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的尚賢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1 00:11
本文關(guān)鍵詞:《史記》中的尚賢思想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史記》 尚賢思想 尚賢淵源 賢人類型 尚賢內(nèi)涵 后世影響
【摘要】:《史記》是一部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紀傳體通史,內(nèi)容博大,思想豐富而深邃,而司馬遷巧妙地將“尚賢”思想賦予到《史記》中各色人物的身上,反過來又通過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來彰顯“尚賢”思想,使這種思想貫穿于《史記》的始終。上到王侯將相,下到醫(yī)者、游俠、滑稽、妻子、女兒等人,他們皆是尚賢思想的彰顯者;诖,本論文以《史記》為依托,分五章節(jié)來論述《史記》中的尚賢思想,進一步挖掘《史記》中所蘊含的“尚賢”思想精華。第一章尚賢思想的淵源。通過梳理、對比分析先秦有關(guān)尚賢思想的文獻資料,指出從上古時期的部落推賢機制、黃帝時期的“家族世襲制”、堯舜時期的“禪讓制”,到夏、商、周時期的“敬天保民”思想的轉(zhuǎn)變,再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充滿勸諫和告誡意味的尊賢使能、修德等尚賢等思想的豐富演變過程,總結(jié)論述了尚賢思想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及人們對尚賢思想的推崇方法,進而得出尚賢思想從上古時期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萌芽到發(fā)展成熟的歷程,具有重要的思想意義。第二章《史記》中賢人的分類。《史記》是一部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史傳,其尚賢思想基本是通過對諸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彰顯出來的。本部分重點將《史記》中的人物分為賢君、賢臣、賢友、賢女等類型,通過對君王的為政之道、大臣的品格操守、朋友的輕利重義、女性的深明大義等論述,進一步揭示《史記》中所蘊含的尚賢思想,彰顯賢人的人格魅力。第三章《史記》中尚賢思想的內(nèi)涵。在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尚賢思想的解說標準也不盡相同,《史記》中的尚賢思想則是在吸收先秦尚賢思想的基礎(chǔ)上而又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為德才兼?zhèn)、重視才能、重死、忍辱建功揚名、孝道、恩報等思想,進一步豐富了《史記》中尚賢思想的內(nèi)涵,延伸了尚賢思想的廣度和深度。第四章《史記》中的尚賢思想與先秦尚賢思想的關(guān)系。《史記》的創(chuàng)作資料主要來源是“厥協(xié)六經(jīng),整齊百家雜語”。縱觀整部《史記》,指出了《史記》中人物的德性、才能、忠孝、恩報等尚賢思想與先秦《詩經(jīng)》、《呂氏春秋》、《左傳》、諸子百家等思想在尚賢思想方面的繼承與發(fā)展的關(guān)系。余論《史記》尚賢思想對后世文學思想的影響!妒酚洝分械纳匈t思想豐富而廣闊,可稱為尚賢思想的里程碑,為后世詩歌、戲曲、小說及現(xiàn)代影視創(chuàng)作提供了思想的源泉,后世詩歌、戲曲、小說及影視劇創(chuàng)作思想在吸收《史記》尚賢思想的同時也傳播了其尚賢思想,對后世文學影創(chuàng)作具有深遠的影響。《史記》在對先秦尚賢思吸收的基礎(chǔ)上而讓其本身蘊含的尚賢思想更加的豐富、廣闊,宣揚著人才治國的政治理念,無論在當代還是后世這種尚賢思想都有著引領(lǐng)社會政治發(fā)展的作用,意義重大。
【關(guān)鍵詞】:《史記》 尚賢思想 尚賢淵源 賢人類型 尚賢內(nèi)涵 后世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理工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6
- 一、研究現(xiàn)狀10-12
- 二、研究方法12-13
- 三、研究意義13-16
- 第一章 尚賢思想淵源16-26
- 第一節(jié) 上古時期的尚賢思想16-18
- 第二節(jié) 夏、商、周時期的尚賢思想18-21
- 第三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尚賢思想21-26
- 第二章 《史記》中賢人的分類26-42
- 第一節(jié) 賢君26-31
- 一、勤政愛民26-27
- 二、知人善任27-31
- 第二節(jié) 賢臣31-34
- 一、忠君愛國,敢于直諫31-32
- 二、勇于舉賢32-34
- 三、互敬互讓34
- 第三節(jié) 賢友34-37
- 第四節(jié) 賢女37-42
- 一、母親37-38
- 二、妻子38-39
- 三、女兒39-42
- 第三章 《史記》中尚賢思想內(nèi)涵42-56
- 第一節(jié) 德才兼?zhèn)涞纳匈t思想42-44
- 第二節(jié) 重才的尚賢思想44-45
- 第三節(jié) 重死、忍辱、建功揚名的尚賢思想45-49
- 第四節(jié) 孝道思想49-51
- 第五節(jié) 恩報思想51-56
- 第四章 《史記》的尚賢思想與先秦尚賢思想的關(guān)系56-70
- 第一節(jié) 《史記》中尚賢思想與《詩經(jīng)》之關(guān)系56-60
- 一、《史記》引《詩經(jīng)》的諷諫詩來表達自己的尚賢思想57-59
- 二、《史記》引《詩經(jīng)》的詩意來豐富尚賢思想59-60
- 第二節(jié) 《史記》中尚賢思想與《春秋》和《左傳》的關(guān)系60-65
- 第三節(jié) 《史記》尚賢思想和諸子百家思想之關(guān)系65-70
- 余論《史記》中尚賢思想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的影響70-76
- 第一節(jié) 《史記》中尚賢思想對詩歌創(chuàng)作思想的影響70-71
- 第二節(jié) 《史記》中尚賢思想對戲曲創(chuàng)作思想的影響71-72
- 第三節(jié) 《史記》中尚賢思想對小說創(chuàng)作思想的影響72-76
- 結(jié)語76-78
- 參考文獻78-84
- 攻讀碩士期間科研成果84-86
- 致謝86-8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友冰;試論《史記》人物傳記的價值取向[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2 肖安鹿;中國古代選賢思想述略[J];社科縱橫;1992年04期
3 蔣朝莉;論司馬遷道德觀及其現(xiàn)實價值[J];中華文化論壇;2003年04期
,本文編號:6017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60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