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嵒花鳥畫中“八哥”藝術造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9 15:38
華喦作為清朝全盛時期“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花鳥成就最高,兼善人物、山水、草蟲。作為一位特殊的文人職業(yè)畫家,雖一生都在艱難困苦中掙扎,但是他安貧守志,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雅俗共賞的花鳥繪畫作品,流傳十分廣泛,其中尤以八哥題材作品較多,成為后世模仿的范本之一。華喦與古人相比,他的八哥題材作品技法新穎,色彩淡雅,畫面構圖較奇險且豐富。他對八哥的描繪不僅能看出前人的身影,更能感受到他的革新,切入現(xiàn)實,塑造了生機勃勃的八哥形象,喚起人們對自然的熱愛與向往。作為職業(yè)畫家,他不一味的迎合市場的需求,在反映了大眾的審美趣味之上加以升華,作品不僅雅俗共賞還著重表現(xiàn)文人趣味。因此他的八哥作品獲得了當時及后世文人和市民階層的普遍喜愛。本文通過對華喦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的經(jīng)歷等因素的梳理,從多方面探究華喦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集宋、元、明、清諸家之長,師古人之心,注重“寫生”在總結中提煉,從而形成了造型獨特、筆墨柔韌、色彩靜雅、構圖新穎的八哥作品風格。通過對華喦八哥作品造型風格特點的分析,探析其對海派及現(xiàn)當代花鳥畫家的影響,歸納華喦八哥作品在中國花鳥畫中的歷史地位和獨到之處。
【文章來源】: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宋趙佶《鴝鵒圖軸》《Starlingfigureaxis》
第四章華喦花鳥畫作品中八哥的造型風格解析-15-華喦的圖1-2《秋樹斗禽圖軸》,可見華喦對于宋徽宗趙佶的學習繼承。在構圖上也是對角線構圖,只是八哥的位置相互調(diào)換了一下,華喦的畫面上也是三只八哥,右下角兩只八哥在激烈的打斗,左上角一只八哥在全神貫注的觀戰(zhàn),尋找合適的時機準備參與其中。兩只正在打斗的八哥它們之間的位置大致相同,都是一上一下,撲張著翅膀,唯一不同的是趙佶上面的八哥是正面形象向上撲張翅膀,而華喦上面的八哥是背面形象向下?lián)鋸埑岚颍挥^戰(zhàn)的八哥,趙佶的八哥是側(cè)面形象,而華喦的八哥是俯身向下,只是在視角上發(fā)生著些許的變化;兩張畫面中都有樹干,構成了畫面的延伸,來維持畫面的平衡。兩幅作品從構圖,立意、色彩上大致相同,可見趙佶對華喦影響的深遠。(二)對元代王淵的繼承在元代眾多的花鳥畫家中王淵是較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他的繪畫對華喦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王淵,師法黃荃,他用墨色代替色彩,這并非容易。他需要用水墨的方式來表達人們所看到的五彩繽紛的花鳥世界,并且能夠讓人們所接受,在用筆上異于古人,烘托出非凡的意境。如圖2-1《鸜鵒梅雀圖》,113厘米X32.2厘米,在畫面下方以坡石為基,斜生古梅一株,根盤交錯,主干虬曲,新枝側(cè)發(fā)。枝上梅花點點,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爭奇斗艷,繁花錦簇,疏密有致,其間翠竹幾許,幽泉徐徐。棲息在枝頭的兩只八哥一個正面,一個側(cè)面,一只張開雙喙向前方啼叫,另外一只回首倚望。畫面右上方一只雀鳥振翅高飛,左側(cè)枝頭的那一只也如弓弦之勢,欲隨之而起,一同而去。畫面中單單的以墨色來代替色彩的變化,用干、濕、濃、淡、焦的墨色變化去呈現(xiàn)物體的質(zhì)感,造型生動,形象逼真。梅樹的枝干以S型擺布出大的走勢,開合有度,疏密得宜。全圖采用的?
元王淵《鸜鵒梅雀圖》《Starlingmeifinchfigure》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鑒畫舉例[J]. 馮朝輝. 藝術工作. 2019(06)
本文編號:2945883
【文章來源】: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宋趙佶《鴝鵒圖軸》《Starlingfigureaxis》
第四章華喦花鳥畫作品中八哥的造型風格解析-15-華喦的圖1-2《秋樹斗禽圖軸》,可見華喦對于宋徽宗趙佶的學習繼承。在構圖上也是對角線構圖,只是八哥的位置相互調(diào)換了一下,華喦的畫面上也是三只八哥,右下角兩只八哥在激烈的打斗,左上角一只八哥在全神貫注的觀戰(zhàn),尋找合適的時機準備參與其中。兩只正在打斗的八哥它們之間的位置大致相同,都是一上一下,撲張著翅膀,唯一不同的是趙佶上面的八哥是正面形象向上撲張翅膀,而華喦上面的八哥是背面形象向下?lián)鋸埑岚颍挥^戰(zhàn)的八哥,趙佶的八哥是側(cè)面形象,而華喦的八哥是俯身向下,只是在視角上發(fā)生著些許的變化;兩張畫面中都有樹干,構成了畫面的延伸,來維持畫面的平衡。兩幅作品從構圖,立意、色彩上大致相同,可見趙佶對華喦影響的深遠。(二)對元代王淵的繼承在元代眾多的花鳥畫家中王淵是較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他的繪畫對華喦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王淵,師法黃荃,他用墨色代替色彩,這并非容易。他需要用水墨的方式來表達人們所看到的五彩繽紛的花鳥世界,并且能夠讓人們所接受,在用筆上異于古人,烘托出非凡的意境。如圖2-1《鸜鵒梅雀圖》,113厘米X32.2厘米,在畫面下方以坡石為基,斜生古梅一株,根盤交錯,主干虬曲,新枝側(cè)發(fā)。枝上梅花點點,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爭奇斗艷,繁花錦簇,疏密有致,其間翠竹幾許,幽泉徐徐。棲息在枝頭的兩只八哥一個正面,一個側(cè)面,一只張開雙喙向前方啼叫,另外一只回首倚望。畫面右上方一只雀鳥振翅高飛,左側(cè)枝頭的那一只也如弓弦之勢,欲隨之而起,一同而去。畫面中單單的以墨色來代替色彩的變化,用干、濕、濃、淡、焦的墨色變化去呈現(xiàn)物體的質(zhì)感,造型生動,形象逼真。梅樹的枝干以S型擺布出大的走勢,開合有度,疏密得宜。全圖采用的?
元王淵《鸜鵒梅雀圖》《Starlingmeifinchfigure》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鑒畫舉例[J]. 馮朝輝. 藝術工作. 2019(06)
本文編號:29458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458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