鑲嵌技術(shù)[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4年04期

7 林志波;;薄木單片粘貼工藝[J];家具;1986年02期

8 李寶泉;郄景浩;;薄木選拼新技術(shù)——反射鏡選拼法[J];家具;1987年01期

9 Robert H·McAlister;尹子康;;薄木參數(shù)與細長比對復合柱臨界撓曲應力的影響[J];吉林林業(yè)科技;1988年03期

10 單青川;;意大利彩色藝術(shù)裝飾薄木工藝方法分析與研究[J];家具;198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曹竟成;;張宗偉與他的秘密文件箱[A];中國當代秘書群星文選[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偉軍;怎樣生產(chǎn)人造薄木[N];中國綠色時報;2000年

2 英子;家具 流行不等于高檔[N];重慶商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蔣匯川;可逆溫致變色功能薄木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燦;刨切薄木后續(xù)加工工藝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2 曾春雷;人造薄木木方膠合與刨切工藝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4年

3 曾志高;柔性裝飾薄木制造工藝及應用技術(shù)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4 馬俊穎;薄木拼花工藝與工時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5 黃彬;速生桉人造薄木制造及其貼面工藝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6 劉瑞鋒;水熱處理對榆木力學性質(zhì)及旋切薄木表面粗糙度影響的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7 張德文;無紡布基裝飾薄木制造工藝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4年

8 葉江華;納米TiO_2改性薄木的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7245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7245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c107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