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包裝裝潢設計人才職業(yè)素質的構建
本文選題:包裝裝潢設計人員 切入點:職業(yè)素質 出處:《包裝工程》2008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包裝設計是商品生產與銷售之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使商品包裝裝潢設計既能突出功能性,又能賦予文化價值和人文氣息,既能運用現代科技所帶來的新材料、新技術,又能將環(huán)保與綠色設計觀念緊密結合,營造出人與物之間和諧的共生關系。包裝裝潢設計人員職業(yè)素質的構建是創(chuàng)造這種和諧關系的重點。
[Abstract]:Packaging design is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commodity production and sales.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design of packaging decoration outstanding in function, cultural value and humanism, and make use of new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brought by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rthermore,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reen design can be closely combined to create a harmonious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objec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ackaging designers is the key to create this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作者單位】: 鄭州輕工業(yè)學院
【分類號】:J524.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藍江平;;新視覺影像設計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2 李曉童;;淺析招貼設計中的圖形創(chuàng)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3 杜冬梅;;論廣告圖形設計中的“矛盾空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4 英浩;;高校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實踐模式探索[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馬玉山;;對動漫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思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楊開富;謝燕平;;漢字圖形標志應用的時代意義[J];包裝工程;2006年06期
7 伍毅志;;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商業(yè)插圖設計[J];包裝工程;2007年07期
8 蘇里曼;;論書籍設計的藝術空間美感[J];包裝工程;2007年09期
9 李永輪;;論消費心理與瞬間視覺對人性化包裝設計的影響[J];包裝工程;2008年03期
10 李昱靚;;關于包裝設計教學改革和發(fā)展新模式的探討[J];包裝工程;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川;荊福全;;論環(huán)境藝術設計人才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2 高松;;關于舞臺美術設計專業(yè)舞臺美術史論課程的教學研究[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3 鞏蘊斐;;社會理想與民生設計——從社會理想看民生設計[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4 李達林;;從“字”與“畫”的關系中探索漢字設計的新形式[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5 蘇里曼;;論書籍設計的藝術空間美感[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彭亮;中西方家具設計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2 吳屹;中國當代藝術設計學科實驗教學體系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3 夏燕靖;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本科專業(yè)課程結構的探討[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4 席衛(wèi)權;國內普通中學藝術設計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5 江濱;環(huán)境藝術設計教學新模型及教學控制體系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09年
6 李寧;水彩語言在設計思維表達中的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童宜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藝術設計的發(fā)展特征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8 李健;汽車標志設計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海霞;人性化設計理念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體現[D];河北大學;2009年
2 王莉;數碼攝影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09年
3 王儉;論中國民間美術元素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啟迪[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汪成;動態(tài)化標志設計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于永淼;文字在書籍裝幀中的應用[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寶華;讓聲音在紙面上跳舞[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吳曉娟;海峽兩岸新聞學專業(yè)課程體系比較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8 劉暢;廣告中女性形象的設計倫理缺陷辨析[D];南昌大學;2010年
9 陳亮;云南楚雄彝族服飾圖案藝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10 楊艷紅;漢字圖形化的創(chuàng)造性顯現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紅玲;;論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對學生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的作用[J];長治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陳祥云;馬本和;;大學生職業(yè)素質內涵的理論研究——基于高校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學生職業(yè)素質的考察[J];大眾文藝;2010年12期
3 王錫群,王香春;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yè)素質與培養(yǎng)途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李運摶;軍旅小說:職業(yè)意識的錯位與缺席[J];小說評論;2004年05期
5 荊雷;;本科設計教育與職業(yè)意識培養(yǎng)[J];裝飾;2006年10期
6 李茂林;;試論煤炭高職院校與煤炭企業(yè)文化的融入[J];滄桑;2010年10期
7 魏玲;王東;;鋼琴陪練的職業(yè)素質與要求[J];鋼琴藝術;2007年03期
8 徐萍;;高職商務英語課程體系改革探討[J];成才之路;2008年10期
9 鄒虹萍;;淺談高職高專英語教育專業(yè)人才的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13期
10 李劭南;報道職業(yè)足球也應有職業(yè)素質——向廣大足球記者進言[J];足球世界;1997年1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家坤;;加強高職教師的職業(yè)素質建設 提高學校軟實力[A];云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職高專教育分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2 徐志剛;朱榮法;;深化航海教育改革,,適應航運發(fā)展需求[A];第四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運分論壇暨2007年蘇浙閩滬航海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姜海寧;;淺談腫瘤?谱o士應具備的職業(yè)素質[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金薇;;培養(yǎng)職業(yè)院校學生職業(yè)素質的探討[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王金柯;;應用激勵原則 提高護士職業(yè)素質[A];全國神經內、外科?谱o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6 鄒倩;;門診護士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高[A];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7 張紅梅;盧旨明;;運動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素質[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李大偉;張雪梅;;建立職業(yè)素質評價體系,搭建中職德育新舞臺[A];中國職教學會德育教育工作委員會德育教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吳慧媛;金華軍;馬俊峰;;“打工實習”的實踐[A];2008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周小莉;;醫(yī)院實行護生職業(yè)素質啟蒙教育初探[A];第二十四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七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蘭昆;職業(yè)技能加強 職業(yè)意識缺乏[N];中國經濟導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張耀光;職業(yè)化需要職業(yè)意識[N];中國體育報;2003年
3 陳力丹;我國傳媒人的職業(yè)意識與自律問題[N];學習時報;2006年
4 郝勇;邏輯思維能力強者更易勝出[N];四川日報;2007年
5 張洪忠 許航 何艷;新聞從業(yè)者職業(yè)意識調查[N];中華新聞報;2006年
6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 李家華;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新生你重視了嗎?[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山東省平度市郵政局 周岐彬;牢記“四點忠告”打造強大郵政[N];中國郵政報;2006年
8 張智磊 郭旭光;中國一拖:在節(jié)能減排中改變員工的職業(yè)意識[N];中國農機化導報;2008年
9 本版編輯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張濤甫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 陳力丹;社會需要傳媒人的良知[N];社會科學報;2007年
10 張永瓊;加強社會實踐 增強學生動手能力[N];云南經濟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趙雪波;戰(zhàn)地記者論[D];中國傳媒大學;2005年
2 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白紅義;當代中國調查記者的職業(yè)意識研究(1995-2010)[D];復旦大學;2011年
4 亓榮霞;法官職業(yè)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洪兵;轉型社會中的新聞生產[D];復旦大學;2005年
6 趙彩花;前四史論贊文體藝術及其文化內涵[D];復旦大學;2004年
7 郭恩強;重塑新聞共同體:新記《大公報》職業(yè)意識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文濤;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卓華;“80后”員工職業(yè)素質的結構及其與職業(yè)適應性的關系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3 時春梅;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素質開發(f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m/;初中生職業(yè)意識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5 居曉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素質的現狀與對策[D];蘇州大學;2010年
6 章芳蓮;精細化視野中勞動者職業(yè)意識的實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年
7 李平;免費師范生職業(yè)意識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金順;市場導向下的中職生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9 李森;高職高專頂崗實習學生職業(yè)意識培養(yǎng)探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10 周偉;師范大學師范生職業(yè)素質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619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156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