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虛構—新世紀女性寫作的轉向與突圍
本文關鍵詞:非虛構—新世紀女性寫作的轉向與突圍,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非虛構寫作強調作家的在場感和行動力,鼓勵作家深入生活現(xiàn)場,創(chuàng)作切近真相的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下文學過分依賴二手經(jīng)驗而導致的對現(xiàn)實介入的缺失,對文學的發(fā)展有著一定的導向作用。在這股寫作熱潮中,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格外引人注目,她們在將筆觸伸向公眾關心的社會熱點議題的同時還注意到她們所身處的自然和社會,并通過其細膩、敏銳的體察方式將其分解為女性眼中的微觀圖景,引發(fā)文學界關注,一躍成為非虛構寫作的中堅力量?此铺幱诂F(xiàn)實斷裂期的女性寫作卻贏得了強調現(xiàn)實性的非虛構寫作的文學立場,不得不說這是一場意味深長的文學事件:一是當男性樂于將世界宏觀建構的時候,女性似乎更熱衷于將世界細化為具體的場景,不同的建構方式意味著女性可以通過對現(xiàn)實的重塑贏得自己的話語空間。二是既然女性與男性對世界的建構存在著方式上的差異,那么女性寫作參與越多的現(xiàn)實領域就代表著女性將獲得更多的話語自由,面對新世紀越來越復雜的生存圖景,未來的女性寫作將更加多元。非虛構女性寫作的發(fā)生為正在尋求轉型的新世紀女性寫作提供了即時經(jīng)驗,也令公眾對女性寫作未來參與到更多現(xiàn)實領域充滿期待。本文在系統(tǒng)地梳理非虛構女性寫作的寫作成果、寫作特點、寫作轉向以及寫作意義的同時,還將其置于女性寫作的整體框架中來觀察,注意到非虛構這一新的敘事范式對新世紀女性寫作力求將目光投向屋外的創(chuàng)作方向的即時意義,并對女性寫作未來發(fā)展作了思考與探索。論文主體分為四章:第一章非虛構寫作概述,主要對非虛構女性寫作所在的文學場域進行全面的解讀,包括非虛構寫作這一文學要義的界定以及強調非虛構寫作在當下的現(xiàn)實意義以及文學意義。第二章梳理非虛構寫作熱潮中涌現(xiàn)的女性文本,并對這些文本作歸類分析,簡要論述非虛構女性寫作的寫作成果以及創(chuàng)作價值。第三章是論文的核心部分,即女性寫作相較于以往女性寫作在創(chuàng)作上的轉向以及這種轉向所帶來的對當前困境的突圍,轉向主要包括寫作目光的外移、女性視野的開闊以及書寫姿態(tài)的轉變,突圍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女性所擅長的細節(jié)敘事對男性宏觀敘事的解構,二是女性經(jīng)驗參與現(xiàn)實敘事對公共經(jīng)驗的重塑。第四章將非虛構女性寫作放置于女性寫作的大框架中,試論女性寫作面對新世紀越來越復雜的現(xiàn)實圖景需要做出的改變以及未來發(fā)展可能的方向。一是逐漸介入現(xiàn)實,重建與時代的聯(lián)系,二是堅守細節(jié)敘事的優(yōu)勢對世界進行微觀建構,三是在性別意識的前提下探索關照人類全景的超性別意識。非虛構女性寫作是新世紀女性寫作轉型進程中的典型事件,但并不是唯一的發(fā)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作家在參與非虛構寫作時并未標榜自己的女性身份,而是懷著關注現(xiàn)實的使命進行創(chuàng)作,她們也從未強調女性主義,最終被納入女性主義的范疇,是因為其對現(xiàn)實進行重構的同時,鮮明的女性經(jīng)驗使得這些文本具有了女性寫作的獨特氣質。這引發(fā)了對女性寫作未來的思考,一方面女性要通過強調自身鮮明的性別特征來確認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女性參與到更多的領域,即是對自我的確立。所以新世紀女性寫作將是更為復雜和多元的形態(tài),這代表著更多的可能,也代表著更大的希望。
【關鍵詞】:非虛構 女性寫作 轉向 突圍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6.7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序言:非虛構——女性寫作的新方向9-10
- 第一章 非虛構寫作概述10-13
- 第一節(jié) 非虛構寫作的界定10-11
- 第二節(jié) 非虛構寫作在時下的價值11-13
- 第二章 非虛構寫作熱潮中的女性文本13-21
- 第一節(jié) 非虛構女性寫作的先聲:林白13-15
- 一、私語到對話——林白創(chuàng)作方向的轉變13-14
- 二、口述實錄——流向非虛構的創(chuàng)作意圖14-15
- 第二節(jié) 非虛構熱潮中的女性文本15-20
- 一、梁鴻:“叛離者”眼中的鄉(xiāng)村15-16
- 二、喬葉:關注最常態(tài)的拆遷人群16-17
- 三、王小妮:與青年人的痛癢同在17-18
- 四:鄭小瓊:女工真實生活的記錄者18
- 五、李娟:讓日常與自然發(fā)聲18-19
- 六、陳丹燕:歷史敘事的自覺19-20
- 第二節(jié) 非虛構:新世紀女性寫作的新成就20-21
- 第三章 非虛構——新世紀女性寫作的轉向與突圍21-32
- 第一節(jié) 女性寫作的困境21-23
- 一、女性經(jīng)驗的缺失與偏移21-22
- 二、敘述方式的單一與重復22
- 三、二元理論下的行動困境22-23
- 第二節(jié) 幽閉到開闊——女性寫作的轉向23-27
- 一、屋內到屋外由內轉外的創(chuàng)作選擇23-25
- 二、抗拒到傾聽:低于大地的書寫姿態(tài)25-27
- 第三節(jié) 非虛構——女性寫作困境中的突圍27-32
- 一、細節(jié)對文本的介入與超越27-29
- 二、個人經(jīng)驗對公共經(jīng)驗的重塑29-32
- 第四章 從非虛構試論女性寫作的未來32-37
- 一、閨房到曠野 重建寫作與時代的聯(lián)系32-33
- 二、整體到局部 細節(jié)對男權場域的解構33-35
- 三、驚惶到坦然 超性別意識的自覺建構35-37
- 結語37-39
- 注釋39-41
- 參考文獻41-4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清單43-44
- 致謝44-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玲;女性寫作困惑探析[J];求索;2001年02期
