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設計與工藝美術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淺析設計與工藝美術的關系
【摘要】:設計史與工藝美術史之間,雖然相互交織相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著很深的淵源,但彼此之間又有很多不同的側重點,很值得我們比較和梳理一下兩者的關系。本文就是通過對設計史、工藝美術史的形式、特點等不同側重點的具體分析探究,來解析他們之間的關系。
【作者單位】: 青州魯繡抽紗有限公司;
【分類號】:J505
【正文快照】: 1、設計設計屬于人類獨特的行為活動,設計是隨著人類而產生的。設計屬于人類主動的努力,是具有智慧性的活動。設計的本質是為了讓人們具有合理合情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huán)境,以及怎樣讓人和自然和諧相處。工業(yè)革命以來,系列化、大批量化、自動化和機械化的工業(yè)生產出現,這增加了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銳;;土家織錦藝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0期
2 石磊;;淺析朱仙鎮(zhèn)木板年畫的藝術形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3 萬曉云;;論速寫人物造型向工筆人物畫造型的轉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5期
4 閆慶來;論古物仿制品創(chuàng)作——對河南安陽甲骨文仿制品市場的調查[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5 晏星;圖像·色彩·材料·風格——論書籍裝幀藝術設計的構成因素[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6 孟明;美術教育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7 陳小野;科學思維[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楊曉榮;論高校圖書館美術宣傳的作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4年07期
9 鞠秀梅;;論美術創(chuàng)作及其創(chuàng)作者的素質[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01期
10 張春霞;;宋人花鳥小品畫的意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進波;中國山水畫裝飾性探微[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侯艷;漢譯佛經之美術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軍;基于功能與成本的產品藝術設計價值創(chuàng)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4 吳松;中國武術的藝術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5 羅潔;陶淵明圖像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6 沈克;理性的圖像[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高嶺;審美文化語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8 梅漢成;覺醒與繁榮[D];東南大學;2006年
9 朱盡暉;陜西炕頭石獅藝術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07年
10 黃永健;藝術文化論—藝術在文化價值系統(tǒng)中的位置[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沙沙;論中國工筆花鳥畫中線條的運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魏義;中國現實主義油畫的多維發(fā)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文東;論西方繪畫因素對中國近現代花鳥畫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縣選平;招貼設計中水墨表現形式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云;飽飫薰習下的自覺傳承[D];南昌大學;2010年
6 陶丹丹;漢代漆器裝飾工藝手法在現代漆畫中的運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7 胡南;貴州黔東南地區(qū)苗族銀飾藝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雪楓;傅里葉級數在圖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陳紅梅;云南大理白族銀器藝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10 呂萍;工業(yè)品外觀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尚剛;方法及功用[J];裝飾;1999年02期
2 李硯祖;工藝美術歷史研究的自覺[J];裝飾;2003年02期
3 水淼;工藝美術史料亟待搶救[J];上海工藝美術;2004年04期
4 田自秉;;工藝美術和美學[J];裝飾;2008年S1期
5 李滿枝;;傳統(tǒng)應用工藝美術領域之科學發(fā)展觀[J];美術大觀;2009年12期
6 蓋東升;小議工藝美術史課程存在的意義與問題[J];藝術研究;2005年02期
7 戴瑩;;黃寶慶:追尋藝術的探索者[J];收藏界;2007年12期
8 王任;;沈從文與物質文化研究[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尚 剛;實物史料略說[J];裝飾;2001年02期
10 李永存;;工藝美術史系繪畫基礎課教學的幾點想法[J];裝飾;199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姚愛強;;略論“和諧”意識在中華造物設計中的體現[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2 朱蕙;;網絡環(huán)境下藝術史教學改革研究[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3 馬嘯;;書法的疆界[A];2006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單;;談藝術設計史論專業(yè)探索與架構 以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史論專業(yè)本科為例[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白漠男;現代工藝美術從改變思想開始[N];中國改革報;2006年
2 記者 畢樹文;山西省工藝美術研發(fā)基地掛牌[N];發(fā)展導報;2007年
3 島子;批評的人文意識[N];中國文化報;2009年
4 盧德遠;提高美術素養(yǎng) 做全面發(fā)展的人[N];通化日報;2008年
5 范迪安;晁海:化萬物于心胸[N];中國文化報;2007年
6 商報實習記者 王麗麗;清式家具緣何未能登峰造極?[N];北京商報;2009年
7 全國政協(xié)委員 吳為山;傳統(tǒng)雕塑的價值[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8 撰文 李廣華 肖康煥;大師與大師間的求美歷程[N];寧波日報;2005年
9 田茗;王楊——文化混搭設計[N];財經時報;2008年
10 徐建融;正宗大道的修行者[N];美術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琥;漆藝術的傳延[D];南京藝術學院;2003年
2 楊永生;雙星輝映[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3 韓超;藝術精神的反撥與升華[D];蘇州大學;2008年
4 蘇欣;京都玉作[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5 汪田明;中國龍的圖像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6 何佳;中國古代的造物人文觀[D];蘇州大學;2013年
7 蔣英;困境與出路:中國美術史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8 劉雁;中國古代設計藝術中的“動感”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9 黃仕雄;中國傳統(tǒng)圖案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發(fā)展[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10 吳衛(wèi);器以象制 象以圜生——明末中國傳統(tǒng)升水器械設計思想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果;當代雕塑精神性的傳達和表現[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2 劉悅;尋找契合心靈的顏色[D];天津美術學院;2006年
3 付紅霞;靠近——由體驗到畫面[D];四川大學;2005年
4 徐博文;南京云錦織機設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5 黃芳煒;賈科梅第繪畫線性結構與我的創(chuàng)作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陳莉;院畫風格影響下的宋代工藝美術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7 趙峰;論當代中國油畫教學的多元化[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8 陳路;從工藝美術概念的演變看中國設計觀念的發(fā)展[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9 張銳;感知形態(tài)[D];湖北美術學院;2007年
10 蘆甲川;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主觀色彩語言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49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14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