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巴赫無伴奏六首大提琴組曲》的境界
本文關鍵詞:試論《巴赫無伴奏六首大提琴組曲》的境界
【摘要】: 約翰·塞巴斯第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是巴洛克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深深地影響著后人,為音樂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眾多的作品中,《巴赫無伴奏六首大提琴組曲》能夠較完整地體現(xiàn)出巴赫的思想內涵,同時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也為深層次挖掘大提琴潛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本文以《巴赫無伴奏六首大提琴組曲》為研究對象,結合中國近代文藝理論家王國維的“意境說”,試圖探究這部作品所蘊含的社會境界、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以便于中國大提琴演奏者較為全面的了解這部作品。 論文由引言、正文和結語組成,大致內容與框架如下: 引言,《巴赫無伴奏六首大提琴組曲》從被人發(fā)現(xiàn)的一百多年之后,受到一代代大提琴家的關注,版本、文獻不時涌現(xiàn)出來,本文結合國內外對其研究的動態(tài),以新的視角去詮釋這部作品,并通過解決的問題、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說明研究這部作品的意義。 正文:第一章,通過對巴赫創(chuàng)作出這部作品的前期地位與后期地位變化,進一步說明這部作品越來越多的受到世人關注,并成為大提琴史上的杰作。第二章,通過對巴赫和王國維的時代、性格、思想以及創(chuàng)作時期或治學途徑等方面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具有相似性,較充分說明本論文論點的研究價值。第三章,結合王國維之“意境說”的理論觀點分析這部作品所蘊含的社會境界、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三個方面,通過舉例法、歸納法等研究方法對這部作品進行較全面、系統(tǒng)的闡述和研究。第四章,結合本文作者在演奏這部作品時的實踐和體會,舉例說明在演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結語,通過對《巴赫無伴奏六首大提琴組曲》的分析,加深對這部作品的理解。并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本論文的思路與寫作內容進行總結,明確這部作品在大提琴發(fā)展史中重要地位。
【關鍵詞】:巴赫 大提琴 境界 組曲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J622.3
【目錄】: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引言8-10
- 第一章 《巴赫無伴奏六首大提琴組曲》之音樂地位10-12
- 1.1 作品前期地位10
- 1.2 作品后期價值10-12
- 第二章 巴赫與王國維之相似性12-15
- 2.1 時代背景相似12
- 2.2 性格之相似性12-13
- 2.2.1 理性與感性并存12-13
- 2.2.2 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13
- 2.3 思想之相似13-14
- 2.4 創(chuàng)作時期或治學途徑之相似性14-15
- 第三章 《巴赫無伴奏六首大提琴組曲》的境界15-31
- 3.1 社會境界15-19
- 3.1.1 時代背景15-18
- 3.1.2 創(chuàng)作背景18-19
- 3.2 思想境界19-24
- 3.2.1 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19-21
- 3.2.2 思想的對立統(tǒng)一21-24
- 3.3 藝術境界24-31
- 3.3.1 理念上的深度24-25
- 3.3.2 創(chuàng)作手法的寬度25-28
- 3.3.3 演奏技術的高度28-29
- 3.3.4 作品接受的廣度29-31
- 第四章 演奏實踐31-40
- 結語40-41
- 參考文獻41-44
- 致謝44-45
- 個人簡歷和聯(lián)系方式45-4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露凡;;解讀巴赫[J];琴童;2011年09期
2 徐曉;;福禍相倚的音樂大師——巴赫[J];青蘋果;2005年11期
3 崔鶴同;;特立獨行的“音樂之父”——巴赫[J];青蘋果;2008年Z1期
4 吳媛媛;;淺析巴赫創(chuàng)作的宗教情結[J];大眾文藝;2011年15期
5 呂斌;;對巴赫的“音樂性格”的思索[J];音樂天地;2011年07期
6 吳亮花;;庾信文章老更成[J];大眾文藝;2011年13期
7 雷克昌;劉蘭平;閻澤川;;臉譜[J];文史月刊;2011年07期
8 賈儒;;對G小調《恰空舞曲》的理解與演奏[J];大眾文藝;2011年13期
9 陳諾;;巴赫與亨德爾之比較——不同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及其原因探究[J];黃河之聲;2011年14期
