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裝飾藝術的抽象性對現代主義藝術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原始裝飾藝術的抽象性對現代主義藝術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裝飾 原始裝飾藝術 抽象性 現代主義藝術 現代主義設計
【摘要】:沃爾夫曾經說過:"美術史主要是一部裝飾史,因為裝飾藝術的歷史構成了人類藝術史發(fā)展的主線"。[1]裝飾的發(fā)展影響到所有藝術流派的發(fā)展。而現代主義藝術的變革從根本上說亦是離不開對裝飾的理解、認識、和借鑒的。[2]31作為裝飾藝術起源時期的原始裝飾藝術,抽象性的表現也已幾乎成為了現代主義藝術的思想主流。由于現代主義藝術對原始藝術抽象性的獨特理解,他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拋棄了很多如17世紀路易十四時期的繁瑣裝飾表現,增加了很多人性化的東西,力求用極少的內容來表達自己對客觀世界的看法。而他們的極簡主義對于以后藝術的發(fā)展,特別是設計的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文章主要從裝飾、原始裝飾藝術、現代主義藝術的概念及表現形式等方面來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原始裝飾藝術抽象性對現代主義藝術裝飾的影響。
【作者單位】: 安徽工程大學藝術學院;
【關鍵詞】: 裝飾 原始裝飾藝術 抽象性 現代主義藝術 現代主義設計
【分類號】:J505
【正文快照】: “裝飾”一詞具有動詞和名詞兩種屬性。作為動詞,它標志一種行為和活動,指一種工作的性質。作為名詞,指裝飾活動的結果如裝飾品、裝飾畫、裝飾藝術等。實際上,它具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含義,廣義的裝飾泛指裝飾現象和活動,狹義的裝飾則指具體的裝飾品類、圖案、紋飾等。一、裝飾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雪梅;試論中國結的藝術美[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1期
2 陳雪影;孫湛;;虛谷繪畫藝術中的裝飾性元素探究[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袁玲;;論中國傳統民間剪紙藝術對現代裝飾畫創(chuàng)作的啟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4 孫英麗;;透視鳳翔木版年畫的文化內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9期
5 權鳳;;淮陽“泥泥狗”的審美寓意探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6 趙百祥;;中國剪紙藝術融入現代海報設計的啟發(f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7 龐先超;;獨具特色的內黃農民畫[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英浩;淺談作為民俗文化的藝術載體——剪紙[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9 張佳寧;;淺析老北京民間玩具的特點及現狀[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孫英麗;;鳳翔木版年畫的造型觀[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任巖;;甘肅安多藏族民居裝飾圖紋的構成形式[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一輯(2011年中國建筑史學學術年會論文集-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第37卷)[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振濤;3D動畫電影研究:本體理論與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鑫;中西古典繪畫美學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宮寶龍;記號的迷思[D];浙江大學;2011年
4 劉京濤;蒙原佛教造像變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5 薛朝暉;早期抽象繪畫中的“象”[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6 張平;雷德侯的中國藝術世界[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7 肖湘寧;二戰(zhàn)時期諾曼·麥克拉倫動畫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華;中國傳統繪畫與視覺[D];西安美術學院;2011年
9 李杰;勒石與勾描—唐代石槨人物線刻的繪畫風格學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1年
10 余穎;城市結構化理論及其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欣妍;論中國民間美術對現代版畫創(chuàng)作的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韓盛華;建筑美術課程體系理論教學研究與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謝曉霞;凝神寫心、千古絕唱[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琦;論繪畫寫生中的創(chuàng)作意識[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儉;論中國民間美術元素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啟迪[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6 錢芳;云南瓦貓的造型藝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7 胡寧;楚雄彝族服飾特點及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8 刀青原;阿昌族戶撒刀造型藝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9 黃鵬;云南民間制陶的調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10 魯寧;湖南民間美術元素在禮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娓;;心靈的幻象:夏加爾的藝術[J];文藝研究;2007年02期
