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音樂學研究中“跨學科”問題的認識
本文關鍵詞:對音樂學研究中“跨學科”問題的認識
更多相關文章: 音樂學學科 跨學科 音樂學研究 學科領域 音樂美學 跨界 人文學科 音樂形態(tài)學 認識 馬克思主義
【摘要】:正《音樂研究》編輯部此番召開"跨界"問題學術研討會,對于當前我國音樂學的學科發(fā)展很有意義。會上來自音樂學內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們就"跨界"問題的發(fā)言對我很有啟發(fā),我也想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認識,以就教于大家。按我的理解,所謂"跨界"問題的實質,不外乎是擴大音樂學學科的學術視野,松動學科之間的壁壘,在這個基礎上深化
【作者單位】: 中央音樂學院;
【關鍵詞】: 音樂學學科 跨學科 音樂學研究 學科領域 音樂美學 跨界 人文學科 音樂形態(tài)學 認識 馬克思主義
【分類號】:J60
【正文快照】: 《音樂研究》編輯部此番召開“跨界”問題學術研討會,對于當前我國音樂學的學科發(fā)展很有意義。會上來自音樂學內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們就“跨界”問題的發(fā)言對我很有啟發(fā),我也想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認識,以就教于大家。按我的理解,所謂“跨界”問題的實質,不外乎是擴大音樂學學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于潤洋;;關于音樂學研究的若干問題思考[J];人民音樂;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宋戚;;也看我國民族音樂學學科劃分之一二——品讀《漫談民族音樂學的學科劃分》[J];北方音樂;2010年08期
2 劉曉婷;;對中國西方音樂研究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3年10期
3 葉松榮;;西方音樂史研究的“中國視野”可行性探討——與其他學科相互參照中獲得的啟示[J];音樂研究;2010年05期
4 葉松榮;;論于潤洋西方音樂史學研究中的理論建構[J];音樂研究;2012年01期
5 趙仲明;;歷史研究與美學評價——于潤洋學術思想研究[J];音樂研究;2012年05期
6 楊燕迪;;再議中國的西方音樂研究:當前處境與學科愿景[J];音樂研究;2013年03期
7 葉松榮;;問題意識:對網絡化背景下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范式的探討[J];音樂研究;2013年03期
8 李志剛;;數(shù)字化媒介背景下音樂學發(fā)展的新思考[J];人民音樂;2012年01期
9 宋瑾;;于潤洋音樂學術思想的哲學基礎[J];人民音樂;2012年09期
10 姚亞平;;論于潤洋學術旨趣的兩個維度[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袁昱;杜鳴心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董軍強;于潤洋音樂闡釋美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玉堂;河西寶卷的調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傳波;我國高校計算機音樂專業(yè)的發(fā)展及教學現(xiàn)狀的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蔡良玉;梁茂春;;豐實厚重的中國當代音樂學——評新書《中國當代音樂學》[J];音樂研究;2007年02期
2 牟艷麗;廣度與深度的結合——音樂學發(fā)展的必由之路[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3 趙秦;楊晶晶;;論普通高校音樂學專業(yè)課程的構建[J];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4 于潤洋;;關于音樂學研究的若干問題思考[J];人民音樂;2009年01期
5 楊熠;;對音樂專業(yè)學生學習視野的思考[J];科學大眾;2008年10期
6 褚曉冬;;談青年音樂學者的素質[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朱玉璋;;基于音樂-社會結構的音樂學研究的重要性——從T.W.阿多諾說起[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魯樞元;;學科壁壘與學者情懷——寫在《文學的跨界研究》出版之際[J];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02期
9 鐘子林;美國如何培養(yǎng)音樂學研究生[J];人民音樂;2001年09期
10 魯曉;;談民族音樂學與音樂學中諸學科之間的關系[J];藝術教育;2007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軍;;網絡環(huán)境下跨學科財務與會計教學改革思路[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劉仲林;程妍;;“交叉學科”門類學位點設置研究[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3 卜玉華;;試論人文學科領域中的教育學尺度[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4 郭增建;秦保燕;;對21世紀地球物理學之管見——圍繞人和跨學科[A];1999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1999年
5 裴世蘭;李Z\0;;跨學科視角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A];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劉剛;馬劍;張明宇;馬蕙;;建筑技術科學跨學科教學實踐[A];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筑與城市物理環(huán)境:第十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劉怡君;唐錫晉;李增惠;;對香山科學會議跨學科研討的一種初步分析[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朱志剛;;當代地理學與地理課程教學視野中的《世界自然地理》課程改革[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易琪;;論跨界環(huán)境損害責任的確定因素[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10 杜崇;秦超;宋雅珊;郭微微;;跨界地區(qū)環(huán)境風險識別初探[A];農業(yè)、生態(tài)水安全及寒區(qū)水科學——第八屆中國水論壇摘要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不走尋常路:同政策制定者進行跨學科互動[N];國際商報;2008年
2 中國人民大學 杜鵬 鄔滄萍;跨學科交叉研究是老年學的發(fā)展趨勢[N];中國老年報;2001年
3 武漢大學 劉金波;直面非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4 ;促進生命科學領域跨學科交流[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江沂;跨學科門診的喜與憂[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6 譚潔;跨學科的“熱門”話題[N];科技日報;2001年
7 錢立平;跨界營銷新突破吉奧國美攜手雙贏[N];中國貿易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周元春;四條跨界公交即將開通[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9 王猛;跨界營銷 定制為王[N];中國郵政報;2010年
10 王維;跨界合作:讓動漫盈利持續(xù)擴大[N];中國文化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郭紅巖;跨界損害損失分擔基本理論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李二平;跨界突發(fā)性水污染事故預警系統(tǒng)研究與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肖丁丁;跨界搜尋對組織雙元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4 胡志紅;西方生態(tài)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郭亮;跨界河流水污染應急決策支持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林燦鈴;論跨界損害的國家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7 陳向東;網絡環(huán)境下的跨學科知識共享[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賈s,
本文編號:938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93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