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音樂符號傳播的時間特質
本文關鍵詞:試論音樂符號傳播的時間特質
【摘要】:文章指出音樂是一種以時間為主要結構力量的符號,音樂的傳播也就不得不表現(xiàn)為一種以時間為主要結構力量的符號的傳播了。更為重要的是,音樂的傳播,是使人們體會到時間性存在的途徑之一。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
【關鍵詞】: 音樂 傳播 符號 時間
【分類號】:J605;G206
【正文快照】: 音樂是人類社會中自然發(fā)生而又不可或缺的社會現(xiàn)象,它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巨大、微妙而又復雜。而音樂“傳播”正是音樂“存在”的前提:無傳播就無音樂。事實上,正是音樂的傳播,傳承著音樂文化,實現(xiàn)著音樂的社會功能。因而,在傳播學方興未艾的今天,研究傳播領域中這一久已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健;;傳播學視野下的竹枝詞發(fā)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9期
2 王椺;;中國流行音樂之所以能“流行”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1期
3 王年文;畢翼飛;;論信息傳播學原理在產(chǎn)品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7年09期
4 邵俊宗;語言中的策略[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5 申江,胡紅;“寧”“榮”互補的文化生態(tài)及其異質──對《紅樓夢》的一種符號讀解嘗試[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6 杜雄柏;符號認識中介作用論[J];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唐曉童;非語言符號傳播類型淺議[J];宜賓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8 鄧國棟;中國古代文字發(fā)生論的現(xiàn)代觀透視[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9 牛光夏,谷瑞麗;網(wǎng)絡語言——語言作為符號的變異[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2期
10 程衛(wèi)波,張志勇;象征主義健康觀[J];體育文化導刊;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明杰;吳曄;劉維清;肖井華;;手機短信息傳播過程與短信壽命研究[A];第五屆全國復雜網(wǎng)絡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集[C];2009年
2 劉曉;徐寄遙;高紅;陳光明;;重力波傳播過程中的Kelvin-Helmholtz billows[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畢艷紅;譚建安;程蔭杭;;模糊傳感器的研究綜述[A];1998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8年
4 沈鴻雁;;規(guī)范博客傳播 建立和諧的網(wǎng)絡社會——由“中國博客侵權第一案”引出[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靳輝;;跳出“人本位”和“整體主義系統(tǒng)論”傳播學研究的藩籬——基于傳播學傳播過程的研究方法分析[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范昌麗;;淺談地圖公用性符號的設計[A];華東六省一市測繪學會第十一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7 閆宏秀;;技術物傳播:價值選擇的視角[A];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鄭燕;呂f ;葛列眾;;品牌牛仔褲的特征元素及構成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韓然;;傳統(tǒng)圖形符號在現(xiàn)代視覺設計中顯現(xiàn)出的文化意象[A];“歲寒三友——詩意的設計”——兩岸三地中國傳統(tǒng)圖形與現(xiàn)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趙曉妮;游旭群;;場認知方式對心理旋轉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特約記者 申玉秀;霍市協(xié)會建設取得新進展[N];通遼日報;2010年
2 思哲;音樂作品收費考驗影視劇[N];中國文化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張娣;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節(jié)目配樂惹糾紛[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11年
4 記者 諶強;傅庚辰作品研討會音樂會在京舉行[N];光明日報;2009年
5 記者 瞿劍;商場背景音樂合法播放問題有望解決[N];科技日報;2010年
6 記者 毛磊;棄CD,越來越多美國人上網(wǎng)買歌聽歌[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7 記者 伍華余;我市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科爾沁原創(chuàng)音樂作品演唱會”舉行[N];通遼日報;2008年
8 柴志英;歷史的回顧 未來的展望[N];解放軍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雷新;世界藝術版圖的新亮點 百姓藝術普及的新課堂[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10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雷頤;貝多芬中國“獲勝”記 (下)[N];經(jīng)濟觀察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明杰;人類活動模式對傳播過程影響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2 李根亮;《紅樓夢》的傳播與接受[D];武漢大學;2005年
3 王洋;社會網(wǎng)絡視角下的危機傳播機理與治理[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于風軍;符號、景觀與空間結構[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周兵;當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余繼宏;基于符號學理論的家具形態(tài)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7 鄒振東;臺灣政治文化的符號變遷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8 張延文;世紀之交的詩歌傳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琳;符號矩陣的復推廣中若干問題及其圖論方法的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10 任靈枝;孤立置換集,復方陣的行列式值域和完全擬S~*陣[D];同濟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兆坤;論轉型期我國政府形象管理的問題及對策[D];吉林大學;2007年
2 毛英;漢語外來詞的模因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先全;品牌傳播過程中的供求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4 王敬源;網(wǎng)絡惡搞文化的傳播學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5 關春明;蒙元驛站信息傳播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6 宋麗敏;網(wǎng)絡媒介的時空偏向[D];北京印刷學院;2008年
7 李曉囡;音樂作品構建的層次性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8 王相茹;音樂作品的理解途徑與人文性解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雪梅;沈亞威三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音樂作品分析及演唱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魯瑞紅;解讀譚盾音樂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922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79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