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論對中國攝影藝術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意境論對中國攝影藝術的影響 出處:《重慶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意境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 攝影藝術 攝影意境
【摘要】:攝影在傳入中國的初期,絕大部分照片都是外國人在中國拍攝所得,而早期涉足攝影的中國人也不過是邯鄲學步,依照西方的模子拍攝。攝影不是以藝術的身份在中國出現(xiàn),當時也沒有攝影藝術、藝術攝影、美術攝影這些專業(yè)詞匯。隨著國人對攝影的了解,攝影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互碰撞產(chǎn)生出了新的火花。西方攝影與中國傳統(tǒng)藝術學的結(jié)合,形成了中國民族特色的美學形式,而中國美學意境論在西方攝影與中國文化的融合上又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中國攝影藝術的萌芽時期,與之相適應的攝影藝術理論,也開始萌芽和發(fā)展。文章通過對“意境”的研究探討,梳理二三十年代中國攝影藝術的的演變過程,,挖掘意境論在中國第一本攝影理論書籍《半農(nóng)談影》中的深層意義,說明中國攝影理論的出現(xiàn)從一開始就是圍繞著“意境”來進行的,并且對“意境”審美影響攝影的因素做出一個盡可能完整的闡釋。對由西方傳入的攝影,如何與中國古典美學概念“意境”相結(jié)合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藝術攝影中意境的營造要有自覺意識,才能做到化景為情、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境生象外,情與景水乳交融,渾然天成,達到對情的提煉與升華,對景的遷想與情化。新時代背景下的攝影意境也應該有新的解讀,現(xiàn)代的攝影家需要到生活中不斷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新的時代意境。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409.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惠懷杰;淺談攝影藝術的地方特色[J];新聞知識;1994年11期
2 ;攝下美好瞬間——記廣宗縣政協(xié)委員、金光攝影婚紗影樓總經(jīng)理侯玉欽[J];鄉(xiāng)音;2004年01期
3 ;你可以感動世界——2008~2009尼康國際攝影大賽作品募集啟動[J];照相機;2008年11期
4 ;第八屆《影像中國》全國攝影藝術大展征稿啟事[J];中國攝影家;2010年07期
5 ;第八屆《影像中國》全國攝影藝術大展征稿啟事[J];中國攝影家;2010年08期
6 ;第八屆《影像中國》全國攝影藝術大展征稿啟事[J];中國攝影家;2010年09期
7 夏乾豐;論攝影藝術的形式美[J];婁底師專學報;1991年03期
8 徐永祥;簡論攝影藝術作品的背景蘊意[J];江西社會科學;1995年02期
9 ;陶俊峰的攝影藝術[J];走向世界;1995年04期
10 肖松;;柴志榮和抽象人體攝影藝術[J];文化月刊;199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潔玲;;是語言觀念還是記錄工具?——淺論攝影藝術的雙重性[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2 石少華;;攝影藝術和新聞攝影[A];1985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5年
3 蕭云集;;思維定勢與逆向思維——關于攝影藝術創(chuàng)新的思考[A];浙江省群眾文化學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葛新德;;新聞攝影不是攝影藝術的屬類——對新聞攝影學的再認識[A];過程論與新聞攝影——1988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8年
5 韓榮志;;對新聞攝影和攝影藝術關系的探討[A];1983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3年
6 張玉勤;;《畫語錄》:繪畫意境論之集大成者[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鐘巨治;;新聞攝影不是攝影藝術的一個門類[A];現(xiàn)狀、挑戰(zhàn)、展望——第五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3年
8 齊太平;;發(fā)揚我國新聞攝影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A];1985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5年
9 米家慶;;關于攝影構圖的思考[A];1985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5年
10 劉杰敏;;攝影?瘧蔀閿z影記者的“試驗田”[A];思考的相機——第八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英子 實習生 王春和;“青海如同一幅美麗的照片”[N];青海日報;2006年
2 鄧其鋒;麗水攝影:傾倒世界的全民藝術[N];麗水日報;2007年
3 記者 黃麗娜;45人獲第七屆中國攝影金像獎[N];中國攝影報;2007年
4 彭大利為臺灣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顧問 彭大利;推動兩岸攝影藝術交流[N];中國藝術報;2009年
5 記者 方妍;第23屆國展花落江西宜春[N];中國攝影報;2009年
6 崔璀;中國第十二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昨開展[N];麗水日報;2007年
7 邱振剛;文藝評獎重在正本清源[N];中國藝術報;2010年
8 記者 陳紅衛(wèi);我市舉辦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書法美術攝影展[N];商洛日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李艷紅;鏡頭凝固歷史 瞬間成為永恒[N];遼源日報;2007年
10 崔璀;攝影藝術,讓世界認識麗水[N];麗水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傳友;清代實學美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2 辛曉玲;20世紀中國散文意境論[D];蘭州大學;2007年
3 王海鋁;意境的現(xiàn)代闡釋[D];浙江大學;2005年
4 許連軍;皎然《詩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蔡萌;演變與建構:中國當代攝影研究(1976-2010)[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秀婷;攝影藝術中的美感表現(xiàn)語言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2 李艷絨;中國20世紀20-30年代攝影藝術社團的歷史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3 王宜東;回歸“緣發(fā)之域”—“前二元對立”視閾下的張祥龍“意境”論探繹[D];云南大學;2011年
4 王國良;攝影藝術的現(xiàn)代美學意蘊與深層解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5 代菲;關于二胡藝術中意境的思考[D];天津音樂學院;2012年
6 劉小梅;從發(fā)生現(xiàn)象學闡釋中國古典意境[D];西北大學;2010年
7 蔡曉麗;論文學意境生成的審美心理律動[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0年
8 李亦墨;1937-1949解放區(qū)攝影藝術風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皇甫大雁;意境生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宇倩倩;堅守與創(chuàng)新[D];河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079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130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