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宮廷樂舞考釋
本文選題:宮詞 + 宮廷音樂。 參考:《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摘要】:唐五代宮詞保存了豐富的宮廷樂舞,涉及眾多的歌舞者以及器樂,尤以琵琶演奏和笙歌為最;所寫唐教坊大曲以《霓裳羽衣》為多,兼及軟舞、健舞、字舞等舞蹈樣式,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Abstract]:The palace of Tang Dynasty and Five Dynasties has preserved rich palace music and dance, involves many dancers and instrumental, especially in playing lute and singing the most; written by Tang Jiaofang Daqu with colourful plumage is < >, and soft dance, dancing, dance and dance style characters,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作者單位】: 南通大學文學院;
【基金】:南通大學人文社科課題、南通大學“創(chuàng)新人才基金”資助(項目編號:08W003)
【分類號】:J6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當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會秩序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涂平榮;;孔子行政倫理觀及其當代價值[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王小舒;王士y浬裨纖檔娜殼鶾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宦書亮;諸葛亮八陣圖探賾[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張維;唐代“坐、立部伎”的起源、沿革及流傳[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4年02期
6 秦序;半世紀以來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5年02期
7 萬文斌,黎瑛;滋味·韻味·神韻[J];求索;2005年10期
8 曹辛華;論劉辰翁的小說評點修辭思想——以《世說新語》評點為例[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楊自儉;英漢姓名學中的幾個問題——《英語人名詞典》序[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10 胡鵬;《史記》“游俠”略析[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趙軼峰;;儒家思想與十七世紀中國北方下層社會的家庭倫理實踐[A];明史研究第7輯——謝國楨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專輯[C];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紅;唐代節(jié)日民俗與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岳峰;架設東西方的橋梁——英國漢學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付巖志;《聊齋志異》詮釋史論[D];山東大學;2007年
4 楊如安;知識管理視角下的大學學院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5 李小成;文中子考論[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郭克儉;豫劇演唱藝術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7 李春桃;《二十四詩品》接受史[D];復旦大學;2005年
8 鄭菡;“李卓吾”小說、戲曲評點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陳長書;《國語》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10 張曉明;春秋戰(zhàn)國金文字體演變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志遠;施光南歌曲創(chuàng)作民族特色的形態(tài)學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杜曉莉;《景德傳燈錄》同義名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3 張社列;徐鍇《系傳》對字義的再闡釋[D];河北大學;2003年
4 許宏香;“味”:古典美學范疇中感官用語的個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5 袁薇;論西域音樂文化中的龜茲樂[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梁曉濤;論王漁洋的神韻詩[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7 梁海燕;舞曲歌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8 陳燕芬;關于“二陽結謂之消”的理論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9 蘇瑞琴;陳奐《詩毛氏傳疏》淺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徐朝紅;求那跋陀羅漢譯佛經介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國音樂的活化石南音[J];音響技術;2010年02期
2 洛秦;;宋代音樂研究的特征分析與反思(上)[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李建榮;;從《霓裳羽衣曲》淺析唐代法曲的特征[J];民族音樂;2010年01期
4 羅天全;;前后蜀是唐宋音樂傳承的紐帶[J];音樂研究;2010年01期
5 高宏達;趙凱;;“鄭聲”與“趙女”:中國古代樂舞文化的地域性研究[J];理論學刊;2010年02期
6 王輝斌;;唐后樂府詩的界定與分類[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02期
7 張連舉;;唐詩金錢描寫的事象承傳[J];唐都學刊;2010年01期
8 顧楠;;矛盾中發(fā)展的宋代市民音樂文化[J];才智;2010年02期
9 白雪;;試論民間音樂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的地位[J];大眾文藝;2010年01期
10 殷孜涵;;最后的唐朝宮廷戲班[J];記者觀察(上半月);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王志清;;蕭梁宮廷音樂文化與樂府新聲的創(chuàng)作[A];第二屆樂府與歌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強;田可文;;唐代坐立部伎研究中存見問題之試析[A];漢唐音樂史首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程彩霞;;明朝皇后群體掃描及特征分析[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4 王構;;“天魔”舞的傳播及淵源[A];蒙古史研究(第八輯)[C];2005年
5 袁冀;;元代宮廷大宴考[A];蒙古史研究(第八輯)[C];2005年
6 段風華;;以女性視角尋找和闡釋歷史——女性主義對李少紅歷史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影響[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7 江逐浪;;從《大明宮詞》到《橘子紅了》看女性主義觀念的體現[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8 辛德勇;;長生殿與集靈臺新說[A];中國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五、六屆年會論文集[C];198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哈斯圖亞;正藍旗依托上都文化 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N];錫林郭勒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張啟民;赤峰雅樂 中國民族音樂的瑰寶[N];赤峰日報;2010年
3 張富強;北京北海拖床與冰車[N];中國檔案報;2010年
4 王一川;尋找飄逝的歷史精魂[N];人民日報;2010年
5 王一川;尋找飄逝的歷史精魂[N];陜西日報;2010年
6 扎西才讓;對杜娟詩歌的三種理解和對其詩歌觀點的四個對唱[N];甘南日報(漢文版);2010年
7 本報記者 施雪鈞 繆克構;龔林 “茉莉花開”在扶桑[N];文匯報;2010年
8 何志銘;南腔北調聲悠長[N];榆林日報;2010年
9 韓景慧 記者 李昕;打造《印象齊魯》讓韶樂重現異彩[N];人民政協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張歡;“新雅樂”為哈輝導航[N];音樂周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于展東;“張籍王建體”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張國強;宋代教坊樂制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4年
3 宋曉云;蒙元時期絲綢之路漢語言文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4 王福利;遼金元三史樂志研究[D];揚州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文佳;張祜詩歌與唐代文化[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2 陳瑤;李少紅電視作品女性主義解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駱雪松;李少紅電視劇的審美探析[D];南昌大學;2006年
4 呂婷;張祜研究[D];貴州大學;2006年
5 張英芳;王涯詩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6 閆春;朱有q墑柩芯縖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盧嬌;張祜詩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8 冉楠;張祜詩歌題材論稿[D];吉林大學;2005年
9 白金;王建作品版本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10 韓啟超;宋代宮廷燕樂盞制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505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750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