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作為母體藝術的傳統(tǒng)民間美術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在題材、紋樣、造型圖式、材質與工藝、審美、寓意、民俗功能等方面,為當代繪畫、雕塑、工藝美術、設計藝術等提供著豐富的營養(yǎng)。安徽省內淮河沿岸及淮河以北地區(qū),文化積淀豐厚,歷經長期的衍生、發(fā)展以及內外部的交互融合,形成品類繁賾、傳承有序的民間美術文化生態(tài)。天長天官、靈璧靈判(鐘馗)連同鳳陽鳳畫,自清代起就被民間冠以“皖北三絕”之稱。其中,天官畫與鐘馗畫都屬于道釋人物畫范疇,在題材、畫法、民俗功能等方面,既有諸多相通性,又各具個性特色。目前,關于天長天官畫和靈璧鐘馗畫的資料,有些是地方編纂的一般介紹性文本,有些是個人或社團輯錄印制的部分作品,有些是新聞媒體片言只語的通訊報道。盡管也有部分民藝工作者或興趣研究者撰寫并發(fā)表了一些論文,但內容多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支撐、民間美術的文化保護等方面。對于二者本體研究的關注度與集中度失衡,對于二者關系的比較研究缺失?傮w而言,其研究尚囿于淺顯性、單一性、片面性、離散性狀態(tài)。將天長天官畫和靈璧鐘馗畫關聯(lián)起來進行比較研究,一方面,具有時代的迫切性;一方面,具有學術的必要性;再一方面,對于全面、深入、系統(tǒng)地認知皖北地區(qū)民間美術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傳承,進一步充實皖北文化研究的知識體系,尋繹對皖北地區(qū)經濟文化建設的借鑒與啟迪等,具有學理上和實踐上的雙重意義。本課題綜合采取文獻資料法、田野考察法、案例實證法等相關方法展開研究。在閱讀、分析方志、圖冊、專著、論文、影像、媒體資料的基礎上,多次深入實地,訪問當地文化管理工作者、民間美術家和廣大群眾,觀摩天官畫、鐘馗畫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參加相關展覽會、研討會等學術活動,大量收集第一手資料,依托作者所掌握的中國畫基本理論與知識技能,結合對天官畫、鐘馗畫的觀察、臨習和創(chuàng)作實踐,理論與實踐交相印證,有序推進研究進展。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天長縣和靈璧縣在行政區(qū)劃上屬安徽省管轄,但其所處自然地理環(huán)境,大同之下又有局部差異。悠久的歷史讓天長地區(qū)人文薈萃,東晉時期道教盛行,天官成為人們膜拜的偶像,飽受自然災害和兩年戰(zhàn)亂之苦的百姓渴求精神慰藉,天官賜福成為期許美好生活的視覺符號。地處黃淮沖擊平原的靈璧縣,發(fā)達的農耕文明,交通便利的區(qū)位優(yōu)勢,各種文化得以在此傳播、交流、融合。隨文人畫家的游歷,唐吳道子創(chuàng)鐘馗畫很快被引入靈璧,北宋元yP年間,大批民間畫家云集于此,奠定靈璧鐘馗畫敦厚的傳統(tǒng)。盡管相關鐘馗畫的題材有鐘馗賜福、鐘馗捉鬼、鐘馗嫁妹、醉鐘馗等,但鐘馗始終是主要描繪對象。而天官畫在題材上則大體歷經四個時期:最早先以天官大帝唐堯為題,接著以為民造福的歷史人物為題,其后,皇帝、神仙、歷史名人等進一步增廣了天官畫的創(chuàng)作內容。傳統(tǒng)天官畫常在漿制白棉布或膠礬熟宣上繪制,后來亦有采取木版印制或直接在木制板材上烙燙的。傳統(tǒng)鐘馗畫多在熟宣上取工筆重彩之法,后來的鐘馗畫逐漸融入水墨簡筆畫或寫意畫技法。在構圖及造型特征上,鐘馗畫造型夸張,神情狂放高蹈,其畫面構圖飽滿,寄情于俗、藏雅于拙、托美于丑,格調渾厚質樸;天官畫人物形貌講求對稱,有的雖然人物眾多,但能時空融合、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始終突出天官的中心形象。在民俗功能上,鐘馗畫主要以中堂畫的形式,懸掛于廳堂內迎門的正墻上,用以鎮(zhèn)宅、祈福、辟邪;天官畫除懸掛于廳堂用以納祥招財外,還常作窗畫、門畫、灶畫以及車船出行、家譜堂會之用。盡管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在形成背景、衍化態(tài)勢、題材、技法等方面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但在民俗心理上,則如同其它民間美術形態(tài)一樣,都共同反映著普通民眾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心聲。當然,肯定天長天官畫和靈璧鐘馗畫民俗成就和文化價值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作為傳統(tǒng)民間美術賴以存在的平臺——傳統(tǒng)農耕文化正離我們漸行漸遠;仨鴼v史,對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搶救性發(fā)掘,對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完整記錄,對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系統(tǒng)研究,是我們必須擔負的義務;展望未來,承襲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優(yōu)良基因,創(chuàng)造、繁榮新時代文化藝術,更是我們不容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天長 天官畫 靈璧 鐘馗畫 比較
【學位授予單位】:淮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219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緒論11-15
- 1.1 課題緣起11-12
- 1.2 研究現(xiàn)狀分析12-13
- 1.3 研究對象及主要內容13
- 1.4 研究目的與意義13-15
- 第二章 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的形成條件比較15-24
- 2.1 地理環(huán)境因素比較15-17
- 2.1.1 天官畫所在地天長市的地理環(huán)境15-16
- 2.1.2 鐘馗畫所在地靈璧縣的地理環(huán)境16
