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與比較——關于裝飾藝術的研究
本文選題:裝飾藝術 + 風格; 參考:《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4年02期
【摘要】:本文對裝飾藝術形式語言中的“風格”進行了考察與論析,并以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作為參照,探討了在裝飾藝術研究中對不同“風格”展開比較研究的路徑。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tyle" in the formal language of decorative art, and tak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 a reference, and probes into the path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styles" in the study of decorative art.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分類號】:J52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鋒;;文化 建筑 傳播——傳播文化學視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2 李偉;;傳統(tǒng)音樂可持續(xù)發(fā)展與高師音樂教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陳雪影;孫湛;;虛谷繪畫藝術中的裝飾性元素探究[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黃雪婷;韋德強;;《扶貧豐碑》的倫理學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1期
5 羅鋒,楊新敏;徽州牌坊興盛的根源及其文化傳播意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6 張金峰;論藝術作品欣賞的心理過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7 劉緒義;;論先秦諸子對“社會和諧”的探索及其現(xiàn)代啟示[J];北方論叢;2006年01期
8 李嘉郁;更新教育觀念 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談信息時代文化教師的應對策略[J];八桂僑刊;2004年06期
9 李鄉(xiāng)鄉(xiāng);;試論現(xiàn)代西方抽象繪畫的藝術魅力[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01期
10 張學立;張四化;;比較邏輯學理論初構——從邏輯與文化關系維度看[J];畢節(jié)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任巖;;甘肅安多藏族民居裝飾圖紋的構成形式[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一輯(2011年中國建筑史學學術年會論文集-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第37卷)[C];2011年
2 謝明星;郝春東;殷融;;文明的顯化:文明與潛意識關系的新視角[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王耀華;;理解和尊重多元音樂文化——跨文化音樂比較學的理論基礎和特點[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馬中紅;;文化敏感與廣告跨文化傳播[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5 張俊峰;;傳說、儀式與秩序:山西泉域社會“水母娘娘”信仰解讀[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五輯)[C];2008年
6 陳靂;曹治政;;強勢楔入和漸進逾越——淺析德租時期青島建筑形態(tài)之演變[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輯(首屆中國建筑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優(yōu)秀學術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9年
7 王崗;;回歸主流文化的中國武術發(fā)展戰(zhàn)略[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方漢文;;“第三波現(xiàn)代化”與“辯證理性”[A];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第九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黃式憲;;從全球化視野看中國電影的現(xiàn)代性崛起[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韓曉東;中國與蘇丹石油合作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楊佴e,
本文編號:18129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81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