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小說中的親子關系及其文學書寫
發(fā)布時間:2017-04-08 14:05
本文關鍵詞:魯迅小說中的親子關系及其文學書寫,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魯迅的文學作品歷來被學術界多加研讀,學術成果呈現(xiàn)多元化、綜合化的趨勢。我們透過魯迅的作品看其創(chuàng)作意識,可發(fā)現(xiàn)魯迅致力于批判國民中麻木愚昧的一面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封建傳統(tǒng)陋習。然而,本文以文學敘述層面作為切入點,通過分析魯迅小說中的親子關系,探討魯迅的親子觀,除了引言和結(jié)論,本文共分為三部分。第一章主要對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作品里所涉及到的親子關系進行一個類型歸納整理,將親子關系分為雙親俱在、單親、雙親缺席、有親無子四種類型。通過梳理這四種親子類型,歸納總結(jié)其主要特征。第二章主要通過分析親子關系四大類型,探討文學形象中“親”與“子”的特征。文學形象中的“親”主要有冷漠型、隔膜型與慈愛型;文學形象中的“子”主要有叛逆型、孝順型、委曲求全型與可有可無型。魯迅筆下不同“親”與“子”的形象背后,折射出與中國的傳統(tǒng)家族息息相關的文化內(nèi)涵。第三章主要通過小說的親子類型和形象特征,探討魯迅眼中的親子觀。站在子輩的立場表達“父子間本沒有恩”的平等觀念;而且富于創(chuàng)設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親子觀構建主張;此外,子輩作為維護一個家庭結(jié)構的穩(wěn)定有著重要的作用。透過魯迅的親子觀,傳遞了他倡導建立獨立平等、人道主義的倫理準則。對于魯迅自身,既有要求打破舊有家庭格局,批判封建倫理,亦有從正面肯定了作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孝”的觀念,這個思考與踐行的過程中夾雜著復雜性,呈現(xiàn)出矛盾又同一的特征,既有理性上的思考,也有感性中對情感的認同。
【關鍵詞】:魯迅 親子關系 親子觀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10.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3
- 1.1 選題緣由8-9
- 1.2 文獻綜述9-11
- 1.3 研究方法11-12
- 1.4 親子關系界定12-13
- 第二章 魯迅小說中親子關系的主要類型13-25
- 2.1 雙親俱在型13-17
- 2.2 單親型17-20
- 2.3 雙親缺席型20-22
- 2.4 有親無子型22-25
- 第三章 作為文學形象的“親”與“子”25-31
- 3.1 作為文學形象的“親”25-28
- 3.2 作為文學形象的“子”28-31
- 第四章 魯迅的親子觀31-40
- 4.1“父子間本沒有恩”32-34
- 4.2 親子觀的構建34-36
- 4.3 有“子”的家庭觀36-40
- 結(jié)語40-43
- 參考文獻43-46
- 讀研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46-47
- 后記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鄭鵬飛;;“親子之愛”:被遮蔽的民間闡釋話語——兼論魯迅《藥》的閱讀接受史[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2 閻浩崗;;魯迅的親情觀及其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11期
3 張?zhí)脮?;徘徊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論魯迅的倫理思想及其實踐悖論[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劉萍;;有島武郎與魯迅的親子觀[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哈迎飛;;論周作人對文學與宗教關系的思考[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9期
6 戴國慶;;論魯迅在家庭倫理上的尷尬境遇[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王昌忠;孤憤心靈的最后停泊——論魯迅作品中的“母親”形象[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哈迎飛;“五四”作家與佛教[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9 史志謹;略論魯迅的家庭倫理思想[J];人文雜志;1989年06期
本文關鍵詞:魯迅小說中的親子關系及其文學書寫,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29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2998.html