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脈絡下的中國古代聲樂藝術再審視
本文關鍵詞:歷史脈絡下的中國古代聲樂藝術再審視
【摘要】:中國聲樂藝術歷經千年歷史傳承,幾經轉折,形成了一個具有內在豐富多樣性的、高度成熟的龐大體系,堪稱中國民族文化與音樂藝術的重要結晶。以古代聲樂藝術為研究對象,試對其在歷史發(fā)展脈絡下的演進作一由宏觀把握到微觀透視的雙視角度梳理,以求論述古代聲樂藝術的歷史定位及藝術形態(tài)的豐富性問題,并對古代聲樂藝術不同時期的音樂類型進行具體分析,最后達到分析與探討古代聲樂藝術蘊含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之目的,進而為后世聲樂教學提供可資借鑒的參考。
【作者單位】: 閩南師范大學;
【關鍵詞】: 古代聲樂 雙視角 琴歌 曲子詞 散曲 俗曲
【分類號】:J616
【正文快照】: 古代聲樂藝術作為中國聲樂藝術的資源寶庫與重要組成部分,其發(fā)展與嬗變的歷史可謂久遠。為了厘清古代聲樂藝術的發(fā)展脈絡,正確認識其所蘊含著的藝術價值及能量,我們首應對古代聲樂藝術的發(fā)展過程做一番歸納、梳理。一、古代聲樂藝術的發(fā)展歷程與歷史定位聲樂藝術的起源與萌芽,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李光偉;;淺論演唱者的求知與享受[J];大舞臺;2010年04期
2 吳惠敏;;中國古代聲樂藝術的進程與發(fā)展[J];歌海;2008年03期
3 彭丹雄;;中國古代聲樂文獻中的“字”與“腔”[J];人民音樂;2009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芳;宋詞流派研究述略[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王開春;南宋的雅詞理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張曉琳;;音樂教學中即興活動的價值與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曾甘霖;;試論張炎《詞源》雅化理論及其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5 余倩;;試論《花間集序》的“側艷”理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6 劉偉;李謙;;從《白石道人詩說》看姜夔的詞創(chuàng)作[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7 孫維城;南北宋之間幾位詞論家的詞學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伍微微;;論孫光憲的花間別調詞[J];安順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9 馬巧靈;張永靜;;淺析敘事詞成因[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朱麗霞;論劉須溪對辛稼軒的接受[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彭瓊英;;唐代都市娛樂文化與都市文體的發(fā)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2 曹利云;宋元之際詞壇格局及詞人群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符繼成;走向南宋:“賀周”詞與北宋后期文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韓偉;宋代樂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薛青濤;明詞與陽明心學[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馬俊芬;宋詞與蘇杭[D];蘇州大學;2011年
7 孟洋;清代納蘭詞接受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宋娟;宋代筆記在《全宋詞》編纂中的史料價值[D];吉林大學;2012年
9 葉幫義;北宋文人詞的雅化歷程[D];蘇州大學;2002年
10 李越深;云間詞派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碩;宋詞詞匯與宋代語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滕召梅;試比較蘇軾與辛棄疾婉約詞之異同[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趙寶柱;易安體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桂珊;況周頤詞作研究[D];安慶師范學院;2010年
5 張建瑞;清真范式與夢窗范式比較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6 張曉利;南宋詞社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璇;宋代茶文化與宋代士大夫意識[D];江南大學;2010年
8 陳永利;淺論朱淑真其人其作[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初益辰;宋代宮廷音樂機構設置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劉小燕;清末三大詞學家論花間詞[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李秀敏;心理因素和情感表現在聲樂學習中的重要性[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徐行效;歌唱者的感覺、知覺和表象[J];音樂學習與研究;1994年04期
3 張進;試論情緒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4 何軍;辯證法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音樂;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顏琴;“錦江古琴社”和川音民研室聯(lián)合舉辦“琴曲琴歌音樂會”[J];音樂探索;1984年01期
2 許健;難得的知音(下)[J];樂器;2002年02期
3 李嘉評;山谷里的琴聲[J];小演奏家;2004年10期
4 姚嵐;琴樂藝術中琴歌之初探[J];中國音樂;2005年02期
5 詹橋玲;琴歌的歷史與現狀[J];中國音樂學;2005年04期
6 宋歌;中國第一部鋼琴曲集——簡評唐學詠的《學詠鋼琴散曲集》[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7 褚云霞;從古琴到琴歌[J];藝術百家;2003年03期
8 夏野;明清琴歌與弦索調[J];音樂探索;1997年03期
9 周恒山;侗族牛腿琴與牛腿琴歌[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0年04期
10 朱江書;;琴歌《鳳求凰》考釋[J];音樂探索;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崇德;徐文武;;燕樂聲樂化與詞體的產生[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 王文章;山水琴韻在 余音永繞梁[N];中國文化報;2008年
2 戈弘;試聽“新翻楊柳枝”[N];音樂周報;2006年
3 雷達 章巖;陜西迷胡讓人“迷迷糊糊”[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趙啟星;撫琴當歌 人琴合一[N];信息時報;2000年
5 胡偉 記者 楊俊;花香彌漫南坪小調[N];阿壩日報;2007年
6 王安潮;今虞回響 琴韻悠長[N];音樂周報;2007年
7 杜亞雄;遠離王室的挪威民間音樂文化[N];音樂周報;2007年
8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 齊易 苗虎;源遠流長話古琴[N];中國教育報;2003年
9 朱榕;沖淡典雅的中國古代音樂藝術[N];中國檔案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田紅玉 黃軼鋒;古琴如何奏新曲[N];中國藝術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郭威;曲子的發(fā)生學意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2 王麗慧;從唐宋詞到當代流行歌曲[D];復旦大學;2007年
3 傅暮蓉;查阜西琴學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4 趙春婷;明代琴譜集考[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5 戴微;江浙琴派溯流探源[D];上海音樂學院;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章怡雯;琴歌藝術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2 賈俊芬;王震亞的琴歌編創(chuàng)藝術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3 易藝;琴歌《歸去來辭》之明清譜本流變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4 劉婧超;唐教坊曲子依聲填詞創(chuàng)作手法的考證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5 朱莎莎;明代琴歌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6 黨宇娜;中國古代聲樂論著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卓;琴歌《胡笳十八拍》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8 劉蕊;中國傳統(tǒng)弦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宋婷婷;琴歌交融 相和而聲[D];蘭州大學;2010年
10 陳婧雅;現代琴家王迪[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本文編號:7399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73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