2 水天中;;中國現代主義繪畫與孤軍突進的李仲生[J];美術觀察;2007年02期
3 張明;;后現代繪畫藝術縱橫談[J];職業(yè)時空;2008年04期
4 唐巍;;再談后現代主義藝術的社會責任[J];美術大觀;2008年08期
5 蔡少敏;;《荒原》與現代主義[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陳克義;;美國現代主義藝術的歐洲印記——以漢斯·霍夫曼的藝術理想和影響為例[J];文藝研究;2010年08期
7 沈語冰;;還原論還是反本質主義?——邁克爾·弗雷德與格林伯格[J];榮寶齋;2010年10期
8 朱鵬舉;;科學技術對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影響[J];美術觀察;2006年12期
9 萬光榮;;毛姆小說作品的現代主義創(chuàng)作技巧淺析[J];作家;2008年18期
10 魯永;;淺析后現代主義藝術對架上繪畫的顛覆[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盛葳;;反抗的終結與闡釋的焦慮:中國抽象藝術中的前衛(wèi)性及其當代反思[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2 曹良騰;;淺談物理學中的理想模型[A];數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研究進展——2002(9)卷——中國數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會第9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周計武;;現代主義的焦慮[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欒昌大;;世紀末的困惑——跨世紀五大藝術學問題的思考(論綱)[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5 蘆松敏;張積家;;“被”字標識和抽象性、具體性對漢—英雙語者被動句句法啟動效應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吳艷;;藥理教學中的“五突出”[A];第六屆全國藥理學教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7 王莉;梁惠萍;;淺議版式設計中視覺構成的抽象性[A];200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首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袁雪芳;;有些字可以這么教[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9 袁雪芳;;有些字可以這么教[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10 嚴文英;;針對弱智兒童特點,,提高數學教育質量[A];江蘇民政醫(yī)學2000論文資料匯編[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黎小強;具象水墨的抽象性[N];美術報;2004年
2 劉曉毅(作者單位:天水師范學院藝術學院);中國早期的現代主義藝術狀況[N];甘肅日報;2006年
3 黃輝;倫敦春拍,風向哪兒吹?[N];中國藝術報;2011年
4 羅敏;借鮑斯之眼看印度現代主義藝術[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5 劉曉毅(作者單位:天水師范學院藝術學院美術系);常書鴻的現代主義藝術觀[N];甘肅日報;2006年
6 何林軍;現代主義藝術精神論略[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7 鮑昆;關于“觀念攝影”等幾個名詞的個人理解[N];中國攝影報;2008年
8 王端廷;非洲藝術與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異同辨[N];中國文化報;2005年
9 易英;《1940年以來的藝術——藝術生存的策略》[N];美術報;2007年
10 靳尚誼;當代油畫需要面對什么[N];中國文化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鄒操;后現代主義藝術觀[D];吉林大學;2008年
2 陳蓓潔;藝術·真理·現代性批判[D];復旦大學;2007年
3 何桂彥;形式主義批評的終結[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4 安東;國家權力控制論[D];武漢大學;2005年
5 陳亞民;羅杰·弗萊形式—文化的藝術批評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顧鄉(xiāng);試論近代歷史語篇的語言變化[D];復旦大學;2008年
7 鄒躍進;觀念與藝術[D];中央美術學院;2002年
8 呂品秀;現代西方審美意識與室內設計風格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9 姜萌萌;幻象與現實·真實與虛假[D];上海戲劇學院;2006年
10 蔡小娟;基于π演算的編程與表達能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邱毅琳;抽象·水墨[D];廈門大學;2002年
2 鐘遠波;20世紀80年代中國美學思潮對現代主義藝術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0年
3 周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現代主義藝術[D];云南藝術學院;2012年
4 胡莎莎;具象性與抽象性的融合[D];湘潭大學;2013年
5 李菲;具象繪畫中的抽象性因素[D];內蒙古大學;2012年
6 李冉;從“看”開始[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7 馮笑男;分析制約當前中國表現攝影發(fā)展的因素[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8 靳鳳華;從中西方繪畫中解讀繪畫的抽象性和表現性[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新珂;現代主義雕塑中的身體表現[D];貴州大學;2007年
10 馮超;論具象繪畫的抽象性[D];湖北美術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7124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71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