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躚的舞姿 ——體悟胡旋舞的表演風格
發(fā)布時間:2022-12-04 10:49
隨著張騫出使西域與絲綢之路的開通,西域諸多特色的藝術源源不斷的在中原地區(qū)發(fā)展傳播。傳播中最具特色的是西域文化的璀璨明珠樂舞藝術,而樂舞藝術中傳播最為廣泛的胡旋舞又獨顯其魅力。本文通過搜集查找文獻資料以及壁畫文物,先對胡旋舞的表演風格特色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借鑒了原境研究法中樂舞表演原始情境意象的再現(xiàn)方式(表演環(huán)境、表演條件、表演人數(shù)),進行綜合考量試圖尋跡其原始情境,從而進行創(chuàng)作與表演的體驗。并借鑒突出圖像時空主體性的頃間理論進行推導與實踐無數(shù)種可能,從中提取最為貼切原生的旋轉動態(tài)。印證并結合龜茲舞蹈與敦煌樂舞中胡旋舞壁畫素材,從理論到實踐深解胡旋舞的表演風格、舞姿體態(tài)、藝術內(nèi)涵、動態(tài)與靜態(tài)形象等方面展開分析,總結胡旋舞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底蘊。從而更好的發(fā)揚在歷史長河的沖刷下那漸漸失去蹤跡的中國古代舞蹈“胡旋舞”。要把它的舞姿風格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來,需要不斷學習與分析圖像壁畫及古詩文獻,我身在其中深知此事不易,不僅要讓壁畫動起來,還要與歷史對話讓文化中的優(yōu)質(zhì)基因傳承下去。
【文章頁數(shù)】:2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的目的與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選題價值
1.4 研究方法與路徑
2 胡旋舞形象尋跡
2.1 文獻資料中的胡旋舞概述
2.2 定格在壁畫文物中的靜態(tài)造型
2.3 呈現(xiàn)在舞臺表演中的動態(tài)形象
3 胡旋舞的舞臺實踐感悟
3.1 舞姿體態(tài)解析
3.2 風格性把握
3.3 舞臺表演中體驗與感悟
結語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發(fā)表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克孜爾千佛洞135窟中的旋轉舞姿——用質(zhì)點動力學分析與探討[J]. 平萍. 新疆藝術學院學報. 2017(03)
[2]胡旋舞特征新論[J]. 馮少波,王毓紅. 唐史論叢. 2017(01)
[3]論漢代繪畫與決定性頃間的選擇[J]. 李彥鋒. 民族藝術. 2011(02)
[4]莫高窟第220窟“胡旋舞”質(zhì)疑[J]. 鞏恩馥. 敦煌研究. 2006(02)
[5]寧夏鹽池唐墓發(fā)掘簡報[J]. 吳峰云,何繼英,田建國. 文物. 1988(09)
本文編號:3708111
【文章頁數(shù)】:2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的目的與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選題價值
1.4 研究方法與路徑
2 胡旋舞形象尋跡
2.1 文獻資料中的胡旋舞概述
2.2 定格在壁畫文物中的靜態(tài)造型
2.3 呈現(xiàn)在舞臺表演中的動態(tài)形象
3 胡旋舞的舞臺實踐感悟
3.1 舞姿體態(tài)解析
3.2 風格性把握
3.3 舞臺表演中體驗與感悟
結語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發(fā)表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克孜爾千佛洞135窟中的旋轉舞姿——用質(zhì)點動力學分析與探討[J]. 平萍. 新疆藝術學院學報. 2017(03)
[2]胡旋舞特征新論[J]. 馮少波,王毓紅. 唐史論叢. 2017(01)
[3]論漢代繪畫與決定性頃間的選擇[J]. 李彥鋒. 民族藝術. 2011(02)
[4]莫高窟第220窟“胡旋舞”質(zhì)疑[J]. 鞏恩馥. 敦煌研究. 2006(02)
[5]寧夏鹽池唐墓發(fā)掘簡報[J]. 吳峰云,何繼英,田建國. 文物. 1988(09)
本文編號:37081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7081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