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薩卡利亞寫作中的主題及其處理
本文關鍵詞:帕薩卡利亞寫作中的主題及其處理
【摘要】:帕薩卡利亞,是作為獨立的復調(diào)變奏曲或大型曲式中的某個局部,其主題的每一次呈示都是獨立的。作為一種獨特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其主題往往在旋法、結構、調(diào)式等方面有諸多的特性。本文通過對一系列經(jīng)典的帕薩卡利亞作品的研究,對主題本身的多種屬性及其在結構作品的過程中對主題的處理方式作出論述,包括主題的音調(diào)特征、節(jié)拍特征、節(jié)奏特征等。
【作者單位】: 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關鍵詞】: 帕薩卡利亞 主題 變奏 處理
【分類號】:J614
【正文快照】: 帕薩卡利亞(passacalia),是一種小調(diào)式的、三拍子的、固定低音的復調(diào)變奏曲。它作為一種固定低音的變奏曲,與“基礎低音”、“固定低音”、“恰空”這些藝術形式都有著部分的相似性——這就是固定低音或者固定旋律的“固定性”。“基礎低音”是通過一個簡短的(長度為一小節(jié)左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忠勇;肖斯塔科維奇復興了帕薩卡里亞[J];音樂研究;1988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丹;;淺析巴托克《羅馬尼亞民間舞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2 陳瑞瑞;;解讀《聞法飛天》[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孫靜;;貝多芬《C大調(diào)回旋曲》的音樂分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S1期
4 關健東;;貝多芬《C大調(diào)回旋曲》的藝術特點淺析[J];保山師專學報;2008年04期
5 于景;;試論聲樂套曲《冬之旅》鋼琴伴奏音樂的特點[J];北方音樂;2010年02期
6 楊波;;阿斯特·皮亞佐拉創(chuàng)作風格分析——基于作品《Libertango》[J];北方音樂;2012年03期
7 王德聰;;音樂教學中西方音樂史與作品分析的相互影響[J];才智;2010年27期
8 李平;;音樂劇:獨立的戲劇形式[J];長城;2010年10期
9 劉清明,張洋;談曲式分析的小型曲式圖示[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10 馬春明;;肖邦《g小調(diào)敘事曲》分析[J];大家;2010年2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曉燁;賦格寫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2 孫志鴻;本杰明·布里頓復調(diào)技法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3 相西源;20世紀中國交響音樂作品中的主題構造形態(tài)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4 周雪豐;鋼琴音樂的力度形態(tài)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5 張磊;論支聲及其在西方現(xiàn)代音樂中的應用[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6 張少飛;1949~1981年間的中國管弦樂創(chuàng)作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7 吳佳;感性聲音結構并審美判斷形成的感性契機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8 祝欣;敘述的交響[D];河南大學;2009年
9 王旭青;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研究:語境·文本·音樂敘事[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10 孫紅杰;飾變·混合·解構[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瑩瑩;德沃夏克《e小調(diào)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分析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娜;山東膠州秧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滕麗民;新疆民族音樂風格鋼琴作品的分析與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黃海瀾;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中的賦格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5 陳春蘭;肖邦鋼琴敘事曲的特征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陳翔;帕格尼尼五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情感共性特征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靜文;舒伯特小提琴奏鳴曲與其藝術歌曲作曲技法的相似性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宏宇;普契尼歌劇《波西米亞人》和聲技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邢楠楠;海頓《D大調(diào)鋼琴奏鳴曲》(Op.37)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單良;從舒曼聲樂套曲《艾辛多夫歌曲集》探究舒曼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硯;;板腔體戲曲唱腔的特征[J];當代藝術;2007年02期
2 徐孟東;20世紀帕薩卡里亞作品主題[J];音樂研究;2001年03期
3 Вл.普羅托波波夫,徐月初;柴可夫斯基的復調(diào)音樂[J];藝術探索;1987年01期
4 楊路;弗蘭克d小調(diào)交響樂的曲式特點——兼論變奏與展開技術的不同曲式功能[J];音樂探索;1984年04期
5 周皓;也談江南絲竹曲式結構的一些問題——與姜元祿同志商榷[J];音樂研究;1985年01期
