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嶗山道教科儀音樂的旋律特征
本文關(guān)鍵詞:試析嶗山道教科儀音樂的旋律特征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嶗山道教 科儀音樂 類型化 旋律特征
【摘要】:嶗山道教科儀音樂作為嶗山道教文化的一部分,對道教文化的傳播和衍生有著積極的促進和推廣作用。本文對嶗山道教科儀音樂的經(jīng)韻類型化特征、旋律變形和反復(fù)以及裝飾音的使用等進行了分析總結(jié),以期能了解嶗山道教科儀音樂中旋律的基本特征,并窺探到嶗山道人的創(chuàng)腔思維。
【作者單位】: 山東科技大學藝術(shù)與設(shè)計學院;
【關(guān)鍵詞】: 嶗山道教 科儀音樂 類型化 旋律特征
【基金】:山東省文化廳重點課題資助項目“嶗山道教科儀音樂研究”(項目編號2011080)
【分類號】:J608
【正文快照】: 嶗山地處東海一隅,東南二面瀕臨大海,西面與青島市區(qū)相連,北部與即墨市相鄰。在歷史上,嶗山所處的山東半島是東夷海洋文明的故鄉(xiāng),是春秋時期“海王之國”齊國的要地,是秦皇漢武東來巡海的屢經(jīng)之處,是古代北方主要的海上交通樞紐。全真道教正是在這山靈水秀、地利物華處孕育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蒲亨強;陰柔清韻——道教音樂審美風格論[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傅利民;龍虎山天師道音樂的歷史文化透視[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2 傅利民;道教音樂美學思想與審美品格探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楊曦帆;麗江洞經(jīng)音樂的多元文化背景與審美風格[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4 史冰川;;試論道家道教的虛靜之美[J];中華文化論壇;2013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guān)藝術(shù)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傅利民;齋醮科儀 天師神韻[D];中央音樂學院;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程慈;論二胡音樂的陰柔美[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2 趙恒;仙樂清妙,,道法自然——道教音樂文化之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劉育霞;唐代音樂詩淺探[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匡傳英;嶗山道教科儀音樂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楠;京劇打擊樂在民族管弦樂隊和交響樂隊中的應(yīng)用[D];中國音樂學院;2012年
6 周文照;玄樂道p仯旱覽盅囊衾秩死嘌а芯縖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傅利民;;道教科儀音樂的宗教功能[J];中國音樂;2007年01期
2 蒲亨強;道教科儀音樂歷史考察[J];中國道教;1996年04期
3 于立柱;;淺析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儀音樂的旋律發(fā)展手法[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4 胡曉東;;仙樂飄香何處尋?——讀《齋醮科儀,天師神韻——龍虎山天師道科儀音樂研究》[J];中國音樂;2006年01期
5 傅利民;龍虎山天師道科儀音樂之淵源與流變[J];中國音樂;2004年04期
6 于立柱;李濤;安娜;;淺析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儀音樂的文化交融——巨鹿縣西佛寨村打醮法事活動考察[J];邢臺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蒲亨強;道教科儀音樂歷史考察(上)[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8 蒲亨強;道教科儀音樂歷史考察(下)[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9 孫星群;研究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重要成果——讀蒲亨強君著《神圣禮樂——正統(tǒng)道教科儀音樂研究》[J];中國音樂;2005年01期
10 王小盾;唐代的道曲和道調(diào)[J];中國音樂學;1992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匡傳英;嶗山道教科儀音樂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學武;泰寧道教科儀音樂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5509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55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