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士諤及其詩歌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羊士諤及其詩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文章通過對羊士諤生平考證梳理及對其現(xiàn)存的103首詩進行分析研究,力求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羊士諤的生存狀態(tài)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特色。論文分為四個部分,分別從羊士諤的生平交游、詩歌題材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詩歌校勘四個方面對羊士諤其及詩歌作品進行研究:第一章梳理羊士諤的生平經(jīng)歷、思想概況及其詩歌留存情況,考證了羊士諤的交游情況。羊士諤的人生大約分為三個時期:一是及第前和幕府為官時期,二是朝中為官時期,三是貶官邊遠地區(qū)時期。通過對其人生各階段的研究,展示其詩歌在不同時期的特色。羊士諤的思想傾向是以傳統(tǒng)儒家為主,兼具佛道情懷,在仕途遭挫時又生發(fā)遁世隱逸的思想。羊士諤的交友圈,以同僚、同窗為主,他與友人相互唱和贈答,交流政治主張、抒發(fā)即時心緒或?qū)ε笥训乃寄钪。第二章論述羊士諤詩歌的題材內(nèi)容。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主要包括詠懷詩、詠物詩、酬唱贈答詩、紀游詩,以及詠史詩、佛道詩等詩作。詠懷詩抒發(fā)不遇之悲、遷逝之感,含蓄深婉;詠物詩描摹物象百態(tài),寄寓詩人懷抱;酬唱贈答詩敘寫與親友、同僚的交往情況,情深意重;紀游詩融山水之情于生命之旅。這些詩歌真實地折射了羊士諤的生活及生存狀態(tài),反映了他的情感傾向。總體來看,羊士諤的貶謫經(jīng)歷和多愁善感的性格給他的詩歌奠定了感傷的情感基調(diào)。第三章論述羊士諤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羊士諤的詩歌具有典雅厚重的詩歌風格,從內(nèi)容上來看,他的詩歌格調(diào)高雅,莊重不俗;從表現(xiàn)手法上來看,典故的運用,使其詩歌顯得厚實而豐富。詩歌體式靈活多樣,多用五律和七絕,屬對工穩(wěn)精嚴,感情真摯,語言平易流暢。另外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以及比喻、擬人、夸張等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也為其作品增色不少。羊士諤的詩歌語言簡潔明快,明白曉暢,有元白詩派平易詩風的特點。附錄部分為《羊士諤詩歌?薄,今存較為完善的版本為明銅活字本《唐五十家詩集·羊士諤集》,共收羊士諤詩101首!度圃姟肪砣昭蚴恐@詩103首,殘句6聯(lián)。另有《萬首唐人絕句》收羊士諤詩34首,《唐百家詩選》收羊士諤詩17首,《唐詩品匯》收羊士諤詩7首,《唐詩紀事》收羊士諤詩8首,等等。各書的收錄存在不少問題,字詞上有同音形近致誤的錯字或別字的,篇目上有誤收、重收、漏收的情況,?敝赋隽诉@些問題,并對這些問題分析釋疑。全文以羊士諤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為研究對象,本著“知人論世”的態(tài)度,以其宦海沉浮的人生為切入點,探討其思想傾向,并從羊士諤詩歌的不同題材作品入手,探析其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及藝術(shù)成就。最后從詩歌流派入手,依據(jù)張為在《詩人主客圖》中將羊士諤歸在以白居易為首的“廣大教化派”的立論,從張為劃分派別的理論依據(jù)出發(fā),探討羊士諤的文學地位,力求比較客觀地評述羊士諤在文學史上的貢獻和影響。
【關(guān)鍵詞】:羊士諤 生平 詩歌 內(nèi)容題材 藝術(shù)特色 元白詩派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2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本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10-11
- 二、本課題的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羊士諤的生平及交游考12-31
- 第一節(jié) 羊士諤生平及詩歌留存12-24
- 一、羊士諤生平及思想12-21
- 二、羊士諤的詩歌留存21-24
- 第二節(jié) 羊士諤交游考24-31
- 一、與竇群的交往24-26
- 二、與孟簡的交往26-27
- 三、與蕭yP的交往27-28
- 四、與王涯的交往28-29
- 五、與李益的交往29-31
- 第二章 羊士諤詩歌內(nèi)容31-44
- 第一節(jié) 詠懷詩31-34
- 一、詠不遇之悲31-33
- 二、嘆遷逝之感33-34
- 第二節(jié) 詠物詩34-37
- 第三節(jié) 酬唱贈答詩37-41
- 一、贈寄親友之作38-40
- 二、官場應(yīng)酬之作40-41
- 第四節(jié) 紀游詩41-44
- 第三章 羊士諤詩歌藝術(shù)成就44-62
- 第一節(jié) 作皆典重44-49
- 一、清疏典雅44-47
- 二、典實厚重47-49
- 第二節(jié) 詩歌體式的多樣性49-52
- 一、體式多樣,靈活多變49-50
- 二、七絕寫景,詩情畫意50-51
- 三、五律精工,清空流暢51-52
- 第三節(jié) 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52-54
