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界思維的藝術設計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新探索——以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畢業(yè)設計為例
本文關鍵詞:基于跨界思維的藝術設計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新探索——以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畢業(yè)設計為例 出處:《美術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跨界 藝術設計 畢業(yè)設計 融創(chuàng)
【摘要】:畢業(yè)設計是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意+藝術+技術"一直是筆者所在學院畢業(yè)設計的指導思想,這一指導思想與"跨界"思維不謀而合。"跨界"的核心在于"融合""創(chuàng)新",強調融而互通,通而求變。筆者結合自身教育實踐,以筆者所在學院的畢業(yè)設計為切入點來探討跨界思維下的藝術設計教育,以期提高畢業(yè)設計的質量,尋求新的突破。
[Abstract]:......
【作者單位】: 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
【分類號】:G642.477;J524-4
【正文快照】: 一、跨界思維為畢業(yè)設計提供契機跨界(Crossover)指突破原有界限而進行的跨領域合作,有交叉、跨越的意思,指成功地跨越學科、行業(yè)或領域的邊界,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就藝術設計領域而言,其本身就是一個交叉性學科,在這樣一個具有互融基因的學科中,“跨界”更多地體現(xiàn)為設計的重構與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艷婷;;論“跨界融合”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影響[J];中國輕工教育;2012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謝曉昱;陳大明;;略論綜合性大學藝術學科的交叉融合[J];數(shù)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0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金銀;設計藝術學科的交叉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輝;李莉;;基于跨界思維的藝術設計教育研究[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莊子平;;智慧的實踐 觀念的創(chuàng)新——2007屆染織專業(yè)畢業(yè)新秀展隨感[J];美苑;2007年05期
3 劉向東;藝術設計人才培養(yǎng)機制初探[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4 龐黎明;;與時俱進,開發(fā)設計教育[J];北方美術;2003年03期
5 成朝暉;;設計無疆界——綜合設計教學研究芻論[J];中國美術館;2006年07期
6 趙璐;張世卓;王亦飛;;談2007屆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yè)設計[J];美苑;2007年05期
7 袁杰英;“為企業(yè)設計”——’96服裝畢業(yè)設計的新主題[J];裝飾;1996年05期
8 鄧英;;藝術設計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實踐教學的思考[J];大家;2010年12期
9 ;硅湖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教師作品選[J];藝術教育;2010年12期
10 阿倫娜;藝術設計教育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其能力的培養(yǎng)[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常笑塵;;教你幾招 祝你騰飛——高職藝術設計畢業(yè)生增加就業(yè)機率的策略分析[A];河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9年
2 聶鑫;;藝術設計形式語言在設計中的應用[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3 李全;;藝術設計中形象思維的特質[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4 張涵莉;;新時代藝術設計的展望[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5 陳永維;;藝術設計的色彩運用研究[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賈麗娟;王德江;;基于設計平臺的高校學生畢業(yè)設計改革研究[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王漢洲;;藝術設計與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8 蔡偉;;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改革初探[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9 黃強苓;;現(xiàn)代藝術設計的發(fā)展主流與中國包裝設計的民族性[A];湖北省第十一屆楚天創(chuàng)新包裝設計評比論文集[C];2004年
10 廖軍;;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對我院藝術設計專業(yè)特色建設的回顧與思考[A];全國紡織教育學會紡織教育交流會議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高照;品育英學院07年畢業(yè)生藝術設計[N];美術報;2007年
2 張悅;紙上的舞臺 教學的舞臺[N];中國藝術報;2010年
3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huán)境藝術設計系副教授 鄭宏;藝術設計城市景觀[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4 玉玉;丹麥藝術設計新理念[N];四川日報;2000年
5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 碩士生導師 國際平面設計聯(lián)盟AGI會員 曹方 書裝設計家 本版特約主持 現(xiàn)供職于江蘇教育出版社 周晨;漢字藝術設計的文化魅力[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李毅利 實習生 范丹珂;給土織布以文化的內涵[N];陜西日報;2010年
7 柴方松;情感·旋律·主調[N];安徽日報;2004年
8 潘紅萍;設計的力量[N];美術報;2004年
9 黃治成;1999: 一個好的實驗[N];深圳商報;2004年
10 姚瑤;如何實現(xiàn)珠寶專業(yè)人才的供需平衡[N];中國黃金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許大海;漢代藝術設計思想要義[D];蘇州大學;2005年
2 易西多;藝術設計目標系統(tǒng)法設計與實踐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3 宗世英;藝術設計專業(yè)大學生視覺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4 汪田明;中國龍的圖像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5 王永強;人文意義的建構與生成[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鄔烈炎;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1年
7 江濱;環(huán)境藝術設計教學新模型及教學控制體系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09年
8 彭亮;中西方家具設計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飛;藝術設計符號的形式、意義及運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2 王文廣;晚明藝術設計“世俗之風”論析[D];蘇州大學;2007年
3 王寅威;跨界設計對青年消費群體潛意識消費心理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4 呂杰鋒;數(shù)字化藝術設計略論[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5 彭小丹;圓行有常[D];延邊大學;2005年
6 王曉娜;現(xiàn)代平面設計中藝術符號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7 張淵;電子游戲與藝術設計的相互影響與促進[D];吉林大學;2006年
8 熊唯捷;對比法則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芻議[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江霞;電子書籍情景交融的藝術設計表現(xiàn)特征[D];四川大學;2007年
10 袁媛;藝術設計中的對稱美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524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35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