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前后廢名思想的轉變——以《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為中心的考察
本文關鍵詞:建國前后廢名思想的轉變——以《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為中心的考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廢名寫于1949年春的長文《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既表達了對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的接受,也表現出論辯與"勸諫"的意圖,是理解廢名建國前后思想轉變一個關鍵性的文本。廢名在抗戰(zhàn)期間避居黃梅家鄉(xiāng)時以儒家"性善"觀念和佛教唯識觀念為基礎形成關于中國"民族精神"的思想,并在抗戰(zhàn)結束后的國際國內狀況中顯示出文化保守主義的傾向!缎旅裰髦髁x論》有關中國自身現代化獨特道路的闡述,與廢名主張重拾"民族精神"的觀念形成耦合,成為他接受它的基礎,但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科學"和"反封建"一面的論述,尤其是對各種宗教與唯心論思想的否定,也引起廢名的強烈不安,而使他產生了諫言的動機。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關鍵詞】: 廢名;民族精神;抗戰(zhàn)期間;文化保守主義;阿賴耶識;新民主主義文化;性善說;唯識論;唯識宗;早期小說;
【分類號】:I206.6
【正文快照】: 《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以下簡稱《歡喜的話》)是廢名寫于1949年春的一篇長文,標明“獻給中國共產黨”。據廢名后人說,廢名曾托董必武轉交中共中央,但結果不詳。其手稿在2009年出版的《廢名集》中首次面世。(1)長期以來,廢名以周作人的弟子和“隱士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姚彬彬;;略論廢名與熊十力關于唯識“種子”義之辯[J];佛教文化;2010年02期
2 李曉宇;;民國知識階層視野中的《新民主主義論》[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7年04期
3 方敏;;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論》的修改[J];中共黨史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肖光文;;“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時間的歷史考察[J];黨史文苑;2017年04期
2 王毅;;民國知識界言說中的《新民主主義論》[J];黨的文獻;2016年03期
3 曹龍虎;;“民主革命”界說:一項基于近代中國情境的概念史考察[J];中共黨史研究;2016年06期
4 鄭維偉;;第三條道路視角下的新民主主義:何種民主,新在哪里?[J];浙江社會科學;2016年04期
5 程美東;裴植;;抗戰(zhàn)期間《新民主主義論》在淪陷區(qū)和國統區(qū)的傳播及反響[J];中共黨史研究;2016年02期
6 冷霜;;建國前后廢名思想的轉變——以《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為中心的考察[J];文學評論;2016年01期
7 伍小濤;;嬗變與遞進:中國百年政治文化的歷史考察[J];實事求是;2015年05期
8 劉輝;馬占穩(wěn);;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思想演變[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05期
9 張衛(wèi)波;;《解放》與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5年04期
10 劉輝;;中共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史再研究之管見[J];中共歷史與理論研究;2015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輝;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體系形成標志新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廢名的魅力[J];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04期
2 陳國恩;廢名小說與禪佛精神[J];貴州社會科學;2001年01期
3 葉蓓;光榮的寂寞──廢名研究綜述[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4 易竹賢;《廢名年譜》序[J];寫作;2004年23期
5 夏元明;廢名研究的新收獲——評陳建軍著《廢名年譜》[J];寫作;2004年23期
6 馮玉文,李宜蓬;廢名與孩子的“緣”[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5期
7 黃亞蘭;聶娜;;廢名小說創(chuàng)作主體精神的闡釋[J];文史博覽;2005年Z2期
8 鐘駿良;和雪淵;;論廢名小說的晦澀[J];創(chuàng)作評譚;2005年12期
9 崔榮;;論廢名小說的非嚴肅精神[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冉前林;;廢名獨異的文學觀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高恒文;;廢名的詩:深玄的思想特征及其藝術形式[A];新詩與浪漫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吳曉東;;背著“語言的筏子”——廢名小說《橋》的詩學解讀[A];《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眉睫;談《廢名講詩》的選編[N];中華讀書報;2008年
2 本報書評人 止庵;再談1949年后的廢名[N];中華讀書報;2009年
3 眉睫;等待被重新“發(fā)現”的廢名[N];文學報;2014年
4 張吉兵;走近“廢名的真”[N];中華讀書報;2014年
5 曾巍;為廢名留名[N];中華讀書報;2004年
6 本報書評人 止庵;也談《廢名講詩》的選編[N];中華讀書報;2008年
7 劉中樹;馮健男的廢名研究[N];文藝報;2009年
8 清華大學 劉超;廢不得的是此名[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張雨生;作家復位在于作品復活[N];文藝報;2009年
10 高恒文;廢名的舊體詩與聯句[N];人民政協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李璐;論廢名的創(chuàng)作特征[D];南京大學;2012年
2 王巖石;廢名文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謝錫文;邊緣視域 人文問思[D];山東大學;2008年
4 石明圓;徘徊在出世與入世中間[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鐘駿良;廢名綜論[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瑞;論廢名小說的鄉(xiāng)村書寫[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5年
3 歐陽文婧;20-40年代廢名散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4 黃放;從《橋》看廢名小說的生命意識[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5 武斌斌;從詩“化”看廢名小說敘事[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向文祺;論廢名創(chuàng)作的現代性[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7 李媛萍;廢名及其鄉(xiāng)村符號[D];暨南大學;2016年
8 江曼;傳統反顧與現代關懷—廢名小說論[D];蘇州大學;2016年
9 李嬌嬈;論廢名古代文學研究的三個角度[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10 張墨研;廢名詩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建國前后廢名思想的轉變——以《一個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后歡喜的話》為中心的考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27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5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