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對外傳播過程中藝術管理國際化人才隊伍的構建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文化對外傳播過程中藝術管理國際化人才隊伍的構建研究
【摘要】:近年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中國文化對外傳播。隨著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及貿(mào)易往來的越發(fā)頻繁,藝術管理人才作為支撐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一項重要資源,其重要性也愈加凸顯。國際化的藝術管理人才供給不足導致中國文化在對外傳播中遇到諸多困境,因此探討藝術管理人才的國際化構建顯得十分必要。本文運用了內(nèi)容分析法和定性的實地研究法,通過對我國歷年來對外文化交流的相關數(shù)據(jù)及相關個案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對外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以人才生態(tài)理論為基礎,探索構建藝術管理國際化人才隊伍的策略。第一部分,導論。說明本課題對于推動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意義和目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研究的思路和框架、研究的方法等基本問題。第二部分,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個案研究。該部分主要從三個角度反映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現(xiàn)狀。分別是文化部歷年來對外文化交流項目與人員的數(shù)據(jù);中國僑聯(lián)“親情中華”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以及北京演藝集團策劃的葉小綱“大地之歌”專場音樂會,從中總結目前我國對外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藝術管理人才國際化及現(xiàn)存問題。首先,對“人才國際化”的定義進行闡述,并解讀藝術管理的“人才國際化”與“國際化人才”;第二,介紹我國藝術管理國際化人才的基本情況;第三,介紹部分發(fā)達國家與地區(qū)對藝術管理高端人才開發(fā)的經(jīng)驗。第四部分,藝術管理國際化人才構建步驟,這是本文的重點部分。筆者將對人才生態(tài)理論、交易成本理論進行介紹,并基于此探索藝術管理國際化人才隊伍的構建步驟。從人才生態(tài)理論的角度,從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三個方面以及“政府政策”和“區(qū)域品質”所營造的環(huán)境五個角度探索,對每個角色在藝術管理人才國際化構建如何扮演提出自己的意見。
【關鍵詞】:中國文化“走出去” 人才 藝術管理 國際化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12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導論9-17
-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9-11
- 1.1.1 選題背景9-10
- 1.1.2 選題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10-11
- 1.2 選題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1-14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14-15
- 1.3.1 研究思路14-15
- 1.3.2 研究框架15
- 1.4 選題研究方法15-17
- 二、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個案研究17-40
- 2.1 文化部歷年來對外文化交流項目與人員數(shù)據(jù)統(tǒng)計18-25
- 2.1.1 1985年至2008年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情況18-20
- 2.1.2 2011年到2014年我國對外、對港澳臺文化交流活動項目情況20-22
- 2.1.3 2011年至2014年我國對外、對港澳臺文化活動參與人員情況22-25
- 2.2 中國僑聯(lián)“親情中華”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介紹25-31
- 2.2.1 項目源起——慰問海外僑胞,服務公共外交25-26
- 2.2.2 項目構成—巡演、巡展、尋根,三位一體26-28
- 2.2.3 項目組織形式28-30
- 2.2.4 總結——慰問與團結僑胞是其主要功能30-31
- 2.3 北京演藝集團葉小綱“中國故事·大地之歌”項目31-36
- 2.3.1 項目介紹——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31-32
- 2.3.2 項目定位——做“走出去”高端文化交流品牌32-33
- 2.3.3 項目的海外執(zhí)行、宣傳與推廣——邀美方政、商、文化界代表出席,鎖定主流觀眾群33-34
- 2.3.4 項目的后續(xù)發(fā)展——橫向拓寬巡演面積,縱向豐富作品內(nèi)涵34-35
- 2.3.5 總結——“中國元素,國際制作”雛形已現(xiàn),但并未規(guī);35-36
- 2.4 中國文化對外傳播遭遇的問題36-40
- 2.4.1 參與對外交流演出的從業(yè)人員規(guī)模大,國際化程度存疑36-37
- 2.4.2 對外演出的宣傳及營銷渠道尚未與國際接軌37-38
- 2.4.3“走出去”項目遭遇市場的無序化,,文化交流項目是否真正做到“走出去”?38
- 2.4.4“中國元素,國際制作”尚未形成規(guī);38-40
- 三、藝術管理人才國際化及現(xiàn)存問題40-57
- 3.1 人才國際化的定義40-45
- 3.1.1“人才國際化”與“國際化人才”概念起源與主要解讀40-42
