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西湖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
本文關鍵詞: 世界遺產(chǎn) 文化景觀 杭州西湖 GIS 監(jiān)測 預警 評估 出處:《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隨著申遺工作的推進,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得到了國內(nèi)外的廣泛關注。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在精神上和經(jīng)濟上都給我們帶來了巨大利益,國內(nèi)各界也愈加認識到文化遺產(chǎn)合理開發(fā)的重要性,紛紛在文化遺產(chǎn)監(jiān)測和保護上進行了探索。包括蘇州園林、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宮等文化遺產(chǎn),或多或少都在研究如何利用時下的各種信息化手段,建立符合各自現(xiàn)狀和特征的文化遺產(chǎn)監(jiān)測體系。本文結合國際與國家標準、國內(nèi)外相關案例經(jīng)驗和西湖文化景觀遺產(chǎn)特征,設計西湖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的監(jiān)測框架。并研究GIS相關技術,建設一個GIS大平臺,為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提供統(tǒng)一的GIS基礎服務。結合文化遺產(chǎn)監(jiān)測保護要求,在此基礎平臺上實現(xiàn)西湖文化景觀的六大要素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的開發(fā)和利用,該系統(tǒng)的核心的監(jiān)測和預警對象為城湖空間、自然山水、景觀格局、特色植物、西湖十景和文化史跡,從而為西湖文化景觀各類監(jiān)測、預警、評估、保護等提供信息化支撐。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application work, China'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has brought us tremendous benefits both spiritually and economically. All walks of life in China have increasing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have explored th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cluding Suzhou Gardens,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The Imperial Palace and other cultural heritages in Beijing. More or less, we are studying how to establish a monitoring system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various information means. This paper combines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standards, relevant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characteristics of West Lake. To design the monitoring framework of the West Lake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and to study the GIS technology, to build a GIS platform, to provide a unified GIS basic service for Hangzhou City Landscape and Cultural Heritage Bureau, and to comb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ural heritag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On this basic platform,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ix elements of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are realized. The core monitoring and warning objects of the system are the city lake space, the natural landscape, the landscape patter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lants. The ten scenes and cultural historical relics of West Lake provide information support for all kinds of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P2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杭州西湖申遺成功 讓我們開始世遺之行[J];中國新聞周刊;2011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汪愛元;;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保護環(huán)境策略[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2 王云才;郭娜;;鄉(xiāng)村傳統(tǒng)文化景觀遺產(chǎn)網(wǎng)絡格局構建與保護研究——以江蘇昆山市千燈鎮(zhèn)為例[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修兵;聚焦文化景觀遺產(chǎn)保護[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記者 劉修兵;積極行動保護文化景觀遺產(chǎn)[N];中國文化報;2010年
3 ;城市文化景觀遺產(chǎn)保護杭州宣言[N];杭州日報;2011年
4 記者 蘇雁 李韻;應對文化景觀遺產(chǎn)保護四方面挑戰(zhàn)[N];光明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郭桂香;無錫論壇聚焦文化景觀遺產(chǎn)[N];中國文物報;2010年
6 璩靜 孫彬;文化景觀遺產(chǎn)保護不應以追求經(jīng)濟效益為目的[N];中國建設報;2010年
7 ;首屆城市學高層論壇專家觀點摘要[N];杭州日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云菲;文化景觀遺產(chǎn)保護需由“物”及“人”[N];中國藝術報;2010年
9 記者 蔣太旭 王亞欣 通訊員 陳英;8種文化景觀遺產(chǎn)武漢全有[N];長江日報;2012年
10 單霽翔;震后重建應重視少數(shù)民族村落文化遺產(chǎn)保護[N];人民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藝蘭;少數(shù)民族村落文化景觀遺產(chǎn)保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孫瑾;廬山文化景觀遺產(chǎn)數(shù)字化保護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施敏潔;基于GIS的西湖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易紅;中國文化景觀遺產(chǎn)的保護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9年
4 趙瑞;鄉(xiāng)村文化景觀遺產(chǎn)保護專項法規(guī)的可能性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3年
5 鄭建南;園林類文化景觀遺產(chǎn)的保護[D];浙江大學;2014年
6 盧娜;世界遺產(chǎn)視野下的廬山文化景觀解讀及旅游意義[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7 趙艷;關于杭州西湖“后申遺時代”保護管理的若干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360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53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