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生命哲學
發(fā)布時間:2017-10-02 20:03
本文關(guān)鍵詞:史鐵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生命哲學
【摘要】:本論文研究的對象是作家史鐵生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哲學觀,側(cè)重對作品中透露出的宗教色彩進行研究。在緒論部分首先介紹與作品相關(guān)的東西方文學、哲學和宗教的關(guān)系的概述;其次將介紹作家史鐵生創(chuàng)作研究的相關(guān)情況;最后將介紹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價值與意義。史鐵生作為新時期文壇中的重要一員,以其獨特的生命歷程為堅實根基,寫出了別具一格的小說。他的《務虛筆記》《我的丁一之旅》和《命若琴弦》將對生命的思考與哲學的探究聯(lián)系起來。他最為著名的作品《我與地壇》,是小說亦或是散文,爭論頗多,原因在于他將濃郁的散文式的自由和神思注入到小說情節(jié)之中,其中多了幾許對宿命和哲學地探究。正文部分在文本細讀的基礎(chǔ)之上重點分析:第一大部分探索史鐵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基礎(chǔ)源于什么,他是怎樣在殘疾的基礎(chǔ)之上追問存在的唯一性和不可避免。正是在這不斷地追問之中,他終于提出存在了便不要質(zhì)問的觀點。基督教中的原罪給了存在所背負的苦難一個很好的解說,這就是殘疾的“普世體驗”和愛的缺席是上帝所安排的宿命。個體之間的差別保證了每一個個體的獨一無二,同時個體時刻在與群體進行對抗,卻又在渴望著群體的接納和改造。聯(lián)系基督教里的原罪說和佛教里的因果輪回,史鐵生認為世人都是有殘疾和殘缺的,自我與外界處在永恒地抗拒和融合的關(guān)系中。從作品分析得出史鐵生的務虛和荒誕之感,他用孤獨、欲望和恐懼為我們呈現(xiàn)了他的宿命觀的認知。史鐵生在務虛和荒誕的語境之中提出孤獨、欲望和恐懼這三部分是人類所無法擺脫的,是根植于人性深處難以泯滅的部分,是與生命存在相伴相生的。第二章講述史鐵生在神性世界的宗教和哲學場域中行走,“宗教精神”和“過程哲學”在他看來是重要的生存和前行方式。他在“宗教精神”確證并肯定的基礎(chǔ)之上進行形而上的思索,因而哲學的探究和“宗教精神”成為救贖之路和懺悔之心的重要構(gòu)成。過程哲學跳出了目的虛設,轉(zhuǎn)而向過程本身的實在性中尋求存在的真實。哲學和宗教中對神性和過程的理解是同中有異的,對于作家史鐵生來說,寫作和愛情是過程的重要部分,也是心中信仰的重要部分,都有著典型的代表意義。第三章分析向死而生——逃離和回歸之路。寄寓著作者一系列指代意義的意象成為史鐵生重要的哲學和情感寄托。人被逐出伊甸園之后面臨死的危機與誘惑,尋求生命存在的意義成為生存中的高級思維內(nèi)容,許多重要的與存在相關(guān)的生命主題隱含在這些意象之中,它們代作者發(fā)問,亦或是寄寓作者的心魂理想。它們在基督教和佛教不同的教義中有著不同的理解。對這些象征隱喻的精神內(nèi)涵的研究,是證明信仰存在的問題,它們糾纏在這些不同宗教哲學中,無論證明還是信仰,都脫離不了過程本身。愛是這過程之中宗教精神的終極指向,是最真誠的情感信仰和哲學智慧,是心靈的撫慰和神性的升華。第四章對史鐵生創(chuàng)作哲學觀進行文化反思。他在哲學和宗教層面上進行生命存在的思考、探索,將人類在困境中的掙扎和抗爭結(jié)合起來,以獨特的寫作方法和深刻的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作,為新時期的文壇獻上厚禮,其文章所蘊含的哲思和宗教色彩獨特、飽滿并且真誠,時至今日依然有著不可超越的文學價值和意義。當下的文學和哲學依然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但在時代的大潮下,增加了這個時代的特點和屬性。文學的哲學思考偏于通俗,純文學上的哲思面臨著諸多的困境。同時大量流于形式的哲學式文學創(chuàng)作充斥著市場,這更顯示出經(jīng)典作品中樸素而深刻的哲理性創(chuàng)作的難能可貴。
【關(guān)鍵詞】:史鐵生 哲學 宗教 生命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6.7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4
- 0.1 引語:史鐵生的生平和生命哲學的溯源10-12
- 0.2 史鐵生創(chuàng)作相關(guān)的研究現(xiàn)狀12-13
- 0.3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13-14
- 1 生存體驗的哲學觀14-28
- 1.1 存在的唯一和不可避免14-19
- 1.1.1 困境的永恒性14-16
- 1.1.2 “原罪說”和存在的本真16-17
- 1.1.3 不急于死的認知17-19
- 1.2 殘疾的“普世體驗”19-22
- 1.2.1 殘疾的主題——基督教里的懲戒和救贖19-21
- 1.2.2 客體與主體永恒的關(guān)系21-22
- 1.3 務虛和荒誕的文學介入22-28
- 1.3.1 務虛的寫作構(gòu)架22-23
- 1.3.2 孤獨、欲望和恐懼的處境23-26
- 1.3.3 佛教的虛無與超脫26-28
- 2 前行中的張望——探尋哲思之路28-39
- 2.1 應對苦難的途徑28-33
- 2.1.1 “宗教精神”的確證28-30
- 2.1.2 自我價值的回歸30-31
- 2.1.3 苦難的體驗與探尋31-33
- 2.2 過程論的啟悟33-36
- 2.2.1 生命“苦難論”34-35
- 2.2.2 活在當下的“過程哲學”35-36
- 2.3 精神寄托的理想支柱36-39
- 2.3.1 “交叉路徑”下的文學創(chuàng)作36-38
- 2.3.2 神性和智性的辯證共存38-39
- 3 向死而生的文學理念39-46
- 3.1 “心魂的伊甸園”40-42
- 3.2 “晝的基督,夜的佛”42-43
- 3.3 心靈的撫慰與神性的升華43-46
- 3.3.1 愛之恒途:宗教精神的終極指向43-44
- 3.3.2 愛之語言:情感的運籌與信仰44-46
- 4 史鐵生創(chuàng)作中的哲學觀和文化反思46-50
- 4.1 史鐵生書寫精神狀況的價值和意義46-48
- 4.1.1 游弋于宗教與哲學之間46-47
- 4.1.2 困境中的抗爭——現(xiàn)代人生存境遇的寫照47-48
- 4.2 當下文學的哲學追求與“辨析”48-50
- 結(jié)束語50-51
- 參考文獻51-54
- 致謝54-5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以及參加的科研情況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小平;;哲思的心——辨析史鐵生的“宗教”觀[J];名作欣賞;2010年03期
2 張均;;史鐵生與當代文學史書寫[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3 邢孔輝;史鐵生的寫作觀[J];當代文壇;2004年06期
4 胡山林;史鐵生創(chuàng)作的終極關(guān)懷精神[J];北京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5 周國平;讀《務虛筆記》的筆記[J];天涯;1999年02期
6 史鐵生;宿命與反抗[J];理論與創(chuàng)作;1997年02期
7 汪政;曉華;;試說史鐵生[J];讀書;1993年07期
,本文編號:9615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96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