- 3.1.2 藝術管理的“人才國際化”與“國際化人才”42-45
- 3.2 中國藝術管理國際化人才的基本情況45-49
- 3.2.1 中國藝術管理國際化人才滯后于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發(fā)展46-47
- 3.2.2 中國藝術管理國際化人才“規(guī);睌U充受限47-48
- 3.2.3 中國藝術管理人才素質“國際化提升”受限48-49
- 3.3 部分發(fā)達國家與地區(qū)對藝術管理高端人才開發(fā)的經(jīng)驗分析49-57
- 3.3.1 歐美國家——院校課程設置緊湊且指向明確,實踐活動豐富多樣49-52
- 3.3.2 香港——政府政策支持、保障藝術管理人才“國際化”素質提升及“規(guī);睌U充52-57
- 四、藝術管理人才國際化構建步驟57-74
- 4.1 藝術管理人才國際化語境下的人才生態(tài)相關概念解析57-59
- 4.2 基于人才生態(tài)理論的藝術管理人才國際化構建59-74
- 4.2.1“生產(chǎn)者”——高校與社會培訓機構的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60-63
- 4.2.2“消費者”——“嵌入式”人才國際化構建與在職培訓結合63-65
- 4.2.3“分解者——國際化的人才流動市場65-67
- 4.2.4 政府政策——為藝術管理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及人才國際化水平提升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67-69
- 4.2.5 區(qū)域品質——提升區(qū)域的引才魅力,構建具有高度識別性的社區(qū)61結語69-74
- 結語74-75
- 參考文獻75-77
- 附錄77-79
- 致謝與聲明79-80
- 個人簡歷80-8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峰;;藝術管理:在專業(yè)化的建設中[J];藝術教育;2007年09期
2 孫海垠;;一根價值鏈條的確認——解讀藝術與管理聯(lián)袂的范式效應[J];藝術教育;2007年10期
3 張偉;;談藝術管理的學科定位問題[J];藝術教育;2007年11期
4 曹意強;;藝術管理的觀念與學術狀況[J];新美術;2007年03期
5 董峰;;試論藝術管理學科建設問題[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年05期
6 曹榮榮;;從實踐到理論:西方藝術管理發(fā)展綜述[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年05期
7 劉金龍;;藝術管理的專業(yè)理念與人才培養(yǎng)[J];齊魯藝苑;2009年05期
8 朱曉溪;王健;;淺析藝術管理的屬性與目的[J];藝術研究;2009年04期
9 董峰;;對藝術管理的解讀[J];藝術探索;2010年06期
10 殷亞麗;;試論我國高校藝術管理學科建設[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隋欣;陳軍;;高校藝術管理學課建設的發(fā)展趨勢[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其他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2 孟慶耘;;藝術市場管理特征的探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玉林;強化藝術管理提高管理水平[N];萊蕪日報;2009年
2 胡月明;藝術管理教學缺什么[N];中國文化報;2009年
3 許文婧;藝術管理漸成熱門專業(yè)[N];中國文化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明慧;構建中國藝術管理的合理體制需過四道關[N];中國改革報;2007年
5 張小蘭;2007海峽兩岸文化藝術管理論壇在滬舉行[N];中國文化報;2007年
6 朱小鈞;中央美院首屆藝術管理碩士“出師”[N];中國文化報;2007年
7 記者 袁柳 鄭慧;市文化藝術管理工作會議召開[N];無錫日報;2006年
8 陳慶予;學了藝術管理,我們能管理啥[N];中國文化報;2008年
9 張薇;藝術管理策劃制作周五年見成效[N];中國藝術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侯麗;就業(yè)口徑寬 擇校需謹慎[N];中國文化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涌穎;關于高校藝術管理專業(yè)建設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2 蔣f+;原生藝術介入社區(qū)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5年
3 張文;當代藝術跨界之衍生品探究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4 廖婉毓;中國文化對外傳播過程中藝術管理國際化人才隊伍的構建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6年
5 顧穎;藝術管理模式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楊芳菲;商業(yè)與藝術的合作模式初探[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7 李世葵;藝術管理中的主客體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8 馬可瀅;公共藝術的管理與運營機制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9 原杉杉;公共藝術機制與管理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10 陳亞男;藝術經(jīng)濟學學科基本體系初探[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本文編號:5864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58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