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民族器樂論文 >

五四運動前后中國音樂教育視界

發(fā)布時間:2021-08-20 13:35
  清朝末年,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社會受到來自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的壓迫與控制,百姓都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這時候的知識分子意識到,要想改變中國國情,就要先從改變國民的精神入手。他們發(fā)現,音樂能增強人民的勇氣,使人重拾尚武精神,但是古樂與今樂都存在著不同的弊端,并不是所有的音樂都能使人積極向上。因此提出改良音樂,引進西樂。利用音樂在教育上的價值功能,凝聚人民團結之心,并且陶冶其情操,涵養(yǎng)其德性,使其成為善美之人。 

【文章來源】:黃河之聲. 2019,(18)

【文章頁數】:2 頁

【文章目錄】:
一、有關“音樂”、“音樂教育”的概念界定
二、音樂的功能價值作用
三、古今音樂之關系
四、中西音樂之關系
五、音樂與其它藝術之關系
六、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音樂于教育界之功用》與劍虹的愛國情懷[J]. 李長明.  史學月刊. 2007(11)
[2]評《中國近現代學校音樂教育文選》[J]. 陳燕婷.  中國音樂學. 2004(03)

博士論文
[1]蕭友梅與中國近代音樂教育[D]. 金橋.上海音樂學院 2003

碩士論文
[1]清末師范學堂的音樂教育研究[D]. 李強.湖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5359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335359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9c6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