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附逆期間的生存與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07 02:07
本文關鍵詞:周作人附逆期間的生存與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以周作人附逆時期(1937—1946年)的生存與思想為研究對象,重點對周作人附逆期間具體生命境遇中的渴念與追求,意向與籌劃進行“同情”之理解,對周作人附敵后各個階段的精神流變與生存態(tài)勢進行綜合把握;將周作人的人生選擇、思想構建、文學寫作(創(chuàng)作)置于其生存意義與價值需求層面進行把握,并結合“淪陷區(qū)”的具有政治語境加以審視,以期展示出周作人作為具體生命的豐富性與復雜性。具體說來,本文分為以下幾章展開研究:第一章“故園未毀不歸去”,主要展示1937 1938年間,周作人在時局巨變中的北平所面臨的具體生存問題,如經濟危機、家庭矛盾、社會輿論壓力等等。結合這些具體的境遇與生命體驗,分析周作人留守北平期間文學敘事的內涵與特質,把握周作人投敵前的矛盾與焦慮,以及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所做出的人生抉擇。第二章“回首冤親一惘然”,從附敵之初周作人的“不辯解主義”開始,揭示“老而為吏”的周作人如何從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逐步轉變?yōu)檎喂倭。同時結合淪陷區(qū)的偽政治語境和周作人所面臨的身份認證危機,重點剖析周作人“東亞文化一元論”思想的形成動機與過程,并對這一思想體系的內涵加以詳細闡釋。第三章“入官入道兩蹉跎”,通過對其附逆后期思想與行為的分析,探討心態(tài)及思維意識均已官僚化的周作人在此時期出現了怎樣的情感轉折,剖析周作人這一期間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最后,分析周作人在被捕前夕宣揚的“道義之事功化”所蘊含的為自己“開脫罪名”的企圖。第四章“周作人附敵期間思想與行為之批判”,分別從思想特質與實際效果兩個層面剖析了周作人思想的失敗之處。指出,周作人一方面客觀上充當了日本侵華政策的辯護士,另一方面其思想上的“脫離現實”,“回避矛盾”的特點也使得其思想缺乏應有的科學性與實踐性,淪為癡人囈語的地步。
【關鍵詞】:周作人 附逆 生存 思想
【學位授予單位】:東華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6.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3
- 第一節(jié) 研究現狀與不足9-12
- 第二節(jié) 本論文創(chuàng)新之處12-13
- 第一章 “故園未毀不歸去”:周作人留守北平期間(1937-1939)的生存與創(chuàng)作13-24
- 第一節(jié) 天玄地黃:時局突變下的北平(1937年)13-14
- 第二節(jié) 留平教授:埋首“書齋”的人生預想14-15
- 第三節(jié):“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風波:南下同志的“關懷”與“敵意”15-19
- 第四節(jié) “生活的錘頭”:經濟、家庭與道義重壓下的“襤衫吟”19-20
- 第五節(jié):“不說話”與“閉戶深思”:周作人留守北平期間的文學敘事20-24
- 第二章 “回首冤親一惘然”:周作人附逆后的生存與思想(上)24-36
- 第一節(jié) “但思忍過事堪喜”:周作人“不辯解主義”下的自我辯解24-26
- 第二節(jié) “東亞文化一元論”:與日偽意識形態(tài)貌合神離的思想探索26-33
- 一 “東亞文化一元論”產生的特定語境26-27
- 二 “東亞文化一元論”的內涵與實際27-33
- 1. 以中國傳統“原儒”為中國之中心思想27-30
- 2. 基于“原儒”中心論的“大東亞主義”30-31
- 3.“東亞文化一元論”與漢語言文字統一論31-33
- 第三節(jié) “反動老作家”:周作人與日本軍國主義文化的矛盾與沖突33-36
- 第三章 “入官入道兩蹉跎”:周作人附逆后的生存與思想(下)36-42
- 第一節(jié) “忽然悟徹無生忍”:被罷官后的江南之行36-37
- 第二節(jié) 周作人附敵期間的教育理念與實踐37-39
- 第三節(jié) “道義之事功化”:“忍辱負重”的漢奸嘴臉39-42
- 第四章 周作人附逆期間思想與行為之批判42-47
- 第一節(jié) 日本侵華政策的辯護士42-43
- 第二節(jié) 脫離現實的書生理想43-47
- 結語47-48
- 參考文獻48-51
- 附錄51-52
- 致謝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思想解放七論[J];炎黃春秋;2008年04期
2 袁勇睢;;論思想解放對我國改革開放的推動作用[J];黑龍江史志;2008年13期
3 葉尚志;;哲學發(fā)展與思想解放——《周抗哲學文集》研討會發(fā)言散記[J];人才開發(fā);2009年09期
4 真鳴;;思想解放了[J];檔案工作;1958年08期
5 于木;;思想解放雜談[J];讀書;1980年09期
6 葛菲;思想解放與藝術變革——關于中國當代文學新思潮的對話[J];南方文壇;1988年04期
7 陳雅妮;寶鋼:思想解放的恢宏之作——寫在寶鋼二期工程建成投產之際[J];w蕓
本文編號:4279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27959.html
教材專著
熱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