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涂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調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7-11 20:06
當涂民歌是流傳于皖江兩岸的民間歌曲,歷史悠久、底蘊深厚,2006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對當涂民歌的保護與傳承在政府、團體、個人等多個層面以多種方式呈現(xiàn),并充分體現(xiàn)出各層面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與密切合作。特別是當涂民歌藝術館在發(fā)展企業(yè)自身的同時,借助行政部門提供的平臺、渠道,開展當涂民歌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形成了一種可持續(xù)的良性發(fā)展模式。這種行政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互助互利成功經驗值得思考與借鑒。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一、當涂民歌保護與傳承現(xiàn)狀
(一)政府部門的保護與傳承
(二)社會團體的保護與傳承
(三)個人的保護與傳承
二、當涂民歌藝術館對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一)日常民歌教學
1.民歌師資力量
2.民歌課程安排
3.民歌學員結構
(二)演出交流活動
三、對當涂民歌保護與傳承的思考
(一)政府非遺保護工作的有效助力
(二)民歌傳承人的積極性調動
(三)民眾非遺傳承意識的提升
(四)非遺民歌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的達斡爾族傳統(tǒng)音樂舞蹈保護與傳承[J]. 張?zhí)焱? 中國音樂. 2013(04)
[2]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J]. 劉曉春. 思想戰(zhàn)線. 2012(06)
本文編號:3658796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一、當涂民歌保護與傳承現(xiàn)狀
(一)政府部門的保護與傳承
(二)社會團體的保護與傳承
(三)個人的保護與傳承
二、當涂民歌藝術館對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一)日常民歌教學
1.民歌師資力量
2.民歌課程安排
3.民歌學員結構
(二)演出交流活動
三、對當涂民歌保護與傳承的思考
(一)政府非遺保護工作的有效助力
(二)民歌傳承人的積極性調動
(三)民眾非遺傳承意識的提升
(四)非遺民歌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的達斡爾族傳統(tǒng)音樂舞蹈保護與傳承[J]. 張?zhí)焱? 中國音樂. 2013(04)
[2]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J]. 劉曉春. 思想戰(zhàn)線. 2012(06)
本文編號:36587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365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