- 2.1.3 天長縣與靈璧縣地理環(huán)境因素的異同16-17
- 2.2 文化生態(tài)比較17-20
- 2.2.1 天官畫的文化生態(tài)17-18
- 2.2.2 鐘馗畫的文化生態(tài)18-20
- 2.2.3 天官畫與鐘馗畫文化生態(tài)的共通之處20
- 2.3 形成與發(fā)展衍化比較20-24
- 2.3.1 天官與天長天官畫20-21
- 2.3.2 鐘馗與靈璧鐘馗畫21-23
- 2.3.3 發(fā)展演化的異同分析23-24
- 第三章 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的題材內容及其呈現(xiàn)形式24-29
- 3.1 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的題材內容24-27
- 3.1.1 天官畫的題材內容24-26
- 3.1.2 鐘馗畫的題材內容26-27
- 3.1.3 天官畫與鐘馗畫在題材內容上的比較27
- 3.2 天長天官畫和靈璧鐘馗畫的呈現(xiàn)形式27-29
- 3.2.1 天官畫的呈現(xiàn)方式27-28
- 3.2.2 鐘馗畫的呈現(xiàn)方式28
- 3.2.3 天官畫與鐘馗畫呈現(xiàn)方式的異同28-29
- 第四章 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繪制工藝比較29-37
- 4.1 工具材料及準備工藝29-31
- 4.1.1 天官畫的工具材料及畫前基本處理29-30
- 4.1.2 鐘馗畫的工具材料30
- 4.1.3 天官畫與鐘馗畫在工具材料上的比較30-31
- 4.2 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的繪制工藝31-37
- 4.2.1 天官畫的繪制工藝31-32
- 4.2.2 鐘馗畫的繪制工藝32-35
- 4.2.3 天官畫與鐘馗畫畫法比較35-37
- 第五章 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的風格特色37-45
- 5.1 天長天官畫的風格特征37-40
- 5.1.1 天官畫的內容因時代而變37-38
- 5.1.2 天官畫在繪畫技法上以工整精細為主38-39
- 5.1.3 天官畫的構圖特色39
- 5.1.4 天官畫的裝飾性與超現(xiàn)實性39-40
- 5.2 靈璧鐘馗畫的風格特征40-44
- 5.2.1 鐘馗畫形象特色40-41
- 5.2.2 鐘馗畫的技法特色41-42
- 5.2.3 鐘馗畫的構圖特色42-43
- 5.2.4 鐘馗畫的夸張手法及裝飾性特征43-44
- 5.3 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在藝術風格上的異同44-45
- 5.3.1 天官畫與鐘馗畫藝術風格的近似點44
- 5.3.2 天官畫與鐘馗畫藝術風格的差別點44-45
- 第六章 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的民俗功能45-50
- 6.1 天長天官畫的民俗功能45-46
- 6.1.1 天官畫的民俗應用45
- 6.1.2 天官畫的民俗寓意45-46
- 6.2 靈璧鐘馗畫的民俗功能46-48
- 6.2.1 鐘馗畫的民俗應用46-47
- 6.2.2 鐘馗畫的民俗寓意47-48
- 6.3 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在民俗功能上的異同48-50
- 6.3.1 民俗應用方面的異同48
- 6.3.2 民俗寓意方面的異同48-50
- 第七章 結語50-52
- 參考文獻52-54
- 致謝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立勇;王俊;;靈璧石欣賞[J];花木盆景(盆景賞石);2002年09期
2 董助才;;靈璧之美[J];花木盆景(盆景賞石);2004年11期
3 沈子楠;;遼陽發(fā)現(xiàn)“靈璧石”[J];中國地名;2007年04期
4 光輝;;靈璧石:天下第一石[J];農村.農業(yè).農民(B版);2007年03期
5 ;誠邀天下客共賞靈璧石[J];藝術市場;2008年10期
6 王晨;;《山川》[J];花木盆景(盆景賞石);2008年09期
7 ;唐苑靈璧石[J];花木盆景(盆景賞石);2010年04期
8 ;《天賜神韻》 靈璧石[J];花木盆景(盆景賞石);2010年06期
9 劉磊;;漫話靈璧石[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1997年06期
10 陳民府;;靈璧石簡介[J];寶藏;2014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劉杰、何聰;靈璧“精美的石頭”長“唱歌”[N];人民日報;2006年
2 李中岳;天下第一石——靈璧石[N];中國特產報;2002年
3 記者 何雪峰 通訊員 魯兵;靈璧禁止私采“靈璧石”[N];安徽日報;2009年
4 記者 何雪峰 通訊員 曹義明;靈璧“三元文化”助推三產[N];安徽日報;2010年
5 魯兵;田唯謙調研靈璧石文化產業(yè)[N];江淮時報;2010年
6 楊揚;靈璧鐘馗[N];安徽日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姬忠實 特約記者 張桂鶴 劉磊;天下第一石:靈璧石[N];中國礦業(yè)報;2005年
8 羊虹;千古名品靈璧石[N];中國商報;2005年
9 佚名;靈璧石的收藏與保養(yǎng)[N];地質勘查導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張亞莉;靈璧縣話靈璧石[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雷檸檬;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比較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關鍵詞:天長天官畫與靈璧鐘馗畫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71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47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