2 張冬梅,胡玉偉;群體關懷與個體言說——對20世紀八九十年代女性寫作的一種讀解[J];北方論叢;2002年02期
3 吳宏凱;困境與僭越——論女性寫作自我超越的可能[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4 張黎玲;論女性寫作的生命意識和歷史軌跡[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陸興忍;;拒絕邊緣的90年代女性寫作[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林丹婭;東南亞華文生態(tài)中的女性寫作[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王鳳仙;世紀兩極:五四女性寫作與晚生代女性寫作[J];廣西社會科學;2003年07期
8 王鳳仙;五四女性寫作主體意識的反思[J];洛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9 喬以鋼;多姿的飛翔——論20世紀90年代女性寫作[J];天津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10 王金勝;鏡中飛翔:現(xiàn)代性文化語境中“自我”的重建——論20世紀末的中國女性寫作[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艷芳;;從性別對抗到多元化書寫——論新世紀女性寫作的新走向[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6.6)[C];2006年
2 魏天真;;女性寫作:從性別斗士到社會牛虻——以阿毛的創(chuàng)作為例[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艷芳;;從性別對抗到多元化書寫——論新世紀女性寫作的新走向[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陳惠芬;;上海書寫和近年女性寫作中的性別與空間(提綱)[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榮光啟;;“夜半”的女性寫作——阿毛詩歌解讀[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胡彥;;女性寫作:從身體到經(jīng)驗——兼論當代女作家的創(chuàng)作[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7 周瑟瑟;;鏡中突圍:詩性的逃脫——評阿毛《杯上的蘋果》[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川鄂;混亂與秩序:女性寫作的另一種可能[N];湖北日報;2014年
2 文學所 文波;女性寫作持續(xù)趨熱走強[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3 趙亦冬;女性寫作——新世紀的話語霸權?[N];工人日報;2002年
4 傅浩;期待女性寫作邁向更廣闊的空間[N];文匯報;2001年
5 王艷芳;靜默時刻的女性寫作[N];文藝報;2006年
6 西籬;上海敘事與女性寫作[N];文藝報;2013年
7 林丹婭 廈門大學文學院;女性寫作:在混同中清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8 西安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教授 張保寧;女性寫作應該與時代共振[N];光明日報;2011年
9 ;過去與現(xiàn)在的女性寫作[N];中國婦女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馮秋子;江蘇“女性寫作”研討引發(fā)思辨[N];文藝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屈雅紅;20世紀中國女性寫作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艷芳;在通向自我認同的途中[D];南京大學;2003年
3 徐坤;文學中的“瘋狂”女性:二十世紀中國女性寫作的演進[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魏天真;女性文學的批判與反思[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艷峰;從依附到自覺[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童彩華;社會空間視域中的網(wǎng)絡文學女性寫作[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2 安正國;對歷史的另一種書寫——20世紀90年代中國女性寫作略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邵巧治;女性寫作話語策略[D];廈門大學;2001年
4 山郁蘭;當代女性寫作流變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臧晴;論新時期初期(1978-1985)女性寫作中的婚戀書寫[D];南京大學;2012年
6 張小平;非虛構—新世紀女性寫作的轉向與突圍[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唐曉玲;女性禁忌的破除與新時期女性寫作[D];鄭州大學;2000年
8 陸愛華;大眾化時代女性寫作的狂歡化敘事[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張騫;試論西方的“女性寫作”理論——兼論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女性寫作[D];吉林大學;2004年
10 史莉娟;論消費文化語境下的新世紀女性寫作[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非虛構—新世紀女性寫作的轉向與突圍,,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85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7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