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孟氏六邊形借景理法
本文關鍵詞:試析孟氏六邊形借景理法
更多相關文章: 造園意匠 立意 相地 問名 借景 布局 理微 余韻 入境式設計
【摘要】:被《園冶》作者計成稱為"園林之最要者的""借景"則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人習慣、生活,即追求"詩意棲居"的華夏意匠。孟氏六邊形借景理法是借鑒古今園林經(jīng)驗創(chuàng)制的借景理法新篇,它源于《園冶》又高于《園冶》。作者從理法由來、理法創(chuàng)新、設計思維、環(huán)境藝術4個角度論述孟氏借景理法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指出它將促進園林設計理論和實踐水平整體提升。
【作者單位】: 中國建筑學會;
【分類號】:TU986.1
【正文快照】: 最需要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中國優(yōu)秀的園林藝術文化傳統(tǒng)是《園冶》所表述的設計哲理和設計思維,即對天地人和諧美好境界、詩意棲居境界的不懈追求。不僅在于具體的設計手法、材料、技術、模式等方面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最能體現(xiàn)中國建筑文化精神的是中國園林,它具有“華夏意匠”的群體建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顧孟潮;;《園冶》所展示的設計思維特征[J];古建園林技術;2013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顧孟潮;;《園冶》理論研究與實踐30年——紀念計成誕辰430周年[J];中國園林;2012年1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薇;《園冶》文化論(摘要)[J];中國園林;2004年06期
2 張松爾;《園冶》滄桑[J];廣東園林;1997年03期
3 潘寶明;《園冶》價值論[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楊先藝,吳清,董濤;論中國明清園林的成就[J];國外建材科技;2003年01期
5 顧其華;讀了《讀<園冶>》之后[J];建筑學報;1964年06期
6 余樹勛;《園冶》讀后札記[J];城市規(guī)劃;1982年05期
7 張家驥;讀《園冶》[J];建筑學報;1963年12期
8 張綠水,張建平,劉純青,陸金森,王琳;淺談我國造園學名著——《園冶》[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張燕;山陰道上 宛然鏡游──論《園冶》的設計藝術思想[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10 薛生輝;;“自然天成”、“足以樂閑”論——《園冶》中的設計思想[J];美術大觀;201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純青;劉新宇;;淺析《園冶》中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2 吳肇釗;;園冶圖釋光耀傳統(tǒng)文化[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3 應求是;;淺析《園冶》造園方法在花港觀魚公園植物造景中的傳承與發(fā)展[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4 劉雷;林楚燕;;因水而綠,因綠而靈——東莞東部快速路兩側風景走廊景觀規(guī)劃[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5 孟兆楨;;名與實符 業(yè)傳千秋[A];中國公園協(xié)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6 曹汛;;《園冶注釋》疑義舉析[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三、四輯)[C];1982年
7 王宏彬;;現(xiàn)代文化型園林與能源型園林設計理念初探[A];2009北京生態(tài)園林城市建設[C];2010年
8 孟兆禎;;園林與文化不解之緣[A];中國公園協(xié)會2002年論文集[C];2002年
9 李憲峰;;繼承傳統(tǒng)的古典園林新創(chuàng)作——詮釋“歸真園”[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10 陳植;;造園詞義的闡述[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二輯)[C];198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梅芳 朱擁軍 徐雪峰;建設景觀之河、生態(tài)之河、文化之河[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郭澤莉 張衍春;景觀設計還需再提“古為今用”[N];中國花卉報;2009年
3 王卿芳;芳華園的生境、畫境、意境[N];中華建筑報;2004年
4 陳強;景觀設計發(fā)展縱橫談[N];美術報;2005年
5 曹俊杰;在威尼斯造蘇州園林[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徐蘊海;“咫尺乾坤”融入城市生態(tài)[N];蘇州日報;2010年
7 劉繼剛;中式庭園山石景觀運用[N];中國花卉報;2009年
8 高琪;魏嘉瓚:這是蘇州園林的感召[N];蘇州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郭澤莉;疊石造山業(yè)現(xiàn)人才斷檔危機[N];中國花卉報;2010年
10 陳珍;園林·噴泉·草地[N];團結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偉;《園冶》新讀[D];南京藝術學院;2012年
2 李世葵;《園冶》園林美學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3 陰帥可;明清江南宅園興造藝術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4 邵丹錦;中國傳統(tǒng)園林種植設計理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5 于亮;中國傳統(tǒng)園林“相地”與“借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6 王鐵華;主人的居處:“看”視域的古典園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7 李莎;中國文化藝術對園林理法的影響[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8 鮑沁星;杭州自南宋以來的園林傳統(tǒng)理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9 馮宜冰;風景園林設計實踐的傳統(tǒng)理法思考[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10 賈玲利;四川園林發(fā)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萍;生態(tài)美學視野中的《園冶》[D];魯東大學;2013年
2 劉心恬;《園冶》園林生態(tài)智慧探微[D];山東大學;2010年
3 湯李娜;《園冶》設計美學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謝廖莎;《園冶》中的設計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5 蔣璐;《園冶》若干相地造園手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6 王思瀅;《園冶》構建理想人居環(huán)境意象探析[D];鄭州大學;2012年
7 任蘭紅;《園冶》與《長物志》造園思想比較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3年
8 胡穎芝;基于自然觀視角下的《園冶·相地篇》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9 李韞;計成《園冶》的美學闡釋[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郭宇焓;借景理法的歷史及其深層含義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653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16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