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音樂理論論文 >

大巧之作:一種既高明又拙樸的創(chuàng)制——評上海師范大學劉正國教授發(fā)明的“七孔笛”

發(fā)布時間:2018-04-20 19:00

  本文選題:“七孔笛” + 劉正國; 參考:《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0年04期


【摘要】:西樂東漸百余年間,傳統(tǒng)民族樂器一直面臨形制改易難題,孜孜以求者甚眾。期間,竹笛改革形制雖堪以數(shù)十例計,但至今無推廣普及者。拓展自身表現(xiàn)力仍為當下竹笛藝術(shù)發(fā)展重要命題。上海師范大學劉正國教授在傳統(tǒng)六孔笛笛尾去除四基音孔、開設(shè)一角音孔再輔以活尾設(shè)計,發(fā)明專利樂器"七孔笛"而新增多種演奏性能:音域增加一個八度;筒音為角的制式令各音區(qū)音色音量產(chǎn)生新態(tài)、更富古樸韻味;筒音——即角音——基礎(chǔ)上新增多種性質(zhì)的常用滑音,等。這一簡單而巧妙的改革,使竹笛形制更加拙樸,而表現(xiàn)力卻得到大幅度拓展。
[Abstract]: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traditional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have been faced with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changing shape. During this period, bamboo flute reform can be counted as dozens of cases, but has not been popularized. Expanding its own expressive power is still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flute art. Professor Liu Zhengguo, professor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removed four pitch holes from the traditional six-hole flute tail, opened a corner tone hole and added a live tail design, invented the patented musical instrument "seven-hole flute" and added a variety of performance: add an octave to the range; The cylinder tone angle system makes the tone color volume of each sound area produce new state, which is more primitive, and adds many kinds of common slippery sound on the basis of horn sound, and so on. This simple and ingenious reform made the bamboo flute more unsophisticated, but its expressive power was greatly expanded.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shù)學院音樂學院;
【基金】:2009年南京藝術(shù)學院校級重點學科建設(shè)項目《20世紀中國竹笛演奏法發(fā)展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J632.1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正國;;論當代辭書史著對“龠”的錯誤定說[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劉正國;《彈歌》本為“孝歌”考[J];音樂研究;2004年03期

3 劉正國;伶?zhèn)愖髀伞奥狓P凰之鳴”解謎——中國上古樂史疑案破析[J];音樂研究;2005年02期

4 劉正國;;賈湖遺址二批出土的骨龠測音采樣吹奏報告[J];音樂研究;2006年03期

5 劉正國;;楊蔭瀏十二等程律簫與十二平均律之異名[J];音樂研究;2007年04期

6 劉正國;笛乎籌乎龠乎——為賈湖遺址出土的骨質(zhì)斜吹樂管考名[J];音樂研究;1996年03期

7 蔡敬民;;竹笛改革的嘗試[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78年01期

8 劉正國;中國龠類樂器述略[J];人民音樂;2001年10期

9 戴亞;竹笛與西洋管弦樂隊合作的實踐和思考[J];人民音樂;2003年04期

10 劉正國;中國竹笛多聲演奏開發(fā)[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4年Z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玉華;許萬林;陳紅軍;;我國東夷氏族集團體育文化的流變及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11期

2 程玉彪;關(guān)于音樂語言的一點思考——淺談音樂欣賞教育的起點[J];滁州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3 王在暢;;我國古代笛屬樂器分析研究[J];電影評介;2006年18期

4 黃甜;;關(guān)于十孔笛的探討[J];大眾文藝;2012年05期

5 蔣素利;徐一鋒;;桂北“孝歌”文化內(nèi)涵的解讀[J];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07期

6 胡亮;淺談竹笛流派之“新派”[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S1期

7 劉正國;黃梅戲早期特色伴奏樂器“籌”考[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楊善武;;中國音樂史學創(chuàng)新:觀念的更新[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劉正國;;論當代辭書史著對“龠”的錯誤定說[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徐飛,夏季,王昌燧;賈湖骨笛音樂聲學特性的新探索——最新出土的賈湖骨笛測音研究[J];音樂研究;2004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晉源;中國洞簫音樂文化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2年

