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德彪西《鋼琴練習曲》第一集的音樂語言與演奏處理——調式、和聲與色彩性音樂的表現(xiàn)
本文關鍵詞:試論德彪西《鋼琴練習曲》第一集的音樂語言與演奏處理——調式、和聲與色彩性音樂的表現(xiàn)
【摘要】:色彩性是德彪西音樂重要的表現(xiàn)特征,主要通過德彪西獨特的調式、和聲創(chuàng)作手法表現(xiàn)出來。在《鋼琴練習曲》第一集中,德彪西經常會使用持續(xù)或是經常出現(xiàn)的音來明確調性,演奏時需要抓住這些音,使它們稍稍被強調,來明確調性。為了增加音樂色彩的變化,德彪西會通過變化音或是調性游移加強音樂的緊張度和不穩(wěn)定感。這些增加色彩感的音在演奏時要聽到它們色彩效果的變化。德彪西將和聲創(chuàng)作服從于音色效果的需要,大量使用不協(xié)和和弦之間的進行。德彪西將它們混合在一起。而這種混合色彩在演奏時,需要將和聲中的每個音依靠聽覺和感覺,按適合的比例并配合踏板和觸鍵方法,將其融合在一塊。因此,我們在表現(xiàn)色彩性音樂的時候,除了理性分析、手指的表現(xiàn)以外,還應從心靈上感受到和聲和調性的發(fā)展轉變,用耳朵去聆聽色彩的變化,才能彈奏出真正發(fā)自內心的音樂。
【作者單位】: 華南農業(yè)大學藝術學院;
【關鍵詞】: 德彪西練習曲 色彩性 演奏處理
【分類號】:J624.1
【正文快照】: 德彪西《鋼琴練習曲》是他的晚期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創(chuàng)作于1915年,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德彪西幫出版商迪蘭德編訂黹邦練習曲。在此編訂過程中,德彪西通過對蕭邦練習曲的接觸和感受,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欲望。德彪西創(chuàng)作了這套《鋼琴練習曲〉,并將這套練習曲獻給了蕭邦。這部作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毛曉驊;印象派之源——前輩作曲家對德彪西印象派創(chuàng)作技法的影響[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紅;;永久的樂園——德彪西和他的《兒童園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侯田媛;;論德彪西鋼琴曲的非傳統(tǒng)和聲手法——《阿拉伯風格曲二首》之第一首簡析[J];成功(教育);2010年03期
3 趙峗韻;;傳承與創(chuàng)新:德彪西早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9期
4 趙毅;;印象派音樂風格的文化根源探究[J];大家;2010年16期
5 丁君君;;淺析鋼琴演奏中的“呼吸”[J];大舞臺(雙月號);2009年03期
6 李美麗;;德彪西《鋼琴前奏曲》的主題發(fā)展原則探析[J];大舞臺;2011年06期
7 吳玉敏;;如何演奏德彪西的鋼琴前奏曲《焰火》[J];大舞臺;2011年10期
8 何中國;;音樂與技巧的完美結合——淺談《歡樂島》印象之美[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12期
9 樸美蘭;于廣壯;;德彪西鋼琴小品風格特征[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7期
10 王瓊;;從《水中倒影》看德彪西的鋼琴音樂[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彬;西方鋼琴前奏曲的三個重要階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瓊;德彪西和拉威爾的創(chuàng)作特征比較及鋼琴演奏技巧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秋平;五首德彪西鋼琴前奏曲解析與演奏提示[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江燕;三首鋼琴“水樂”造型性與抒情性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4 劉甜甜;德彪西《為鋼琴而作》的藝術特征及演奏中觸鍵和踏板的特殊運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雯;德彪西音樂的“印”“象”及在鋼琴前奏曲中的體現(xiàn)[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徐昀;論相關文化因素對德彪西鋼琴音樂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葉妮;德彪西《鋼琴練習曲》第一集的音樂語言與演奏技法的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8 劉升恒;試論鋼琴踏板與音樂風格多樣性之關聯(lián)[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京;德彪西鋼琴練習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麗娟;德彪西歌劇《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的象征內涵[D];西安音樂學院;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遙;;肖邦“黑鍵”練習曲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技術訓練[J];校園歌聲;2009年11期
2 王義茹;;一首浸透詩意幻想的揚琴曲——談許學東《b小調幻想曲——獻給肖邦》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J];樂器;2009年09期
3 李鴻姝;;中國鋼琴練習曲發(fā)展軌跡探究[J];理論觀察;2011年02期
4 華萃康;;杰出的色彩性和聲技法大師——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92年04期
5 竇青;;倪洪進《京劇曲牌鋼琴練習曲四首》分析[J];音樂創(chuàng)作;2008年05期
6 華萃康;從“傳統(tǒng)”邁向“近現(xiàn)代”的重要一步——色彩性和聲技法(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1995年01期
7 竇青;楊成秀;;齊爾品的中國風格鋼琴練習曲創(chuàng)作[J];中國音樂學;2006年04期
8 張薇;;淺談舒伯特鋼琴即興曲音樂風格[J];成才之路;2007年09期
9 童師柳;;利蓋蒂的音樂創(chuàng)作談[J];藝術教育;2008年05期
10 王曉云;;格里格鋼琴《抒情小品》中色彩性和聲的運用[J];歌海;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付曉東;;和聲學功能與色彩的概念辨析[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馬曉萍;;由幾首柳琴曲淺談它的歷史與發(fā)展[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3 施王偉;;談現(xiàn)代歌曲創(chuàng)作的走向[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文繼紅;沈忠錦情系鼓樂反堂調[N];遼寧日報;2007年
2 子陌;鋼琴協(xié)奏曲《中國紀念》首演[N];音樂周報;2006年
3 云林;千年編鐘奏響羊城[N];音樂周報;2006年
4 景作人;聽“北交”閉幕音樂會[N];音樂周報;2005年
5 朱仕珍 劉培蓉;巴山民歌的藝術特色[N];巴中日報;2007年
6 金兆鈞;流動、溫馨與狂熱的交響[N];中國文化報;2004年
7 曉辛;“主旋律”能否引領時尚歌壇?[N];音樂周報;2004年
8 宋鐵毅 記者 唐小清;《木蘭詩篇》開啟“哈夏”大幕[N];黑龍江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羅云川;繪聲繪色楊柳青[N];中國文化報;2009年
10 黃河 馬慧;揚琴獨奏曲《巫峽船歌》演奏詮釋[N];中國藝術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付曉東;和諧與協(xié)和的歷史演進與驗證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遙;肖邦鋼琴練習曲(作品10)之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2 滕麗娉;淺談二胡音樂會的選曲及演奏處理[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3 郭s,
本文編號:6837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68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