10 于紅;;孤獨者的語言——巴赫作品之概述[J];飛天;2011年1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楓;;魯?shù)前秃站C合癥的超聲診斷[A];2011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張敏強;黃慶均;焦璨;;非正態(tài)分布測量數(shù)據(jù)對克倫巴赫信度α系數(shù)的影響[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趙鑫;;音樂同步脫敏再加工(MEDR)技術在抑郁癥中心的應用介紹[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嚴穎彬;彭歆;毛馳;;FACT-H&N用于口腔鱗癌患者生存質量測量的效果評價[A];第八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5 陶凱忠;任靜;李嘯華;李宜韻;祝延紅;;臨床醫(yī)學學科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2次全國醫(yī)學科學研究管理學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10年
6 何慶勇;王階;朱明軍;馬長生;葉勇;林謙;衷敬柏;湯艷莉;熊興江;荊魯;農一兵;;基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報告的臨床結局評價量表的條目篩選分析[A];第八屆博士生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7 曹瑞聲;;音樂的諧和律與健康[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衷敬柏;郭潤;于婧;白瑞娜;滿秋珊;齊蓓;;中醫(yī)五臟系統(tǒng)健康狀況自評問卷的信度與效度評價[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會議暨第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胡鑫才;張華;周揚;劉平;;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報告結局評價量表條目的建立及篩選[A];第二十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10 胡鑫才;張華;周揚;劉平;;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報告結局評價量表條目的建立及篩選[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兵 王鶯;光頭“魔棒”艾森巴赫[N];解放日報;2009年
2 淘淘;艾森巴赫要在中國另辟蹊徑[N];中國文化報;2009年
3 王家新;嘴唇曾經知道:策蘭與巴赫曼[N];中華讀書報;2010年
4 何建為;足尖上的巴赫[N];音樂周報;2011年
5 黑妹;艾森巴赫這次當綠葉[N];中國文化報;2011年
6 記者 杜托;昆明與迪岑巴赫市擬結友城[N];昆明日報;2011年
7 記者 李含;美國最高科學榮譽獲得者阿申巴赫做客清華論壇[N];新清華;2010年
8 旋子;王。喊炎约和耆瞰I給巴赫[N];中國文化報;2010年
9 北京二中閆競舸;巴赫“空間”[N];音樂周報;2002年
10 馬躍;巴赫音樂的大海[N];音樂周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曲致正;雷格爾的復調技法探索[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2 車新春;19世紀上半葉的德意志音樂文化與民族主義思潮[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3 鄭霞;“沒有新的語言就沒有新的世界”—巴赫曼小說中的語言批判與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哲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彬;西方鋼琴前奏曲的三個重要階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汪濤;他律音樂美學探微[D];中央音樂學院;2009年
6 楊婧;作曲家個人風格形成及演變機制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翔;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六組曲)之演奏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12年
2 蘭燕;對巴赫大提琴六首無伴奏組曲之庫朗特舞曲的理解和分析[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3 田甜;《宋濤《大提琴教程》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4 邊天;論維拉—羅伯斯第四《巴赫風格的巴西組曲》之風格[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5 秦世良;巴赫《賦格的藝術》復調技法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6 王林;羅薩琳·圖雷克對巴赫鍵盤作品詮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7 劉鑫;古爾德與巴赫解讀[D];山西大學;2011年
8 沈霜;超越時空的對話[D];西南大學;2011年
9 王碩;淺析勃拉姆斯《第二大提琴和鋼琴奏鳴曲》(Op.99)[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10 張淼;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薩拉班德舞曲的研究分析[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7499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74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