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聲樂課程教學模式的分析與改革
本文選題:聲樂 + 教學模式。 參考:《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摘要】:針對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弊端,致力于探索和構筑新的教學模式,以便通過聲樂課的教學培養(yǎng)出富有多元文化知識的優(yōu)秀人才。文章以多元文化教育為落腳點,通過對國內外聲樂教學中多元文化教學概況的對比分析,指出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特別是地方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在聲樂課教學中開展多元文化教學的重要性。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and construct a new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talents with multi-cultural knowledge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This paper take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the foothold, points out that the higher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 hav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teaching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 In particular, the importance of multicultural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黃岡師范學院音樂系;
【分類號】:J616-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廖家驊;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新使命[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2 呂云路;舒曼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探究[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李麗莉;短暫的人生,不朽的芳名——比才及其名作《卡門》[J];龍巖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4 楊海源;藝術歌曲的審美價值與教學意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6期
5 黃常虹;詩、歌、樂——藝術歌曲的完美表現(xiàn)[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4年03期
6 肖云濤;;關于美聲唱法演唱風格的發(fā)展變化[J];文教資料;2006年03期
7 李芙;略瞥歐洲聲樂教育史及其引發(fā)的若干思考[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張彬;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合唱藝術的形態(tài)及風格[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2 許洪帥;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fā)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文瀾;素質教育視野中的中學音樂課程實施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保榮;假聲在民族聲樂演唱與教學中的價值[D];河南大學;2001年
2 李小戈;“軟”系統(tǒng)方法論在聲樂活動中的應用初探[D];河南大學;2002年
3 常晶;論二十世紀后期我國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征[D];南京藝術學院;2003年
4 洪江|;從《諾爾瑪》看貝利尼歌劇的藝術特點[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5 樸薈霖;聲樂演唱風格的趨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汪月波;聲樂基礎理論與soprano的聲音訓練[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莊曄;論普契尼歌劇《托斯卡》卡瓦拉多西角色的形象塑造[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黃萱;莫扎特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兼論它對聲樂演唱和教學的意義[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9 吳巖峰;吸吮多方甘露,,潤我自身歌喉[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雪;黃自與舒伯特藝術歌曲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沛晏;;淺析聲樂技能訓練與素質培養(yǎng)[J];華章;2011年16期
2 林巖;;聲樂教育的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J];黃河之聲;2011年14期
3 林琦;;如何為聲樂教育專業(yè)學生上好鋼琴伴奏課[J];文教資料;2011年17期
4 黃誠;;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尋找心理導向的路標[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5 汪紅梅;;淺談聲樂教育的定義[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11期
6 馮蕾;;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白俄羅斯聲樂表演及教育初探[J];青年文學家;2011年10期
7 韓天壽;;高師聲樂教學模式改革在矛盾中探索前進[J];人民音樂;2011年07期
8 林平;;淺談聲樂演唱心理素質[J];北方音樂;2011年08期
9 金香;;探索新形勢下民族聲樂人才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途徑[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1年04期
10 李合勝;;淺談目前國內聲樂發(fā)展之形勢——以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為例[J];青年文學家;2011年1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祥義;著名聲樂教育家談藝考前準備:上場前絕對禁食大蒜、肥肉、啤酒[N];音樂生活報;2010年
2 ;聲樂教育家鄒文琴學習聲樂必經(jīng)三大階段[N];音樂生活報;2010年
3 本報實習記者 胡少佳;父女師徒同臺為深圳特區(qū)而歌[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凍鳳秋邋實習生 張軼娟;璩清林:情系民族聲樂教育[N];河南日報;2008年
5 ;迪里拜爾 演員要會掩飾內心的痛苦[N];音樂生活報;2010年
6 記者 劉茜;謳歌祖國 回報恩師[N];中國文化報;2009年
7 趙世民;字正,也要腔圓[N];中國藝術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張世光 林琳;哈爾濱為全國聲樂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N];哈爾濱日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黃聰;62分38秒實錄還原大師本色 再現(xiàn)傳奇音樂盛宴[N];音樂生活報;2010年
10 見習記者 馬春茂;我國首套按聲部劃分聲樂教材面世[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春蕊;論聲樂教育的人本回歸[D];蘭州大學;2010年
2 高娃;內蒙古自治區(qū)早期院校專業(yè)聲樂教育探究(1954-1966)[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3 暢東云;武秀之教授及其“三結合”聲樂教育教學方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韓艷;《孔空聲樂練習曲》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及意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清華;青少年聲樂教育淺析與個例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姜瑾;論聲樂教育的文化回歸[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7 張翼;當代聲樂舞臺表演現(xiàn)象探微[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8 楊洛;《論語》教育思想對聲樂教學的啟發(fā)[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童春燕;高師聲樂集體課教學中微格教學法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10 胡莎莎;“吳碧霞現(xiàn)象”聲樂教學理念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031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80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