6 陳銘志;;安東·威伯恩的管弦樂曲《帕薩卡利亞》[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89年04期
7 ;試論北印度古典音樂中鎖閉形式的結構原則[J];中國音樂學;1996年01期
8 孫皓;生命的體驗——圖雷克演奏的《哥德堡變奏曲》[J];視聽技術;1999年06期
9 徐孟東;二十世紀帕薩卡里亞代表作品概述(二)[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10 徐孟東;二十世紀帕薩卡里亞代表作品概述(三)[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秀萍;;多彩的音樂 在動的形象——淺談歌劇《白毛女》中音樂對人物的塑造[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2 王玨;;夢境與現(xiàn)實的交融——影片《藍色》的音樂分析[A];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科技論文集[C];2002年
3 龔佩燕;;《淺談復調(diào)教學中初學者容易混淆的概念》[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潘屹;唐小木;;論鋼琴套曲《他山集》演奏上的技術處理[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5 趙漢寧;;淺析肖邦鋼琴敘事曲作品23[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6 王耀華;;東方部分古典音樂的類型化旋律[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7 曉夜;;從《卡瑪林斯卡亞》談民歌素材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借鑒與運用[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8 鄭祖襄;;詞曲藝術中的“一曲多用”及其影響下的琵琶音樂[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鄧麗娟;;音樂欣賞教學初探[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蔡石香;;兒童舞蹈《還我星期天》[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紫慧;與懷共殤話《情殤》[N];音樂周報;2008年
2 趙勇校;踢踏舞步再現(xiàn)鐵人風采[N];中國藝術報;2008年
3 楊大林;蘇格蘭王子的悲劇變奏[N];音樂周報;2007年
4 嬌龍 ;“五一”俄羅斯芭蕾北京大變奏[N];中國文化報;2005年
5 彭 寬;高唱經(jīng)典歌頌黨[N];中國藝術報;2005年
6 楊大林;《桃色交易》中音樂的形態(tài)與評價[N];音樂周報;2003年
7 費斌;大號也流暢 大號亦抒情[N];音樂周報;2004年
8 劉鶴翔;“黃金班”與嚴肅音樂:二十年變奏[N];財經(jīng)時報;2006年
9 雨天;廣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音樂季閉幕[N];音樂周報;2006年
10 段志東;“大部頭”音樂作品欣賞教學[N];音樂周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胡藝芳;從布里頓的三部協(xié)奏曲看他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音樂手法上的融合及創(chuàng)新[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2 孫志鴻;本杰明·布里頓復調(diào)技法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3 楊九華;論瓦格納樂劇《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的思想寓意[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4 冶鴻德;漢斯·維爾納·亨策交響樂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5 徐孟東;20世紀帕薩卡里亞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0年
6 趙光;解讀數(shù)字“三”在朱踐耳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結構意義和象征意義[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7 賈佳;用兩種聲音闡述一段人生[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冬雅;音樂主題在配器中發(fā)展[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2 潘麗娜;揚琴作品《秋·夢·藕》的音樂分析[D];中央音樂學院;2008年
3 鄂婧;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融之結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4 尚洪剛;一位用交響樂思考歷史的音樂家—王西麟和他的交響樂創(chuàng)作[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5 肖益清;鋼琴組曲《戈雅之畫》研究與演奏詮釋[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磊;試論手風琴改編曲《恰空》(巴赫)的演奏[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7 劉麗娜;理性在激越的情感中吶喊[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8 范志國;《嘎達梅林交響詩》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9 廖美群;鮑元愷《臺灣音畫》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10 苗宇;二胡套曲《如來夢》的結構、旋律發(fā)展手法和風格[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8166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81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