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的音樂美學思想
本文關鍵詞:黑格爾的音樂美學思想 出處:《音樂研究》198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音樂結構 音樂美學思想 內(nèi)心生活 音樂美學史 音樂內(nèi)容 表現(xiàn)方式 作曲家 黑格爾 表現(xiàn)形式 音樂作品
【摘要】:正 西方歷史上,最早研究音樂問題的,可以說是哲學家。十九世紀以前,有關音樂美學問題的論述,主要是由他們提供的。黑格爾(1770—1831),這位著名的德國哲學家,在音樂美學史上也是一個重要人物。他的《美學》是其美學思想表述得最集中最全面的一部著作,其中關于音樂問題的論述,對后世產(chǎn)生過顯著的影響。恩格斯曾經(jīng)指出: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出現(xiàn),在各個領域,其中包括美學,都起了劃時代的作用。在給康拉德·施密特的信中,恩格斯還建議他讀一讀《美學》,并說:“只要您稍微
【正文快照】: 西方歷史上,最早研究音樂問題的,可以說是哲學家。十九世紀以前,有關音樂美學問題的論述,主要是由他們提供的。黑格爾(1770一1831),這位著名的德國哲學家,在音樂美學史上也是一個重要人物。他的《美學》是其美學思想表述得最集中最全面的一部著作,其中關于音樂問題的論述,對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燁;;從現(xiàn)代人的角度談屈原的音樂美學思想[J];大眾文藝;2011年14期
2 郝小利;;時空藝術與聽覺藝術的碰撞——音樂在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年08期
3 王路;;音樂美學思想對二胡演奏的啟示[J];大眾文藝;2011年11期
4 吳凡;;舞蹈音樂結構和舞蹈表演關系研究[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5 朱蕾;;莊子理想中的音樂最高境界:“天樂”[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5期
6 賈韻;;淺析鋼琴組曲《阿根廷舞曲》的創(chuàng)作技法[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潘達;;“變臉”——析舒曼《聲樂套曲》(Op·39)之變序[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1年02期
8 任素芬;;舒曼“情感論”美學思想成因初探[J];華章;2011年22期
9 李明輝;;音樂的構成與兩種音樂——胡戈·里曼音樂美學思想研究之一[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吳璨;;談紅歌文化中的音樂審美教育[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小諾;;音樂結構原則形成的心理平衡效應[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盧廣瑞;;交響音樂的結構、圖形欣賞法教學的應用研究[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楊立梅;;基礎教育中音樂欣賞的教學策略研究(講座提綱)[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施德玉;;臺灣“竹馬戲”音樂之探討[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丁冰;;共同課和聲教學的核心——理解[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安潮;《結構詩學》的詩性韻律[N];音樂周報;2009年
2 馮光鈺;阿炳如果活到今天[N];音樂周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張蕾;施萬春影視作品音樂會舉行[N];音樂周報;2007年
4 鄧四春;“音樂是上界的語言”[N];音樂周報;2001年
5 相西源;民族管弦唱秋韻[N];音樂周報;2006年
6 陶亞兵;中國近代室內(nèi)樂(六)[N];音樂周報;2001年
7 房巍;原創(chuàng)歌劇《杜十娘》即將上演[N];音樂周報;2006年
8 歐陽逸冰;壯哉,歸去來[N];文藝報;2004年
9 陶亞兵;中國近代室內(nèi)樂(八)[N];音樂周報;2001年
10 本報記者 紫茵;英雄城會群英說短論長[N];音樂周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軒小楊;先秦兩漢“和”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2 斯琴朝克圖;交響與風格[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3 婁文利;中國現(xiàn)代室內(nèi)歌劇《命若琴弦》、《夜宴》音樂特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4 王中余;阿倫·福特音級集合理論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5 陶立新;論威爾第晚期歌劇男中音聲部角色創(chuàng)作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6 漆明鏡;“清商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7 李小諾;論拱形結構[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8 覺嘎;西藏傳統(tǒng)音樂的結構形態(tài)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靜亞;《淮南子》音樂美學思想的矛盾統(tǒng)一性[D];河南大學;2010年
2 李明輝;胡戈·里曼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賢;《衡曲麈譚》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4 楊雪;淺論李贄音樂美學思想中的“流行”因素[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繼榮;魏晉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6 賀林林;嵇康與阮籍音樂美學思想之比較[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7 田旭;《聲無哀樂論》與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相通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南宏;量子音樂論的展衍假說:音樂結構研究的波粒二象映喻機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9 徐丹;《聲無哀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及其對音樂教育的啟示[D];湖南大學;2009年
10 陳韻;融合與分鑣[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25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32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