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組合打擊樂獨奏《功夫》
本文選題:《功夫》 + 組合打擊樂 ; 參考:《音樂探索》2010年04期
【摘要】:組合打擊樂獨奏《功夫》是著名作曲家溫德清所作。作品既淋漓盡致地描述了中國的太極功夫又極富現(xiàn)代感。作品中大量運用了中國的國粹——京劇中獨特的樂器和音色,使京劇鑼鼓和西洋打擊樂器相融合,將時空和地域的界線模糊,使聽者在縱橫交錯的空間中感受到速度與音響帶來的強烈沖擊和震撼。
[Abstract]:Combination percussion solo "Kung Fu" is famous composer Wen Deqing. The works both vividly describe the Chinese Taiji kung fu and a very modern sense. The Chinese quintessence-the unique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timbre of Peking Opera-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the works, which has combined the gongs and drums of Peking Opera with Western percussion instruments and blurred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ime and space and regions. Make the listener feel the impact and shock of speed and sound in crisscross space.
【作者單位】: 上海音樂學院現(xiàn)代器樂與打擊樂系;
【分類號】:J62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群利;;外刊介紹[J];音樂愛好者;2010年01期
2 梁晴;;深秋,中提琴在歌唱[J];音樂愛好者;2010年01期
3 鐘力;;音樂藝術(shù)中的共性與個性[J];知識經(jīng)濟;2010年02期
4 吳英蓮;李淑珍;;音樂教育發(fā)展中鋼琴教學的重要作用[J];中國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2010年02期
5 郭建民;郭兆龍;趙世蘭;;中國民族聲樂教學藝術(shù)的變奏曲——王品素與金鐵霖(連載二)[J];音樂生活;2010年02期
6 王雯;;放松下的音符——淺談鋼琴基礎(chǔ)演奏中的放松[J];藝海;2010年01期
7 蔣婉求;;2009年CCTV民族器樂大賽觀感[J];藝海;2010年01期
8 孟凡穎;;從改革胡琴看民族樂器改革[J];演藝科技;2010年01期
9 阮仕春;;香港中樂團環(huán)保胡琴系列[J];演藝科技;2010年01期
10 李恒春;;關(guān)于手風琴教學的若干思考[J];音樂生活;201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陽;;將器樂演奏引入和聲公共課課堂教學[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李德隆;;和聲學及和聲教學的人文思考[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葉思敏;;復調(diào)共同課教學筆記[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巫東攀;;古琴作品在復調(diào)教學中的運用[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檢測體系[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nèi)蒙古卷)[C];2010年
6 羅松香;劉玉香;;淺談器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7 李增連;;音樂器樂協(xié)同教學是提高學生音樂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8 黃照安;;黎族樂器“哩咧”的起源與演變[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建設(shè)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9 莫柏槐;;鳴簫牌子與篳管淺談[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建設(shè)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10 劉瑞強;;古箏論述[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建設(shè)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徐雪梅;歌聲如訴人如故[N];北京日報;2000年
2 徐克洪 趙明亮;高彤彤:做琴的人[N];北京日報;2000年
3 中華;當心“泡吧”泡出病來[N];重慶商報;2000年
4 陳杏 辛國安;潮州音樂:潮汕人文發(fā)展的基因[N];中國文化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寧靜;民族樂器制作進入環(huán)保時代[N];中國藝術(shù)報;2000年
6 易超波;麥克風疏忽不得[N];中國質(zhì)量報;2000年
7 林長華;土聲地氣比悠揚[N];中國質(zhì)量報;2000年
8 柯紀;多媒體音箱換裝[N];中國質(zhì)量報;2000年
9 山東 黃家貞;優(yōu)秀的電子琴——HappyEO[N];電腦報;2000年
10 河北 孫雪松;改造我的聲卡與音箱[N];電子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欣欣;序列理念的篤行者——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鋼琴曲I-XIV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2 朱琳;對珀·紐加德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層次化結(jié)構(gòu)”技術(shù)的探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3 陳欣;幾種常見民族樂器演奏音高測定及相關(guān)律學等問題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9年
4 徐海準;《樂學軌范》唐部樂器之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5 郭鳴;約翰·科瑞里亞諾管弦樂寫作技術(shù)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6 肖武雄;頻譜音樂的組織結(jié)構(gòu)[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7 婁文利;中國現(xiàn)代室內(nèi)歌劇《命若琴弦》、《夜宴》音樂特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8 劉剛;針刺配合音樂療法治療自閉癥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9 金毅妮;18-19世紀管弦樂法素描風格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6年
10 梁紅旗;索菲亞·古拜杜麗娜音樂作品技法特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少石;基于可用性研究的中國民族樂器新形制探索[D];中國美術(shù)學院;2010年
2 龔芳;戴于吾抒情性合唱作品之《素描三首》探微[D];西南大學;2010年
3 黃佳;新浪漫主義的抒情演繹[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4 孫栗原;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套曲《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音樂風格與演奏技法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5 李U,
本文編號:19235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92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