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裝飾藝術中的“八吉祥”與“暗八仙”——兼論傳統(tǒng)吉祥文化中的佛道互補
本文關鍵詞:民間裝飾藝術中的“八吉祥”與“暗八仙”——兼論傳統(tǒng)吉祥文化中的佛道互補
更多相關文章: 吉祥文化 八仙 吉祥圖案 裝飾藝術 儒佛道 道教 形成與發(fā)展 藏傳佛教 東方文化 中國民間
【摘要】:正中華吉祥文化是東方文化中一處獨特景觀,它凝結著中國人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趣味與宗教情懷。從吉祥文化來看,大多數(shù)吉祥圖案的產(chǎn)生都可以從儒佛道三家尋到思想依據(jù),且許多吉祥圖案本身也體現(xiàn)出儒道互補、莊禪相通、儒佛道相互交融滲透的趨勢。本文僅從源于佛教的"八吉祥"圖案與源于道教的"暗八仙"圖案的形成與發(fā)展、形式與內(nèi)涵幾個方面以小見大,借以探討佛道互補融合在吉祥文化中的體現(xiàn)。
【作者單位】: 華東交通大學藝術學院;
【關鍵詞】: 吉祥文化 八仙 吉祥圖案 裝飾藝術 儒佛道 道教 形成與發(fā)展 藏傳佛教 東方文化 中國民間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0YJC760008)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YS1117)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505
【正文快照】: 中華吉祥文化是東方文化中一處獨特景觀,它凝結著中國人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趣味與宗教情懷。從吉祥文化來看,大多數(shù)吉祥圖案的產(chǎn)生都可以從儒佛道三家尋到思想依據(jù),且許多吉祥圖案本身也體現(xiàn)出儒道互補、莊禪相通、儒佛道相互交融滲透的趨勢。本文僅從源于佛教的“八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文權;;小議吉祥文化與現(xiàn)代平面設計[J];大家;2011年14期
2 劉哲;;論社旗山陜會館木雕裝飾藝術[J];美術大觀;2011年07期
3 何芹;劉爽;李新青;;現(xiàn)代陶藝創(chuàng)作中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應用價值[J];美術大觀;2011年06期
4 孟剛;羅軍;;論吉祥文化的藝術符號——懸魚的流傳與意義[J];美與時代(上);2011年08期
5 朱茂昌;;曹仙巷和八仙樓[J];溫州人;2011年09期
6 袁樂輝;齊霞;;傳統(tǒng)吉祥紋飾在現(xiàn)代禮品瓷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評論;2011年07期
7 惠學耕;謝禮波;;創(chuàng)作·鑒評實例九 八仙礅[J];寶藏;2011年09期
8 孟剛;羅軍;;論吉祥文化的藝術符號——懸魚的流傳與意義[J];設計藝術研究;2011年03期
9 熊建軍;;論吉祥圖紋“連年有余”的民俗審美文化意蘊[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1期
10 彭雪飛;;龍文化在龍鏡上的演繹(上)[J];東方收藏;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永澤;孫云峻;;在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吉祥文化的基本特點和功能——吉祥文化與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研究[A];中華吉祥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暨山東省民俗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郭海紅;;淺談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吉祥文化[A];中華吉祥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暨山東省民俗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孫云峻;孫永澤;;發(fā)揮吉祥文化在促進農(nóng)村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兼析吉祥文化與當今新農(nóng)村建設[A];中華吉祥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暨山東省民俗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金濤;柔弱;;新世紀道教前途走向之我見[A];二十一世紀中國道教展望——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1年
5 史祥;;改革開放是道教發(fā)展的必由之路[A];二十一世紀中國道教展望——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1年
6 石衍豐;;道教神仙譜系構建歷程中的三大制約因素[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C];2003年
7 唐誠青;;道教神仙信仰和長生理想[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C];2003年
8 宮哲兵;;道教無極圖與大爆炸宇宙論[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趙磊;趙家先;;吉祥文化 魅力無窮[A];中華吉祥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暨山東省民俗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葉至明;;廿一世紀道教展望——如何適應新世紀、適應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A];二十一世紀中國道教展望——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歙縣 吳英瑛;古徽州吉祥文化的構成及表現(xiàn)手法[N];黃山日報;2005年
2 黃輝全;話說漳州吉祥文化[N];閩南日報;2010年
3 林燕騰 展華;臺灣的“八仙彩”和八仙信仰[N];閩南日報;2009年
4 饒治華;吉祥圖案掩飾衰落[N];中國商報;2003年
5 ;八仙花切花保鮮技術[N];云南科技報;2005年
6 孫青松;嘉祥:麒麟之鄉(xiāng)唱響吉祥文化[N];農(nóng)民日報;2007年
7 李智艷;八仙簡鎮(zhèn)百名干部下基層調(diào)研服務[N];通遼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黃如飛 通訊員 李瑞濱 陳惠強;“八仙”何時能“過海”[N];福建日報;2004年
9 黃桂華;八仙火花各顯神通[N];中國商報;2004年
10 本報駐上海記者 翁以源;《八仙棋會圖》贈送你我他[N];圍棋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笑非;民眾生活理想的視覺展演[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麗英;道教南傳及其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周勇;道教與政治關系論[D];四川大學;2001年
4 倪建林;原始裝飾藝術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5 容志毅;南北朝道教煉丹與化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6 閔麗;太平天國的宗教信仰與道教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7 戰(zhàn)佳陽;道家、道教與《黃帝內(nèi)經(jīng)》[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4年
8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9 李乃龍;道教與唐詩[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10 林殷;命門學說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俊s,
本文編號:7228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72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