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人類學視角下土家族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基于唐崖土司城址的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6 02:46
文化遺產景觀是人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對話的歷史見證。唐崖土司城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但是在保護傳承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文化景觀空間營造不足、文化遺產景觀與生活空間不斷疏離、人造景觀與原生景觀之間緊密性差等問題。這些問題應當通過文化遺產景觀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整體性保護、因地制宜地促進文化遺產景觀與特色村寨景觀共生、發(fā)揮不同主體的作用以及多樣性的保護與綜合開發(fā),來促進文化遺產景觀可持續(xù)發(fā)展。景觀人類學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供了新的視野與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文章來源】: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1)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唐崖土司城址文化景觀結構與特征
(一)唐崖土司城址文化景觀的結構
(二)唐崖土司城址文化景觀的文化內涵
1.選址因山采形、就水取勢
2.建筑布局巧用堪輿
3.規(guī)劃思想興儒學禮
二、唐崖土司城址保護與傳承現(xiàn)狀及其問題
(一)唐崖土司城址保護與傳承
1.提高了文物保護級別,形成了標志性文化景觀
2.科學的保護理念,增強了土司文化遺產景觀的可觀賞性
3.深度闡釋土司文化遺產的價值,增強文化遺產景觀的可讀性
4.注重文化遺產展示的互動性,提升文化遺產景觀的體驗性
5.促進文化遺產景觀空間與遺產地社區(qū)共生
(二)唐崖土司城遺址文化景觀保護與傳承問題
1.文化景觀空間營造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困難
2.文化遺產景觀空間與生活空間不斷疏離
3.人造景觀與原生景觀之間緊密性差
三、對唐崖土司城遺址文化景觀保護與傳承的建議
(一)對文化遺產景觀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整體性保護
(二)因地制宜地促進文化遺產景觀與特色村寨景觀共生
(三)發(fā)揮不同主體的作用,合力對文化遺產景觀進行保護與傳承
(四)多樣性保護與綜合性開發(fā),促進文化遺產景觀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代語境下古鎮(zhèn)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實踐路徑——以昆明官渡古鎮(zhèn)為研究對象[J]. 徐俊六.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1)
[2]關于加強京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思考[J]. 張熙,段超.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06)
[3]多中心治理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探究[J]. 劉露.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3)
[4]旅游開發(fā)場域中“文化景觀再造”的省思——以恩施土司城為個案[J]. 姜愛. 青海民族研究. 2016(03)
[5]淺談山地類古遺址保護區(qū)劃的劃定——以唐崖土司城址為例[J]. 李長盈,付江. 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16(03)
[6]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唐崖土司城址帶來了什么[J]. 湯強松. 中國文化遺產. 2014(06)
[7]觀念認同與文化同化——唐崖土司城結構與性質分析[J]. 李梅田. 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14(04)
[8]景觀人類學的概念、范疇與意義[J]. 葛榮玲. 國外社會科學. 2014(04)
本文編號:3591785
【文章來源】: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1)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唐崖土司城址文化景觀結構與特征
(一)唐崖土司城址文化景觀的結構
(二)唐崖土司城址文化景觀的文化內涵
1.選址因山采形、就水取勢
2.建筑布局巧用堪輿
3.規(guī)劃思想興儒學禮
二、唐崖土司城址保護與傳承現(xiàn)狀及其問題
(一)唐崖土司城址保護與傳承
1.提高了文物保護級別,形成了標志性文化景觀
2.科學的保護理念,增強了土司文化遺產景觀的可觀賞性
3.深度闡釋土司文化遺產的價值,增強文化遺產景觀的可讀性
4.注重文化遺產展示的互動性,提升文化遺產景觀的體驗性
5.促進文化遺產景觀空間與遺產地社區(qū)共生
(二)唐崖土司城遺址文化景觀保護與傳承問題
1.文化景觀空間營造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困難
2.文化遺產景觀空間與生活空間不斷疏離
3.人造景觀與原生景觀之間緊密性差
三、對唐崖土司城遺址文化景觀保護與傳承的建議
(一)對文化遺產景觀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整體性保護
(二)因地制宜地促進文化遺產景觀與特色村寨景觀共生
(三)發(fā)揮不同主體的作用,合力對文化遺產景觀進行保護與傳承
(四)多樣性保護與綜合性開發(fā),促進文化遺產景觀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當代語境下古鎮(zhèn)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實踐路徑——以昆明官渡古鎮(zhèn)為研究對象[J]. 徐俊六.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1)
[2]關于加強京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思考[J]. 張熙,段超.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06)
[3]多中心治理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探究[J]. 劉露.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3)
[4]旅游開發(fā)場域中“文化景觀再造”的省思——以恩施土司城為個案[J]. 姜愛. 青海民族研究. 2016(03)
[5]淺談山地類古遺址保護區(qū)劃的劃定——以唐崖土司城址為例[J]. 李長盈,付江. 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16(03)
[6]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唐崖土司城址帶來了什么[J]. 湯強松. 中國文化遺產. 2014(06)
[7]觀念認同與文化同化——唐崖土司城結構與性質分析[J]. 李梅田. 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14(04)
[8]景觀人類學的概念、范疇與意義[J]. 葛榮玲. 國外社會科學. 2014(04)
本文編號:35917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5917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