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洪湖主題隨想曲》聲腔化運用及演奏芻議
發(fā)布時間:2021-07-31 06:00
二胡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在歷史的發(fā)展中不斷的進行改進,閔慧芬先生就采用的汲取人聲的技巧,將聲腔的發(fā)聲特點揉入到二胡的演奏中,使其具有如人聲般的親切和真實的情感。筆者以《洪湖主題隨想曲》聲腔化運用和分析為切入點,不管是慢板、快板還是散板,無不使使用聲腔作為載體,深刻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細致地表現(xiàn)出人物情感的變化,塑造了一個個形象鮮明的人物性格,極具藝術(shù)感染力。
【文章來源】:黃河之聲. 2020,(11)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一、二胡“聲腔化”的認識
(一)何為二胡聲腔化
(二)二胡聲腔化的特點及分類
二、二胡曲《洪湖主題隨想曲》中“聲腔化”的體現(xiàn)
三、對二胡“聲腔化”演奏的見解
(一)提高演奏者民族音樂素養(yǎng)能力
(二)巧用二胡中的演奏氣息
(三)博采眾長,演奏不同民族風(fēng)格作品
(四)培養(yǎng)音樂人物中的“角色感”
結(jié)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絲綢之路與二胡藝術(shù)的傳播[J]. 包藝冰. 當代音樂. 2019(07)
[2]二胡移植作品的發(fā)展探析[J]. 孫銘旋. 當代音樂. 2018(05)
[3]二胡改編曲的創(chuàng)作與思考[J]. 蘇廣勇. 當代音樂. 2017(17)
[4]江漢平原音樂的溯源與傳承——由二胡改編曲《洪湖人民的心愿》引發(fā)的思考[J]. 余嘉萍. 當代音樂. 2017(16)
[5]論二胡移植作品與創(chuàng)新[J]. 管民. 當代音樂. 2016(02)
本文編號:3312914
【文章來源】:黃河之聲. 2020,(11)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一、二胡“聲腔化”的認識
(一)何為二胡聲腔化
(二)二胡聲腔化的特點及分類
二、二胡曲《洪湖主題隨想曲》中“聲腔化”的體現(xiàn)
三、對二胡“聲腔化”演奏的見解
(一)提高演奏者民族音樂素養(yǎng)能力
(二)巧用二胡中的演奏氣息
(三)博采眾長,演奏不同民族風(fēng)格作品
(四)培養(yǎng)音樂人物中的“角色感”
結(jié)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絲綢之路與二胡藝術(shù)的傳播[J]. 包藝冰. 當代音樂. 2019(07)
[2]二胡移植作品的發(fā)展探析[J]. 孫銘旋. 當代音樂. 2018(05)
[3]二胡改編曲的創(chuàng)作與思考[J]. 蘇廣勇. 當代音樂. 2017(17)
[4]江漢平原音樂的溯源與傳承——由二胡改編曲《洪湖人民的心愿》引發(fā)的思考[J]. 余嘉萍. 當代音樂. 2017(16)
[5]論二胡移植作品與創(chuàng)新[J]. 管民. 當代音樂. 2016(02)
本文編號:33129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331291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