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魯迅研究
本文關鍵詞:2015年中國魯迅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魯迅研究 綜合研究 創(chuàng)作內容 藝術形式 比較研究
【摘要】:2015年的中國魯迅研究保持了持續(xù)發(fā)展的勢頭。有關魯迅的綜合研究除了對魯迅的"人"學思想、左翼文學信念、后期思想等的關涉,更多的是集中在心理、學術、藝術觀等方面。對魯迅創(chuàng)作的研究大多圍繞小說、雜文、散文詩等文體和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專題進行。對魯迅的比較研究在古今中外的多維度對照中廣泛展開。
【作者單位】: 青島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魯迅研究 綜合研究 創(chuàng)作內容 藝術形式 比較研究
【分類號】:I210
【正文快照】: 21世紀以來的中國魯迅研究至今已發(fā)展到第15個年頭。與往年相比,2015年度的魯迅研究依然保持了持續(xù)發(fā)展的勢頭,平淡從容中出現了不少值得關注的研究成果。一、關于魯迅的綜合研究首先是關于魯迅思想的研究。范國富的《魯迅留日時期“人學”思想主體建構的發(fā)生》[1]和《“父親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崇科;;層進、回環(huán)與對峙的張力:重讀《希望》[J];上海魯迅研究;2015年03期
2 靳新來;;致廣大而盡精微——基于《新青年》語境下的《狂人日記》細讀[J];魯迅研究月刊;2015年12期
3 張娟;;知識、日常、身體的權力策略——魯迅對早期中國市民社會知識女性命運的探討[J];魯迅研究月刊;2015年12期
4 崔紹懷;;論魯迅“最理想的人性”思想——以《野草》為例[J];魯迅研究月刊;2015年12期
5 陸添翼;;在彷徨與虛無中行動的魯迅[J];上海魯迅研究;2015年03期
6 彭明偉;;冷酷與溫暖的文學想象與現實——兼論魯迅與余華的“童年”[J];文藝爭鳴;2015年12期
7 路文彬;;論魯迅《鑄劍》中的復仇之惡[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年12期
8 劉春勇;;論魯迅雜文文體的確立與“文章學”視野的關系[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年12期
9 侯桂新;;《魯迅全集》中的梁啟超形象[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年12期
10 孫偉;;如何保存“國粹”——論魯迅對文人畫的攝取[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年1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姜振昌;左甜甜;王格林;沈君麗;;2015年中國魯迅研究[J];東方論壇;2016年04期
2 崔云偉;;2015年魯迅研究述評[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萬同新;;論“五四”對易卜生戲劇的誤讀[J];劇作家;2011年04期
2 靳新來;;舊世界的“放火者”與魯迅的“白日夢” 解析魯迅筆下的烏鴉意象[J];魯迅研究月刊;2009年07期
3 龔明玉;;論石濤與揚州八怪[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1期
4 余放成;;《希望》:“一擲我身中的遲暮”[J];名作欣賞;2008年02期
5 季中揚;;論魯迅《野草·希望》的思想傾向性[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6 魏洪丘;論魯迅的人性觀[J];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7 李春梅;試論梁啟超對魯迅國民性思想形成的影響[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張昕;從《希望》看希望的三個悖論[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木山英雄 ,趙京華;《野草》解讀(節(jié)選六章)[J];魯迅研究月刊;2004年03期
10 熊月之;晚清上海:女權主義實踐與理論[J];學術月刊;2003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寧殿弼;中國魯迅研究五十年學術研討會綜述[J];學術探索;2000年01期
2 ;新疆魯迅研究學會工作會議紀要[J];魯迅研究月刊;2001年02期
3 朱曉進;從魯迅文化遺產的獨特價值看魯迅研究的深化發(fā)展問題——在紀念魯迅誕辰120周年學術討論會上的發(fā)言[J];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03期
4 喬勝;“魯迅研究中心”成立暨“魯迅研究新局面”學術研討會紀要[J];魯迅研究月刊;2003年02期
5 郝慶軍;兩年來魯迅研究的創(chuàng)新努力[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6 馬樹春,梁桂;“魯迅研究”課探究式教學初探[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4年04期
7 孫郁;韓國的熱情——《韓國魯迅研究論文集》序[J];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06期
8 施曉燕;紹興魯迅研究中心、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國際魯迅研究中心成立[J];魯迅研究月刊;2005年11期
9 張夢陽;;韓國魯迅研究之我觀——魯迅博物館編《韓國魯迅研究論文集》讀后[J];魯迅研究月刊;2005年12期
10 劉增人 ,崔云偉;“魯迅研究2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大學召開[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艾光輝;;探索中的成就與缺憾——新時期新疆魯迅研究評述[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2 張雪艷;;新時期西北地區(qū)魯迅研究概覽[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何希凡;;“國學熱”:新世紀魯迅研究的現實困擾[A];魯迅與“左聯”——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謝泳;;魯迅研究中的“廈門敘事難題”[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5 鄭心伶;;試談魯迅研究的“盲點”與“誤區(qū)”[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6 陳福康;;論藤井省三的魯迅研究[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7 高旭東;杜維斌;;魯迅研究面臨的文化挑戰(zhàn)[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8 林志儀;;魯迅研究的新開拓——讀《歷史的高峰》[A];東方叢刊(2000年第2輯 總第三十二輯)[C];2000年
9 荒煤;;魯迅的真摯戰(zhàn)友和不倦的戰(zhàn)士[A];茅盾和我[C];1996年
10 ;編后記[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上海魯迅研究》編委 李浩;滬上魯迅研究的奇葩[N];文藝報;2011年
2 《魯迅研究月刊》副主編 張杰;國外魯迅研究三重鎮(zhèn)[N];天津日報;2005年
3 謝泳;魯迅研究是一個學術問題[N];文藝報;2000年
4 陳漱渝 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的危機及其生長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記者 彭德倩;同濟大學魯迅研究中心成立[N];解放日報;2009年
6 郝慶軍;陳涌對魯迅研究的理論貢獻[N];文藝報;2011年
7 倪墨炎;我的魯迅研究[N];文匯報;2011年
8 邱煥星;魯迅研究的“歷史重建”[N];文藝報;2013年
9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安徽大學出版社編輯 盧坡;編輯出版《中國魯迅研究名家精選集》的始末和雜感[N];文藝報;2013年
10 越南河內國家?guī)煼洞髮W語言與文學系講師 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生 阮氏明商;越南魯迅研究——歷史與現狀[N];文藝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明暉;論丸山f的魯迅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李俊;論新時期多重視野下魯迅研究的演進[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2 郭卿鈺;《魯迅研究年刊》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3 劉沫;論中國新時期以來存在主義視野下的魯迅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高玉芳;文學史家王瑤的魯迅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5 王月燕;論錢理群的魯迅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6 馬曉娜;紹興文化視野下的魯迅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3年
7 王小麗;單演義的魯迅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90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90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