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樂舞藝術現代復建研究
本文關鍵詞:南宋樂舞藝術現代復建研究
【摘要】:宋代樂舞文化呈現著崇雅復古、推陳出新與綜合多元等發(fā)展特征,樂舞藝術的寬口徑、多渠道傳播推動了樂舞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在史料文獻考據、文物資料考據和遺存"活化石"考據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嘗試進行南宋樂舞的復制及中國傳統(tǒng)樂舞文化體系的重建。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關鍵詞】: 南宋樂舞 雅樂舞 現代復建
【基金】:杭州師范大學攀登工程“南宋樂舞研究與中國樂舞體系建設”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宋代是我國結束五代十國時期的藩鎮(zhèn)割據狀態(tài),由大亂走向大治的歷史時期。社稷的穩(wěn)定,經濟的繁榮,城市工商業(yè)的大發(fā)展,印刷、火藥、指南針等發(fā)明的問世,以及理學理論體系的確立等等,都是宋代強盛的標志。樂舞文化繼唐時的繁榮鼎盛,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南北文化的大融合,到兩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宮宏宇;趙佶的音樂外交與宋代音樂之東傳——介紹英國學者普蘭特對宋代中國與高麗間音樂交往的有關研究[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崔蘊華;從《聊齋俚曲》中“銀紐絲”小曲看明清民歌藝術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羅世琴;由謠到詩——中國詩歌起源及其初步發(fā)展芻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段文;宋代音樂的轉型及起因探微[J];德州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何麗麗;;宋代市井音樂文化的形成與形態(tài)[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吳揚廷;西部音樂地方課程資源開發(fā)大有可為[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6 左漢林;;唐代協(xié)律郎的任職條件和職責新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王秀明;孔子和古琴[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8 陳應時;《管子》、《呂氏春秋》的生律法及其它[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9 李幼平;宋代新樂與編鐘[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10 趙志安;漢代阮咸類琵琶起源考[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羅明輝;;清代宮廷音樂的政治文化作用[A];第二屆國際滿學研討會論文集(下)[C];199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2 陳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高益榮;元雜劇的文化精神闡釋[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國安;先秦樂政與樂教研究[D];揚州大學;2004年
5 酈青;李清照詞英譯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戴龐海;先秦冠禮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7 易存國;樂神舞韻:華夏藝術美學精神研究[D];東南大學;2001年
8 王清雷;西周樂懸制度的音樂考古學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9 王定勇;金詞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10 王傳飛;相和歌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國強;《西廂記諸宮調》初探[D];河南大學;2001年
2 連峗;論中國揚琴形制的演變[D];南京藝術學院;2003年
3 張應華;貴州梭戛“長角苗”音樂文化生態(tài)考察與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2年
4 王定勇;敦煌佛曲研究[D];揚州大學;2003年
5 王東陽;河南音樂文物及其史學價值[D];河南大學;2004年
6 汪瑩;山東傳統(tǒng)箏樂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穎;明清唱樂記錄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雪穎;明代唱樂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9 蔡麗紅;明代歌舞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10 黃靜;“詞”體之發(fā)生與形成[D];揚州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羅斌;2010年:舞蹈,中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2 陳美娥;重現正聲之美 喚醒禮樂風華[N];中國文化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雅茹;中國古代樂舞中的音樂治療思想[D];重慶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805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88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