2 劉洋;唐代宮廷樂器組合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黎明;秦地笛子代表人物及其演奏作品音樂特點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孫晶晶;孝親的音符[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華;《詩經(jīng)》樂器“八音”類述[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韋勇軍;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竹制橫吹樂管器名三考[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宋克賓;秦漢道家律學思想的“四維”特征[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6 顧林景;何聲奇長笛教學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7 章俊;中原豫、皖兩地民間宗教樂器“籌”的考察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8 朱清泉;中國古代笛屬樂器的歷史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9 孫毅;舞陽賈湖骨笛音響復(fù)原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6年

10 周金霞;明代戲曲音樂創(chuàng)作之民間性本質(zhì)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居中 ,潘偉彬;河南舞陽賈湖遺址2001年春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2002年02期

2 榮政;舞陽骨笛吹奏方法初探──兼談“籌”與舞陽骨笛的比較[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S1期

3 馮光生;;珍奇的“夏后開得樂圖”[J];江漢考古;1983年01期

4 劉正國;;道是無緣卻有緣——憶對黃翔鵬先生的惟一一次拜謁[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蕭興華;中國音樂文化文明九千年──試論河南舞陽賈湖骨笛的發(fā)掘及其意義[J];音樂研究;2000年01期

6 徐飛,夏季,王昌燧;賈湖骨笛音樂聲學特性的新探索——最新出土的賈湖骨笛測音研究[J];音樂研究;2004年01期

7 劉正國;伶?zhèn)愖髀伞奥狓P凰之鳴”解謎——中國上古樂史疑案破析[J];音樂研究;2005年02期

8 劉正國;笛乎籌乎龠乎——為賈湖遺址出土的骨質(zhì)斜吹樂管考名[J];音樂研究;1996年03期

9 易人;一首極具史學價值的《斫竹歌》[J];人民音樂;1999年07期

10 孫海;德國出土的“萬年骨笛”[J];人民音樂;2003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林生;;中國竹笛移調(diào)記譜法[J];樂器;1993年01期

2 姜連文;;玲瓏竹笛一世情[J];樂器;2011年05期

3 張旭;聆聽劉森(二)[J];樂器;2005年11期

4 戴源道;中國竹笛教學探討——呼吸換氣法訓練談[J];中國音樂;2002年04期

5 武震;中國竹笛四大家[J];樂器;2002年12期

6 胡亮;嚴可;;近代竹笛音準調(diào)節(jié)改革研究[J];樂器;2007年11期

7 孟建軍;;竹笛名家聊竹笛[J];樂器;2007年10期

8 張旭;;聆聽劉森(三)[J];樂器;2005年12期

9 王文軍;;淺談中國竹笛學習中的自我調(diào)性色彩概念的培養(yǎng)[J];大舞臺;2010年11期

10 顧永剛;;竹笛演奏過程中氣與唇對音準的影響[J];劇影月報;2008年05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戴源道;中國竹笛教學探討[N];安徽經(jīng)濟報;2001年

2 何忠安;笛聲悠悠蕩古鎮(zhèn)[N];音樂生活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刁艷;唐俊喬獲獎學生專場秀笛藝[N];音樂周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楊雪梅;音樂,讓我們?nèi)绱讼嗤╗N];人民日報;2011年

5 胡琦;錫城絲竹處處聞[N];無錫日報;2007年

6 卜大偉;金湘交響新作評析[N];音樂周報;2007年

7 汪建根;500國樂新苗爭妍沈陽[N];中國文化報;2005年

8 鄂文;湖北中國笛子藝術(shù)夏令營7月舉行[N];音樂周報;2008年

9 安瑞;趙松庭笛子藝術(shù)研究會溫州建基地[N];音樂周報;2008年

10 張忠寶 遼寧省錦州市第八中學;用“真行”探索教育的豐富內(nèi)涵[N];中國教育報;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升;蔡敬民教授竹笛演奏藝術(shù)[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年

2 梁忠祥;新中國竹笛演奏技術(shù)發(fā)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徐琦;中國竹笛與韓國大{探微[D];山東大學;2011年

4 朱貞瑾;中國竹笛表演藝術(shù)在臺灣地區(qū)的發(fā)展與傳承[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5 李霓霞;當代民族管弦樂中竹笛演奏的實踐與思考[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9年

6 徐鵬;孔建華笛子藝術(shù)中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10年

7 常箏;江南絲竹中的竹笛演奏藝術(shù)[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8 王曉俊;近現(xiàn)代中國竹笛改革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3年

9 劉彬;陸金山笛曲創(chuàng)作與演奏特點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2年

10 張健;笛、簫樂器與電子音樂[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

本文編號:17790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7790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674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