- 第四節(jié) 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54-56
- 第五節(jié) 羊士諤的語言風格與元白詩派的關(guān)系56-62
- 一、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56-58
- 二、羊士諤與元白詩派58-62
- 結(jié)語62-63
- 參考文獻63-66
- 附錄 羊士諤詩歌?66-85
- 讀碩期間發(fā)表的論文85-86
- 致謝86-88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湯華泉;;唐代詩人與宣城關(guān)系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汪高鑫;;論“通經(jīng)致用”的經(jīng)學傳統(tǒng)[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孔祥軍;;曹操政治戰(zhàn)略核心研究——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李德新;;唐代火災(zāi)及防治措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徐禮節(jié);白居易《讀張籍古樂府》作年考辯[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6 方勝;羅芳芳;;“九華四俊”考[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7 雷靜;;歷史時期新疆地區(qū)農(nóng)業(yè)災(zāi)害發(fā)展述略[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08期
8 高楠;宋燕鵬;;墓田上訴:一項南宋民間訴訟類型的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王成勝;;漢靈帝私斂考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田志光;;宋朝士大夫“以法治國”觀論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凱;;御正與納言——兼論中書門下體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胡曉明;;西晉后期嗣君之爭考論[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霍宏偉;;隋唐洛陽東城形制布局的演變[A];文化傳承與歷史記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鄔國義;;關(guān)于墨海書館一首詩的詮釋[A];近代中國(第十六輯)[C];2006年
5 趙立新;;梁代的聚書風尚——以梁元帝為中心的考察[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藍嶺;姚樂音;;盤王碧渡海漂失傳說辨析[A];畬族文化研究(上冊)[C];2003年
7 馮培紅;;論晚唐五代的沙州(歸義軍)與涼州(河西)節(jié)度使——以“河西”觀念為中心的考察[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8 章管煒;;《左傳》杜注“既葬釋服,諒暻終制”論及其成因解析[A];第九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3年
9 郭超;;淺談北京古都中軸線的發(fā)展歷程及其保護[A];北京學研究2012:北京文化與北京學研究[C];2012年
10 汪春泓;;論劉勰思想中的道教因素——從《異苑》兩條材料談起[A];文心雕龍研究第十輯[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樂;宋代書籍編輯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7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鄖在廷;西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賈文麗;漢代河西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古家臻;趙嘏科舉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zhì)與現(xiàn)代轉(zhuǎn)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方浩然;韓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李成學;呂夷簡評傳[D];湘潭大學;2010年
9 朱亞蘭;王安石詠史詩與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徐彥峰;“權(quán)力的合理架構(gòu)”:論中國封建社會的君臣關(guān)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guān)鍵詞:羊士諤及其詩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62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6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