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的風景——德彪西《貝加莫組曲》的演奏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02-21 12:23
《貝加莫組曲》是印象主義音樂創(chuàng)始人克洛德·德彪西在1890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早期鋼琴作品,此時的作曲家一方面仍未擺脫傳統(tǒng)音樂的深刻影響,另一方面正受到法國印象派繪畫及象征主義詩歌和戲劇的強烈吸引,在樂曲中既有傳統(tǒng)音樂的痕跡,如模仿巴洛克組曲的形式、復調(diào)性多聲部的進行,又有著現(xiàn)代音樂的開創(chuàng),如弱化和聲的功能性、突出和聲的色彩性,具有東方色彩的五聲音階和平行和弦,游離的調(diào)性等。本文結合作者自身的演奏經(jīng)驗,對《貝加莫組曲》中四首小曲的音樂風格、創(chuàng)作技法、演奏速度與節(jié)奏、踏板的運用及演奏分析五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通過對德彪西這首早期鋼琴作品的整體分析,探悉其印象主義音樂風格的成因與變化,為演奏做更好的詮釋。
【文章來源】:當代音樂. 2020,(06)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一、《貝加莫組曲》的演奏特點
二、音樂語匯
三、踏板運用
四、演奏分析
(一)《前奏曲》
(二)《小步舞曲》
(三)《月光》
(四)《帕斯比葉舞曲》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鋼琴演奏中的通感藝術——以德彪西《月光》為例[J]. 沈沛,黃曉蕓. 當代音樂. 2019(01)
[2]德彪西與印象主義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以《貝加莫組曲》之《前奏曲》為例[J]. 王婧. 當代音樂. 2017(19)
[3]論德彪西鋼琴音樂的意境美——以組曲《為鋼琴而作》為例[J]. 陳希. 當代音樂. 2016(17)
[4]德彪西鋼琴作品的踏板運用[J]. 張鮮華. 當代音樂. 2015(05)
[5]音樂作品的藝術風格是怎樣形成的——從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談起[J]. 王振龍. 當代音樂. 2015(01)
本文編號:3044341
【文章來源】:當代音樂. 2020,(06)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一、《貝加莫組曲》的演奏特點
二、音樂語匯
三、踏板運用
四、演奏分析
(一)《前奏曲》
(二)《小步舞曲》
(三)《月光》
(四)《帕斯比葉舞曲》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鋼琴演奏中的通感藝術——以德彪西《月光》為例[J]. 沈沛,黃曉蕓. 當代音樂. 2019(01)
[2]德彪西與印象主義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以《貝加莫組曲》之《前奏曲》為例[J]. 王婧. 當代音樂. 2017(19)
[3]論德彪西鋼琴音樂的意境美——以組曲《為鋼琴而作》為例[J]. 陳希. 當代音樂. 2016(17)
[4]德彪西鋼琴作品的踏板運用[J]. 張鮮華. 當代音樂. 2015(05)
[5]音樂作品的藝術風格是怎樣形成的——從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談起[J]. 王振龍. 當代音樂. 2015(01)
本文編號:30443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304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